債券基金經理有擇時能力麼?「公募基金」

債券基金經理有擇時能力麼?「公募基金」

擇時,是最令人神往的投資能力之一。這是因為,如果我們有這麼一股神奇的力量,能夠在股市低點買入,高點賣出,那麼從股市中賺錢,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這也是為什麼,擇時,是很多投資者最熱衷討論的話題之一。關於這個話題,筆者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黃京志教授,進行了一番非常有趣的對話。基於黃教授的研究論文,我們主要討論了債券基金經理的投資方法,以及他們的擇時能力。

債券基金經理有擇時能力麼?「公募基金」

我們首先談到了債券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在黃教授看來,債券基金經理們做的最主要的投資決策,就是擇時。

這主要是因為:債券基金經理的投資決策,主要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1)資產配置(Asset Allocation):即決定投資組合中債券和股票的比例。

2)行業選擇(Sector Selection):即決定增倉/減倉哪個行業。

3)證券選擇(Security Selection):即決定購入/賣出哪個具體的債券。

債券基金經理有擇時能力麼?「公募基金」

在這三個決策層中,一個債券基金經理,如果他主要交易國債(即國庫券),那麼在行業和證券層面,幾乎沒有多少決策自由度。因為到最後,他交易的都是由一個國家政府發行的國債,區別僅在於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久期不同而已。

因此債券基金經理能夠對投資組合影響最大的,是他在資產配置層面的決策。而資產配置層面的決策,主要就是“擇時”。

這主要是因為,基金經理決定配多少債券和股票,主要取決於他對未來債券和股票回報的看法。而判斷未來債券的回報,則主要取決於基金經理對於利率走勢的看法。簡而言之,如果基金經理覺得利率會上升,那麼他就會看空債券,並且少配一些債券。反之,如果他預測利率下降,那麼他就會看多債券,並且多配債券。

所以說,債券基金經理的核心工作,就是判斷利率的走勢,並且基於他對利率走勢的判斷,對他的投資組合進行買賣操作。這種投資策略,也可以稱為“擇時”。

那麼,債券基金經理,是如何進行擇時投資的呢?大致來說,美國的很多債券基金公司,會做以下的一些工作:

1)聘用以前曾在美聯儲工作的高級官員,做基金的諮詢師,讓他們來幫助預測央行的貨幣政策;

2)通過一些經濟模型(比如泰勒模型),來預測利率的走向;

3)通過跟蹤一些宏觀指標(比如通脹率,失業率等),來判斷央行的貨幣政策;

4)仔細研究央行的會議記錄和公開聲明,希望可以讀出字裡行間的意思,猜測央行領導心中的想法。

黃教授的研究顯示,美國的債券基金經理,主要都是基於一些大家都能看到的公開信息,來做出自己的投資判斷。背後的原因如下:

首先,如果任何人可以提前獲得內部消息(Inside Information),那麼他鐵定能夠獲得超額回報。比如如果有人可以提前知道央行將出人意料的宣佈降息(或者升息),那麼他搶在消息公佈之前進行買賣操作的話,很可能可以獲得豐厚的投資回報。這也是為什麼“內幕交易”是非法的原因。

其次,關於央行貨幣政策的內幕消息,只可能從央行最高層內部流出。一般最重要的貨幣政策(比如升降息),都來自於央行內部最高領導人參加的閉門會議(比如美聯儲議息會議)。像這樣高規格的會議,洩密的可能性非常小。如果發生洩密,將是震驚世界的大丑聞,央行主席,甚至更高領導人都可能受牽連。因此絕大部分基金經理,是不太可能獲得此類內部消息的。

【注:在公司層面,從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那裡獲得內幕消息,其可能性要大得多。因為上市公司有好幾千家,每一家每個季度都會發布季報。像SAC這樣的對沖基金由於進行內幕交易被證監會罰款,本身就說明在股市中,內幕交易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基金經理和監管層總是處於一個“貓捉老鼠”的遊戲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沒有內幕消息,大家都基於公開信息做判斷,並不代表基金經理相對於散戶投資者就沒有優勢。這是因為,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公開信息的量是很大的。如何從如此海量的公開信息中,去粗取精,獲得有用的信息,並且加以歸納,精煉出其中的價值,是一門大學問。在這方面,職業基金經理有其明顯的優勢。

但是,根據黃教授的研究顯示,儘管基金經理有這方面或者那方面的優勢,但是這些優勢到最後,並沒有轉化成更好的投資回報。也就是說,統計研究顯示,美國的債券基金經理並沒有擇時能力,無法通過擇時獲得超額回報。

這背後,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美國的債券市場,是世界上流動性最強,有效程度最高的市場之一。在這個高度有效的市場中,大部分的參與者都是職業投資機構。因此要想戰勝市場,就意味著需要戰勝其他職業選手,並且要持續戰勝他們。這無疑是非常困難的。

債券基金經理有擇時能力麼?「公募基金」

比如根據最新的SPIVA報告(截至2017年年底)顯示,回顧過去10年,無法戰勝基準指數的美國長期政府債券基金,高達95%。回顧過去15年,無法戰勝基準指數的美國長期政府債券基金,高達98%。就是說,絕大多數債券基金經理(95%~98%),是無法戰勝市場的。

其次,基金都是要收費的。

債券基金經理有擇時能力麼?「公募基金」

到最後,投資者拿到手的投資回報,是費前回報,扣去各種費用以後的淨回報。有些基金,在費前可能能夠產生一些正的超額回報,但是在扣除各種費用後,超額回報就完全消失,甚至變負。因此對於基民投資者來說,他們還是沒有獲得應得的投資價值。

這個投資中的數學現實的一大啟示,就是我們在比較中美基金價值的時候,需要把費用考慮進去。很多投資者想當然的認為,中國的資本市場不如美國市場那麼有效,中國股市中的散戶數量更多,因此中國的基金經理比美國的基金經理更容易戰勝市場。

問題在於,中國的基金,其收費也要比美國高出許多。我們投資者需要關心的,是扣除各種基金費用以後,自己能夠拿到手的淨回報。這才是更加準確的衡量方法。

【關於中國的基金經理能否戰勝市場,請參考本專欄歷史文章《 》】

最後需要提醒廣大讀者的是,在涉及炒股和購買基金的投資活動中,很多散戶投資者體現出明顯的過度自信。

如果我們去觀察任何一個股票的歷史價格圖,從右到左看,很容易感覺自己比巴菲特更厲害。讓我們想象一下:一個股民指著上證綜指K線圖說,你看,那個時候指數只有2000多點,非常明顯的處於歷史低點。當價格突破那根阻力線後,顯然有向上躍升的動力。到了5000點左右,市場明顯高估了,這個時候應該獲利平倉,退出市場。談話之間,好像這位股民就輕鬆賺了幾千萬。

問題在於,當股民從左往右向前看時,他那神奇的“低買高賣”能力就完全喪失了。當市場跌到3000點時,他擔心還會繼續下跌到1500點,因此在低點割肉。當市場上漲到5000點時,他激動萬分,感覺至少可以衝到8000,甚至10000點,因此漲的越快,買的越多。之前說的“低買高賣”,變成了追漲殺跌,低賣高買。

然而,在各大投資論壇和網站上,這些投資者依然信心十足。雖然金融知識和投資能力拿不上臺面,但是氣勢和自信卻不能輸。“無知者無畏”,說的就是這群人。

理性的投資者,應該對市場充滿敬畏之心。如果連從業多年的職業基金經理,都無法通過擇時去戰勝市場,我們這些普通個人投資者,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可以做的更好?謙虛使人進步,知識讓人更加聰明。只有客觀的認識到自己的投資能力,以及能力的邊界,才能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想要獲取更多投資知識和信息的朋友們,可以關注以下渠道:

一、網絡公開課

(1) :該課程適合想要完整學習金融投資知識的大學生和剛工作兩三年的年輕讀者,以及想要自己動手DIY資產配置的投資者。

(2) :適合對購買海外基金感興趣的廣大基民。每個星期,我們會挑選一支基金為大家做深度分析。

二、投資書籍

(1)《小烏龜投資智慧1:如何在投資中以弱勝強》

(2)

黃京志(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債券基金經理有沒有擇時能力?

Huang Jing-zhi and Wang Ying, Timing Ability of Government Bond Fund Managers: Evidence from Portfolio Holdings, 2013

SPIVA Report 2017: https://us.spindices.com/documents/spiva/spiva-us-year-end-2017.pdf

伍治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