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失聯9年是怎麼回事 高考狀元有用嗎

能夠成為一名高考狀元,足以見得這位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同時,我們這些普通人也都是仰望高考狀元的,認為他們一定會有著非常美好的未來。但是最近卻有一則新聞表示一名高考狀元不明不白的失蹤了9年,讓家裡的父母很是傷心,這是怎麼回事呢?

高考狀元失聯9年是怎麼回事 高考狀元有用嗎

高考狀元失聯9年是怎麼回事

曾經的江西省撫州市宜黃高考狀元——楊仁榮,在9年前突然失聯,身在家中的父母百般焦急。這些年,其父母一直沒有停下尋找的步伐。如今,他的媽媽身患癌症,時日已不多,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她最大的心願就是再看兒子一眼。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個曾是家人驕傲的優等生大學肄業,最後有家不回?

1986年出生的楊仁榮,生長在江西撫州市宜黃縣棠陰鎮。父母務農,家裡有一個小他3歲的妹妹。妹妹從小患病,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因此雪上加霜。楊仁榮深知家中情況,從小生活節儉,聰敏懂事,常幫父母勞作。小學的楊仁榮一直穩居班級一二名,從不需要父母在學習上操心。

楊仁榮9歲的時候,妹妹因為一場醫療事故,不幸離世。楊仁榮的父親楊崇生說,這給兒子帶來不小的打擊,從此兒子漸漸變得內向,喜歡獨來獨往。

還有一件事,楊崇生始終記憶深刻。“有一年夏天,農田裡都是西瓜,鎮上的孩子就一起組隊偷西瓜吃,兒子也去了。回來後他就問我,偷西瓜被抓到會有什麼懲罰?我騙他說,如果被抓到,家裡要交豬給被偷的人作為罰款。”當時的楊崇生家裡養豬非常辛苦,一年到頭也就養了幾隻。楊崇生回憶說,兒子的臉一下就變得通紅,淚水在眼中打轉,從此以後再也沒去偷過西瓜。那次,楊崇生也發現兒子自尊而敏感,所以此後再沒敢說過他什麼。

初中時楊仁榮一直保持在班級前兩名,中考時以全縣第9名的成績,進入縣城一中。

楊父說,兒子學習刻苦,非常要強。高一的一次考試,他的排名是年級第23名,既難過又生自己的氣,回家就流了眼淚;高二的時候,楊仁榮的成績穩步提升,到了高三,一直保持在年級第一名,從未變動。

高考時,果然沒出意外,楊仁榮是宜黃縣理科高考狀元,順利進入北京航天航空大學飛行設計專業。

楊崇生回憶道,兒子知道高考成績後很滿意,對他們說的第一句話是:“我非常對得起你們。”

2003年9月,楊崇生和妻子送兒子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報到。兒子四年的大學生活,楊崇生並不瞭解,他覺得兒子從小就很懂事不需要家長煩心,長大了就更不需要了。

楊仁榮對大學生活的描述,楊崇生只記得他大二暑假回家跟他抱怨:“咱們國家的飛行設計專業比西方發達國家落後二十多年,學得沒有意思,也沒有前途。”

2007年6月,楊仁榮迎來了畢業季。他跟父親說,自己想考北京大學的研究生。楊崇生聽了挺滿意,立刻給兒子打了5000塊錢,讓他認真備考,但一年後發生的事,楊崇生開始擔心了。“兒子在電話中,一會兒說在花旗銀行打工,一會兒又說在保險公司上班,總沒個定數,我老感覺有什麼地方不對。”楊崇生委託在北京的侄子(楊仁榮的堂哥)去看看兒子在幹什麼,得到的回覆是: 楊仁榮沒考研,也沒參加工作。

楊崇生和妻子坐不住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妻子獨自一人前往北京回龍觀找到了兒子,租住在一個四人的合租屋,房子也收拾得很乾淨。一次偶然的機會,吳細女發現了兒子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肄業證,心裡頓時拔涼拔涼的。面對母親的質問,楊仁榮面色大變,說自己已經是成年人了,不需要他們管教。“2012年,我們聯繫上他大學時的輔導員老師,才知道他沒有拿到畢業證的原因,是沒去參加物理畢業考試。”楊崇生說。

2008年10月,楊崇生連續接到四家銀行共計3萬多元的催還貸款電話,才知道楊仁榮一直在向銀行借貸款。楊崇生震怒,11月份趕往北京。他先讓侄子替兒子還掉了所有的貸款,然後便一直與兒子談心。在即將離開北京時,他質問兒子“你對得起我們嗎”,“如果你想我們好,就去參加工作;如果你想我們死……”楊崇生說,兒子當時點了點頭,並保證一定會去工作的。

這成了楊崇生記憶中與兒子的最後一次對話。

2009年2月22日,楊崇生收到了一條奇怪的短信,是兒子用別人的手機號發來的,內容大致是“我在北京過得挺好的,不用擔心,勿念。”短信後還留了一個北京朝陽區的居住地址。

楊崇生隱隱覺得不對勁,立刻向發短信的號碼打了電話,對方說自己叫楊希(音),是湖北人。他在電話裡喊楊仁榮接電話,就在楊父等待兒子接電話的途中,楊希突然說“你兒子不在這裡”,然後掛掉了電話。

此後電話再未打通。而楊仁榮似乎就此人間蒸發了。

高考狀元有用嗎

請看中央教科院的調查結果:“我們調查了恢復高考以來的10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

不僅如此,他們還有另一個調查結果:“調查了全國100位科學家、100位社會活動家、100位企業家和100位藝術家,發現除了科學家的成就與學校教育有一定關係外,其他人所獲的成就和學校教育根本沒有正相關關係。”

事實一:1977年以來,全國34年的高考狀元(高考分省計分,3300名÷30個省市區÷34年≈3.2名,應該一個沒漏啦),都沒成為社會活動家、或企業家、或藝術家,也沒在任何一個行業成為領軍人物。

事實二:不知科學家的工作屬不屬於一個行業?如果屬於,那就意味著:高考狀元們也沒成為一流科學家。

事實三:社會活動家、企業家、藝術家能獲成就的大小跟他所受的學校教育並非正相關;即是說,學習成績優秀的不見得能成這些“家”,而學習成績不怎麼樣的則不見得不能成這些“家”。

事實四:科學家的成就與學校教育有一定關係,“一定關係”是多大的關係?強正相關、弱正相關、不同層次的科學家正相關程度不同?我們都知道,愛因斯坦讀書的時候成績並不怎麼樣,而且這樣的例子還不少。

綜合結論:中央教科院某教授認為:“創新不是靠教育出來的。”請注意:此中的“教育”是指“中國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到2011年6月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