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战胜袁绍主要因为三件事:一人开溜,一人叛逃,一人投降!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这是曹操和袁绍这两大势力一决胜负的决定性战役。其实在开始阶段袁绍的兵力要多出曹操兵力好几倍,袁绍精兵十一万,曹操只有两万。在战争对峙初期曹操也一直是处于弱势,甚至在最后粮草不足的情况下甚至产生退兵的想法。然而最终的结果还是曹操取得了胜利,“官渡之战”能胜利其实跟袁绍方的三个人有很大的关系。

曹操产生撤退的想法是在两军相持了大半年的时候。曹操有一天见到好多运粮兵都没有鞋子穿,满脚的老茧血泡,他于心不忍,于是握着士兵的手说:“我将会在十五天内击破袁军,不让大家这么辛苦。”十五天击破曹军是不可能的,主要是曹操想撤军了,坚持了这么久,坚持不下去了。对于撤军这个想法,他问了写信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分别是荀彧和贾诩。这两个人一致的回复都是不能撤退。

曹操战胜袁绍主要因为三件事:一人开溜,一人叛逃,一人投降!

荀彧信中的大致意思是这样的:这场仗我们必须打,就算再难也得打,为什么呢?袁绍这次是十万精兵倾巢而出,目的就是要灭了我们,就算我们退了,他也不会善罢甘休的。我们没有任何退路,只能死战。

贾诩给曹操的回复就很有意思,他先夸奖了曹操一番,说曹操身上有四点都比袁绍强,分别是智谋、勇敢、用人、决断。你这么多方面都比袁绍强,为什么还打了半年还没胜利?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你想万无一失,只要你下定决心,一定会胜利。

曹操战胜袁绍主要因为三件事:一人开溜,一人叛逃,一人投降!

两个人给出的意见都是不撤退,同时也表达除了战争本来就是很残酷的一件事,没有百分之百的胜利。很多时候都是需要主帅的意志力来坚持。想当初项羽和刘邦对峙的时候,刘邦很多时候也是弱小一方,但是刘邦还是坚持下来了,最终取得了胜利。

​曹操最终也听取了两人的意见,继续坚守等待转机,这个时候机会终于来了,曹操终于迎来了战争胜利的转折点。

曹操战胜袁绍主要因为三件事:一人开溜,一人叛逃,一人投降!

首先是刘备从许的撤退。

刘备在曹操开始和袁绍交战的时候,曾经主动联系袁绍请求联合攻曹。袁绍就派刘备去许都附近骚扰袁绍,这个时候被打败了,刘备回到了袁绍身边,借联合刘表的借口开溜了。这个时候曹操没有了后顾之忧,就可以一心一意对战袁绍。这是第一个转折点。

然后是许攸的反水。

对于许攸叛逃的原因,有三方面的说法。一种是时候许攸这个人比较贪财,袁绍不能在这方面满足他;另一种说法是许攸的家人犯了重罪,被留守邺城的官员给打进了大牢;最后一种说法是袁绍不采纳许攸的抄小路去许都劫持天子的建议。其实这三点综合起来还是说许攸在袁绍那边不能得到重用,自己的志向不能得到施展。

因此他转投曹操,并为曹操献上了奇袭乌巢的计策。这个计策也使得曹操从被动变为主动,而袁绍的粮草被一把火烧光,古代打仗没有粮草是很可怕的,十万人你总得吃饭啊,没饭吃还怎么打仗。

曹操战胜袁绍主要因为三件事:一人开溜,一人叛逃,一人投降!

那么最后一件事是张郃的投降。张郃在袁绍手下算是要比颜良文丑要强的一位将领,颜良文丑有勇无谋,张郃有勇有谋。袁绍方在得到曹操奇袭乌巢的消息的时候,张郃马上就像袁绍建议必须马上派兵增援乌巢,但是当时袁绍手下的另一位谋士郭图建议袁绍去攻打官渡,想围魏救赵。结果袁绍觉得郭图说的非常有道理,于是就派了一支比较弱的军队去增援乌巢,而重兵进攻官渡。

曹操战胜袁绍主要因为三件事:一人开溜,一人叛逃,一人投降!

而官渡是那么容易打下来的吗?要那么容易早不就打下来了,最终结果就是乌巢军粮烧光,而官渡也没拿下来。郭图这时候很紧张,就去袁绍那边打小报告,说张郃听说咱们败了,他幸灾乐祸啊。袁绍这个人死要面子,于是很容易就相信了。张郃这边和部下一合计,算了我们投降了吧。

曹操战胜袁绍主要因为三件事:一人开溜,一人叛逃,一人投降!

就这样袁绍因为刘备的开溜失去了外援,许攸的叛逃失去了智囊,张郃的投降失去了臂膀,这三件事直接导致曹操占据了战争的主动权!

袁绍最终一败涂地,以曹操的胜利而结束!袁绍不久后就呕血而亡,袁绍继承人袁熙最后也被曹操打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