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只来过中国一次,却害死四千万国人,最后还得以安享晚年

在长期的中国对外抗争中,我们总可以看到国人英勇无畏,以身报国,毁家纾难。其情可敬,其事可悯。那么造成众多家破人亡惨剧的人,到底是怎样的杀人如麻?

也许,对于国人而言,最为让人骄傲的,无过于是我们的文明延续超过四千年之久。在此期间,虽然历经众多磨难却依然傲然伫立。但是历史上,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有着众多刻骨铭心的伤痛,挥之不去。其中是以中日之间的瓜葛最让人难以忘怀。

一人,只来过中国一次,却害死四千万国人,最后还得以安享晚年

自中日两国被西方炮舰打开国门,便开始了漫长地国力竞争。日本以清朝为赶超对象,最终以明治维新二十余年的积累,一举在甲午战争中击败清朝。不仅对于现在的国人来说难以接受,对于当时清王朝治下的臣民而言,也是五雷轰顶一般的效果。于是乎,才有了之后的变法维新,而其变法内容仿效的主要对象正是日本。

国事日艰又岂是单单晚清之时,自甲午战争之后,国势的羸弱让外邦一眼看穿。是以他人轻我,辱我,我们只能恭躬自省。

一人,只来过中国一次,却害死四千万国人,最后还得以安享晚年

​及至抗日战争,民族危难更是到了极点。日本历经数十年之发展,国力已几可同西方列强平起平坐。而中国甲午之后,历经数次政治变革,而集权之势已失,地方割据,军阀混战,民不知所以。

当时的人们都在干嘛?都在看着东北沦陷,全身心投入内讧斗争。军阀混战。日人亡我之心,早在“田中奏折”既可见一二。于是乎,才有日军少壮派军官一次次挑起事变,乃至将中日两国拖入战争的泥潭之中。而国民政府对其认识实在不够合理,以至于国土一再沦丧。

一人,只来过中国一次,却害死四千万国人,最后还得以安享晚年

在战争开始之后,我们才感知到真正的差距所在。军事上的武器装备尚且不论,单单是指挥战术和单兵素质就难以望其项背。所以,我们知道抗战前期,我方难求一胜,反而拼尽全力而一溃千里。除了策略错误,其实更多的还是难以弥补的国力差距。

然则好在历经四千年的发展不仅留下了悠久的历史,还有广阔的疆土。当日军将数百万军队投放到中国国境如泥牛入海之后,才发现这个国家的浩瀚。但是战争机器的车轮一旦发动,除非另外一方能量彻底耗尽就不能停下脚步。

一人,只来过中国一次,却害死四千万国人,最后还得以安享晚年

而对于这个“敌人”,至今仍然让我们感到不满的,还是他们不仅在战场之内“英勇作战”,战场之外他们也对于平民英勇。面对手无寸铁的中国百姓肆行杀害,死者达千万计。甚至将一战后明令禁止的生化武器用作毒杀中国军队和平民的工具。这种行为本身已经逾越了战争本身的界限。

1945年8月15日,当日本投降的消息传行天下,中国已经流了太多的血了。根据战后的各项数据统计,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军民伤亡至少四千万众。在尸山血海中苦战14年的中国军民到底是取得了最终胜利。

而作为日本元首的裕仁天皇,却作为日本投降的条件之一,最终苟活下去。尽管他不是亲手杀人,但却让各国众多民众因他而死。这样的杀人如麻的魔鬼最终逃脱了正义的审判,从而让人至今还为之气结。这个人一生只来过中国一次(1923年视察台湾),但是其手中却沾满中国人鲜血的人,或许是因果循环,其晚年遭病痛折磨,最后死于十二指肠癌。罪恶虽然已经随着其人的死亡而成为历史的记忆,但却不能改变人们对他的骂名。千载之下,犹有悠悠众口,扶桑内外,尽是春秋史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