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桐城發展新脊樑

——2017年桐城工業經濟發展回眸

2017年,全市上下堅持工業立市不動搖,紮實開展“深入學合肥,奮力進十強”解放思想大討論,積極構建產業新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致力於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了工業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工業經濟運行穩中趨好。全市工業經濟新增規上企業54家,規上企業總數達435家。產值過億元以上企業205家,工業總產值649.2億元,同比增長12.6%;規上工業增加值138.5億元,同比增長9.2%。工業投資完成237.6億元,同比增長15%。工業用電量實現9.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1%。骨幹企業稅收貢獻不斷增加。全年納稅100萬以上工業企業123家,納稅總額達8.63億元,同比增長27.9%。盛運集團納稅近2億元,一枝獨秀;鴻潤集團納稅超5千萬元,丹鳳集團納稅超4千萬元,美祥、養和超3千萬,蓄勢待發;十多家企業納稅超千萬元,梯隊強壯。

傳統產業煥發生機。機械製造、家紡服裝等6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得到省經信委高度肯定。智能改造工程,為製造業插上科技翅膀。完成技改投資191億元,同比增幅19%,佔工業投資的80.4%。實施重點技改項目550個,其中“機器換人”項目近百個,匯通、順彤、蘇博倫、永生等10個兩化融合項目獲省級表彰。百億企業培育工程,致力打造產業航母。金田總部經濟實現破題,中建材等大企業、大集團龍頭帶動作用彰顯,輻射牽動效應成倍增長。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奠基桐城工業未來。一批“專精特新”企業茁壯成長,夯實了工業發展基礎。盛運集團加冕省製造百強企業稱號,意茜瑞製衣、皓業服飾獲省成長型小微企業稱號,金慶龍機械、歐耐橡塑等7家企業獲省“專精特新”企業稱號。第23屆中國日本羽絨行業交流懇談會、新渡塑料包裝機械展銷會、範崗裝飾材料展銷會成功舉辦,雙港軟包裝小鎮入選省級特色小鎮(試驗)。三個工程同時發力,使傳統制造業華麗轉身,強筋壯骨。

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為掀起新一輪產業大升級熱潮,在招大引強、轉型升級上鍛造新優勢,先後開展三批共44個工業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達80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9個、10億元以上項目3個。晨訊智能機器人、華威環智能家居、卓良新材料、中韓淨化器等高新項目進展有力,猶如雨後春筍,競相迸發。中建材浚鑫、沃特瑪新能源、美祥空氣彈簧、中國穩定同位素等新興項目橫空出世,交相輝映。東延西擴,南拓北展,2017年,經開區播下了希望,收穫著未來。雙新開發區和各鎮、街道,項目建設熱火朝天。全市上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

開放合作持續升溫。搶抓國家推進央企混改、軍民融合發展機遇,藉助國字號品牌優勢,本土企業借勢發展,借船出海,借梯登高。我市工業企業與中交建、中核集團、中車、紅星二鍋頭等17家央企達成合作項目19個,協議金額189億元,到資34億元,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企業上市融資開闢新格局。金億新材料、綠福科技2家工業企業新三板掛牌,上市(掛牌)企業總數達到21家,金田高新材料進入上市輔導期。全市實現直接融資額13.14億元,資本市場桐城板塊呼之欲出。

創新能力不斷釋放。緊緊圍繞實施“製造強省”戰略,以培育“三品”建設為重點,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全年近50個創新項目獲省級榮譽稱號。中科自動化農業裝備設計中心等2家企業躋身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同豐橡塑等6家企業12個新產品成為省級新產品,微威膠件、攀登重工等12家企業16個新產品成為省高新技術產品。金陽鋼構、盛運重工帶式輸送機榮獲省級名牌產品,天下蓋包裝、宜春塑料、金絲巢、紫金鵬、午馬入圍省級著名商標。中國羽絨工業協會授予我市“2017年度全國優秀羽絨產業集群”稱號,授予鴻潤、霞珍兩企業“中國羽絨行業功勳企業”稱號,授予夏吉國、胡習剛“中國羽絨行業功勳企業家”稱號。產學研合作深入開展,全市企業中,省級以上研發機構達到34家。2017年,與中科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快速製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江南大學等通力合作,盧秉恆、郝吉明院士工作站落戶桐城。

服務環境更加優化。深入開展暖企行動。開展大調研大走訪和“四送一服”雙千工程活動,幫助企業解決各類問題近百個,打造良好營商環境。開展評選“十佳創新型企業家”、“十大工匠”、“桐城市首屆經濟新聞人物”等活動,弘揚企業家精神,營造重商崇商發展氛圍。政策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20家企業30項目獲得製造強省獎補資金1428萬元,167家企業246項目獲安慶市獎補資金約4000萬元,兌現市本級“1+3+8”政策各類獎補資金達1.54億元。政府營造環境,企業專注發展的和諧局面正在文都大地得到生動詮釋。尤為值得稱道的是,以盛運集團、鴻潤集團、百世佳為代表的一大批企業家在致力發展的同時,不忘回報桑梓,積極履行社會責任。2016年在抗洪救災中,當仁不讓。2017年在扶貧濟困中,一馬當先。

2018年,全市工業界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落實省市“兩會”精神,大力實施“創新強市、實業強市、人文強市、生態強市、黨建強市”五大戰略,積極開展“新興產業集聚、傳統產業提升、服務產業提速、創新驅動”四大工程,向“全國百強縣”奮力衝刺戴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