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安人总说秦腔是戏曲鼻祖?

终日贱


虽然我也算半个秦腔人,但客观的说秦腔是戏曲鼻祖,确实有失偏颇,中国戏曲的发展是以声腔为主线划分的,大致上分为四大声腔体系,即“南昆,北弋、东柳、西梆”。

从中国的戏曲起源来说,中国戏曲大致起源于宋朝,当时宋朝统治者解除宵禁,开封等大的都市凭借勾栏瓦舍等场地,市井文化极度繁荣,各种艺术形式开始展现端倪。随着宋王朝的南迁,北方的艺术形式结合南方的特色在元朝逐步形成了昆曲。

而北方戏曲随着元杂剧的兴起,也开始逐步完善繁荣,而秦腔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脱胎于元杂剧而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梆子腔的剧种。而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也就出现“百戏出秦关”的现象,据此人们就以讹传讹就说秦腔是百戏之祖。

秦腔在明朝末期得到了第一次的大繁荣,此一时期秦腔开始了它的大融合大发展,此时期秦腔随着资本主义萌芽陕商的发展,游走于全国各地,一定程度上促成和完善了大部分剧种,同时也吸收借鉴了其他剧种的优秀元素。但对于其他独立声腔的剧种,显然说秦腔是百戏之祖是没有依据可言的。

至清乾隆年间开始,秦腔开始了它的第二次繁荣,此次的繁荣时间跨度长,影响力深远。在持续百年的“花雅之争”中,秦腔最终战胜昆曲,引领花部剧种称霸于中国戏曲舞台。此时期,各剧种争相效仿学习秦腔的表演,为中国梆子戏各剧种的完善和壮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甚至出现了有些剧种放弃本行争相学唱秦腔的壮观局面。

一直到清末四大徽班的进京,结合秦腔形成京剧,可以看出,秦腔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任何事情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的,秦腔作为一个种艺术形式也是这个道理。在中国戏曲文化的大发现中,各个剧种各个声腔相互融合发展,才造就了今天的局面。而秦腔最大的贡献在于对中国戏曲梆子腔的影响和发展,以及他兼容并蓄的耗散的艺术特点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中国戏曲的繁荣昌盛。但就此说秦腔是中国戏曲鼻祖是缺乏依据的,确切的说秦腔应该是中国戏曲“梆子腔”鼻祖。


秦腔须生




首先说一下,戏曲鼻祖并不是秦腔,那么为什么西安人会说秦腔是戏曲鼻祖呢?

因为西安人总认为,秦腔起源于周,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

他们认为,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

若说以年龄来选戏曲鼻祖的话,中国最古老的戏剧,还真的不是秦腔。

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应该是傩戏。傩戏是起源于商周时期的祭祀,一开始只是祭祀之前的舞蹈,秦汉时期,逐渐演变成戏曲,唐宋时期,受到民间歌舞的影响,开始演变为成型的傩戏。



傩戏一般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地。但是由于历史太久,有不少已经失传,现在还流行的地区,不是很多了。

为什么西安人总认为秦腔是戏曲鼻祖?

因为傩戏不出名,其他相对出名的剧种,如京剧、豫剧、黄梅戏、越剧、评剧、昆曲等,大都是明清时期才出现的。

而秦腔,一听源于西周,形成于秦……蔚为大观就觉得很厉害,这样一看,肯定就是戏曲鼻祖了。

他们大多数不愿意去深入了解,因为很多人都对文化这种东西,觉得越多越好,能有个名头当戏曲鼻祖,就当呗,没必要去深究,也不想去深究。



为什么那么多人争名人故里?实际上名人故里只有一个,可是很多地方都去争,难道大家都不知道吗?他们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想知道。因为文化带给他们的自豪感,足以碾压心里的那份追求真相的执着感。


魏青衣


秦腔艺术是起源于古代陕西,关中地区称为秦,秦腔由此得名。它的腔调粗犷火爆,荡气回肠。自唐朝就有专门培养艺人的地方。。明,清得以发展。京剧的流水、唱段就来自于秦腔。秦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倾注了几代秦腔人的心血和情感。享有着中国多种戏曲鼻祖的美,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