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四線城市,如何融資和創業?

在三四线城市,如何融资和创业?

文|孫志超 鄭可君

來源 | 騰訊創業(ID:qqchuangye)

創業和融資這件事,看起來更像是一線城市的公司們玩的遊戲。

如果身處三四線城市,不論是融資環境、媒體資源,還是員工質素等各種方面,都遠不及一線城市。

但實際上,有很多上市公司就是在非常小的三四線城市成長起來的,其中還有很多互聯網公司,比如hao123等。

在“逃離北上廣”概念氾濫之後,回到三四線城市並選擇創業未必就是一件壞事,在很多情況下還可能讓你遠離屍橫遍野的紅海市場,開闢一條新的路徑,擁有更好的機會。

如果你現在正在三四線城市創業並想要獲得天使投資人的青睞,這篇文章也非常值得閱讀,希望能幫助到你。

國外的案例

世界排名前五名的冰淇淋Ben & Jerry's在剛開始時,只是一家開在破舊加油站內的手工冰淇淋店。最開始創始人本(ben)和傑裡(Jerry)沒有任何開店的經驗,但是,他們並沒有因為這樣而卻步。

他們到郵局購買了大約30本由美國政府“小型企業管理局”(SBA)提供的開店教學小手冊,學習如何記賬、計算收支平衡等開店必備的知識。當然,SBA並不教你怎麼製作冰淇淋,所以他們還得去報名學習做冰淇淋函授課程。

他們最初的目標是要找一個天氣溫和,又還沒有其他手工冰淇淋店的小鎮開業。但是他們發現所有去過的熟悉的城市都有競爭對手,唯有佛蒙特州的伯林頓還沒有其他的手工冰淇淋店。

於是,他們就選擇了這個位於美國北部、鄰近加拿大的城市設立他們的店。

但是,伯林頓最大的問題是一年有7個月非常寒冷,所以,並不適合開手工冰淇淋店。

但本和傑裡並沒有放棄,傑裡還為了在寒冷的天氣中依然能夠吸引客戶,特別設計了一個名為“POPCDBZWE”(pennies off per Celsius degree below zero winter extravaganza)的營銷活動。

當氣溫低於0攝氏度時,每下降一攝氏度,客戶就能夠得到一分錢的優惠。一分錢雖然聽起來沒什麼,但是伯林頓在冬季經常達到零下20多攝氏度,這樣的話一杯冰淇淋在那個時候只賣5毛錢,所以,對客戶來說,其實是蠻大的誘惑。

此外,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租下那麼好的店面(他們每人只拿出了4000美元當作創業基金,而且本的4000美元中還有2000美元是向他父親借的),所以他們唯有拿著計數器,在他們負擔得起的區域,用從SBA教學手冊上學來的方法,計算每天經過的人流。

最後,他們找到了一間荒廢了的加油站。雖然十分老舊,屋頂破了個大洞,而且室內還累積了大約四寸的雪。經過兩人的親手修繕,破加油站變成了一家溫馨的手工冰淇淋店。

在回顧這一段歷史時,本和傑裡都同意,幸好他們當初選擇變通。因為在伯林頓,他們是小池中的大魚,因此,能夠得到居民們的熱烈支持。

如果他們堅持在薩拉託加泉設立他們的冰淇淋店,或許,他們根本沒有辦法撐過第一年。

然後出現了一個現象,餐廳以及冰淇淋店在經過幾次的合作後就決定不再購買Ben & Jerry's的冰淇淋了。這是因為Ben & Jerry's太好吃了,所以買回來的冰淇淋,都會被他們的員工吃掉。

於是,Ben & Jerry's只好改變策略,將冰淇淋包裝成小桶然後直接賣給客戶。

結果,這些小包裝不但受到客戶歡迎,也讓他們可以將冰淇淋批發給其他小商家,例如雜貨店和超市,於是Ben & Jery's找到了之後讓他們快速壯大的商業模式:批發冰淇淋。

看到這裡,也許你會提出一個問題,這倆兄弟好像並沒有拿到投資。

對,關鍵就在這裡。

選擇市場和競爭者

比創業本身更重要

如果你在三、四線城市創業,最難熬的就是早期。當你做到一定規模以後,資本自然會找上門,就像Ben&Jerry's後來也被投資和收購。

但三、四線城市最大的相對優勢(注意:僅僅是相對)是什麼呢?那就是競爭對手相對較少。

我大學時有兩位血氣方剛的同學,都認為自己是最聰明瀟灑的厲害角色。他們在跳舞時為了爭奪女友而打架,一直鬧了整年,結下深仇大恨;畢業前還經常勞師動眾,動員兄弟互相找場幹架,沒完沒了。

大學畢業後,同學們各走各的路,其中有許多出國留學。不用說全世界很大,光美國就有數千所大學、數萬個專業供你深造,去哪裡都有好學校讀。

而這兩位互相仇視已久的同學,開學當天赫然發現,彼此都進了同一城市、同一大學的同一系,許多課程居然也都在同一班。

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消息時,為這兩位同學的相處捏了一把汗。聽說他們在學校裡天天碰面,但還是彼此互不理睬,至於有沒有再打架,我就不知道了。

我經常用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告誠創業者:永遠不要以為競爭者不存在或是不夠多。

就算你有千百個朋友,但常常看不到他們;但你只有一個敵人,卻會到處撞見他。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也許你親自看見或聽到了競爭者的事,也許你對風聲略有耳聞,但有一些完全隱藏在你的雷達之外,正在比你更神速地開發同樣或是類似的產品與服務。

你要盡全力瞭解這些在明處與暗處的對手,從一開始就將他們列表追蹤、分析強弱優劣;

因為唯有知己知彼,才有可能不斷改正進步,維持真正的領先地位。

正因如此,小型創業公司往往可以按照自己的特色來制定出一套策略。就像日本武士宮本武藏一樣,總知道如何利用地形、氣候、人心,將武功更高的對手打敗;或者像電影《英雄》裡的李連杰,他憑一招“十步一殺”就能成為最犀利的殺手。

你不需要樣樣強,但絕對需要擁有一兩項自己的獨有特色、必殺絕招,這樣一來,就可以憑藉這些特色在創業中嶄露頭角。

如何選擇市場和競爭者?

先問問自己以下這些問題:

你的產品十家最大的客戶足誰?你認識他們嗎?你是否認識能與這些客戶打交道的經銷商?他們每年買多少、用多少?

如果這些客戶目前使用的,還是他人的技術或產品,他們有什麼痛苦?這些痛苦足小麻煩還是大弊端?他們足否迫切期待新的取代品,還是根本無所謂?

現在市面上還有哪些競爭者在爭奪這些主要客戶?他們的優缺點分別是什麼?整體市場的規模與遠景如何?新公司有什麼切入的機會?

其他更深入的問題,像“這些產品的選取與購買是通過什麼程序”“由什麼單位或部門用何種方式購買”等,都是需要面對的重要考量的問題。

如果你對以上這些問題都無法拿捏的話,可能就還缺少對目標市場的認識與確實瞭解。

在此,我建議創業者用斯坦福研究中心(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 SRI)的“NABC”原則,去長期瞭解你的市場:

  • N: Needs (需求),探索市場上客戶的真正問題、痛苦、需求何在。

  • A: Approach (途徑),瞭解他人與自己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與痛苦。

  • B: Benefits (益處),你的解決方案能帶給客戶什麼新價值與貢獻?

  • C: Competition (競爭),真正去面對、研究所有現有與醞釀中的競爭對手。

正確的市場思維,必須先從瞭解市場的需求開始,然後逐步推回自己能做什麼、能提供什麼解決方案。

請你想一想:你是否真正對希望從事的創業項目,對自己的目標市場有徹底的瞭解?這個目標市場在三、四線城市有機會嗎?

這恐怕才是正確的起點。

這些特色的尋找也不難。萬流歸宗,不論是產品或服務,所有市場上競爭的特色定位,不外乎以下項目的混合或延伸:

  • 時間(Time):你領先市場了嗎?晚了輪不到你玩,太早領先反而變成烈士。

  • 整合度(Integration):你的產品整合度比別人高嗎?大變小、重變輕、厚變薄……

  • 智能(Intelligence):你的產品智能程度更高嗎?笨手機與智能手機的差別就是一個好例子。

  • 包裝(Packaging):所有其他的周邊定位方式、包裝、廣告,砸錢鋪天蓋地建立營銷管道或是尋找名人代言,這些都是協助創造明顯定位的方式。

  • 擴展性(Scalability):擴展性好嗎?這裡所指的,不只是講硬件的生產數量,軟件或網絡服務一樣行得通。當產品達到某個巨量規模時,你的定位就會以不同方式呈現。

如果要你簡單快速地說出自己與競爭對手最大的不同在哪兒,你說得出來嗎?能清楚地為你自己定位嗎?

當然,從投資角度來說還有一種特例——行業內的專家,如果恰好他不在大城市,倒是有機會在早期獲得投資。有一位很成功的企業家,他對任何前來融資的創業人士,只問三大問題:

“這個東西你做過沒有?”


“如果以前做過,做得好不好?”


“如果以前沒做過,你要如何一下子培養出多年本事?”

問題雖簡單,卻一針見血。投資人把握基本原則,不客氣地窮追猛打,許多偽裝的門面很快就不攻自破。三個簡單問題,確實可以分辨是否真本事、真功夫。

所以,創業者理所當然要以“掌握核心能力,長久垂直深入發展”為第一要務,才有可能過第一關。也正因如此,有太多朋友奉獻一生在專精的學問或技術上,卻對自己所處的市場沒有整體的瞭解。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