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该如何教育“玻璃心”孩子?告诉你3个小妙招儿

下午兴趣班接女儿回家,刚巧碰到一位老师向家长吐槽:“孩子娇滴滴的,一不如意就哭闹!今天上课时,他举手回答问题没被抽到,就开始在那儿哭.....”老师在那儿噼里啪啦讲了一大堆,话里话外透漏着“你家孩子不好教,我实在没辙了”的讯号。撇开老师的责任心不谈,单单是这个孩子的问题都没说到点子上,

这样的孩子其实有一个通病——玻璃心!也就是抗挫能力差、容易受打击!那么父母该如何教育“玻璃心”的孩子呢?

父母该如何教育“玻璃心”孩子?告诉你3个小妙招儿

医生在开药时往往要找病根,作为家长要教育孩子也需要学会找“病根”,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孩子“玻璃心”呢?其实问题的根源不在孩子身上,而在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上面。

(1)对孩子过于疼爱

父母该如何教育“玻璃心”孩子?告诉你3个小妙招儿

现在不论是家里一个还是两个孩子,父母都视若珍宝,说句不好听的话叫做“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里怕摔”,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可谓是顺风顺水,没有受过任何的委屈。但是孩子一旦走出父母的保护圈,进入幼儿园或者是早教班,那么这种特权就会被弱化。当孩子内心的满足感缺失时就会出现哭闹现象,甚至还可能做出其他极端的事情。

(2)表扬方式不对

父母该如何教育“玻璃心”孩子?告诉你3个小妙招儿

现在流行一种“鼓励式教育”,孩子平时乖巧会得到表扬,孩子掌握新技能会得到表扬,孩子成绩进步会得到表扬......在表扬的过程中,如果方式不对那么只会助长孩子的虚荣心,给孩子构建一个虚拟的世界。当别人批评她的时候,内心就会有一种失落感,从而产生抵触行为!这样的孩子往往只能听得“谄媚之言”,却听不得“忠言诤言”!

(3)父母大包大揽

父母该如何教育“玻璃心”孩子?告诉你3个小妙招儿

有的宝爸宝妈总是认为孩子小,所以很多事情都不愿意让孩子插手,诸如收拾自己的房屋、帮助妈妈摘菜这样的琐事总觉得还不如自己一个人干更利落。其实父母这种大包大揽的行为只会害苦了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一种攀比心理,但同龄人会而自己不会时,心里就会有一种挫败感!

知道病因后,我们就可以给孩子“抓药”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孩子!

(1)坚持自己的立场

父母该如何教育“玻璃心”孩子?告诉你3个小妙招儿

有道是“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切不可因为爱孩子而演变成毫无原则的宠溺!父母的这种行为其实也是在给孩子“以身作则”——没有人会事事宠着你!让孩子从小就能够明白并且建立一种秩序感!

(2)正确认识鼓励式教育

父母该如何教育“玻璃心”孩子?告诉你3个小妙招儿

我认为很多人都将“鼓励式教育”曲解成了“表扬式教育”,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假如孩子今天帮助妈妈摘菜了,鼓励式妈妈会说“宝宝今天帮助妈妈摘菜,妈妈很开心。希望你以后再接再厉!”而表演式妈妈则会讲“宝宝好乖哦,都会帮妈妈摘菜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还需各位细细品味。总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鼓励式教育侧重于强调孩子的具体行为,而表扬式教育则侧重于夸赞孩子的性格品质!

(3)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父母该如何教育“玻璃心”孩子?告诉你3个小妙招儿

任何行为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因此父母没有必要因为孩子小,就认为他不行、干不好!之前有一位同事经常吐槽自己6岁大的儿子很野,每每周末自己都会跟在孩子身后收拾他的烂摊子,帮孩子整理内务、收拾玩具!其实这样的琐事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可以做了,像我女儿3岁的以后,就能够自己整理自己的卧室了。从小做家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培养他的自信心与责任感!

父母该如何教育“玻璃心”孩子?告诉你3个小妙招儿

孩子其实是一张白纸,而父母是一名画匠,你以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就会“画出”什么样的结果。孩子的“玻璃心”能够变得坚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这个“画匠”!各位亲爱的宝爸宝妈们,你家的孩子是“玻璃心”吗?平时你都是如何教育他们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