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两句就哭,了解“玻璃心”背后的原因,家长要引导

考试出成绩的那段时间是孩子们最为头痛的时间,他们考得好可能还觉得比较自在,一旦考得不好,碰到亲戚朋友问他们考了多少分,孩子和父母都难以启齿。但是有些孩子好像根本没有羞耻心一样,一点都不在乎分数不在乎成绩,很多父母觉得这样的孩子没有上进心,但是也有一些人觉得孩子就应该是这样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

说两句就哭,了解“玻璃心”背后的原因,家长要引导

小木就是这样的孩子,虽然有的时候他也被爸爸妈妈觉得没心没肺的人,但是在遇到很多问题的时候,小木也是非常能够乐观的看待。在最近一次期末考试的时候,小木发挥的不是特别好,爸爸开完家长会之后就找小木谈话,问她这次考得不好是发生了什么,结果小木说,她觉得这一次考得挺好的,虽然有的题不会,但是那些题挺难的,她不会也是正常。

说两句就哭,了解“玻璃心”背后的原因,家长要引导

爸爸又问她:为什么同桌考试成绩那么优秀呢?小木回答到:同桌是班里的学霸,我肯定比不过他呀。小木的爸爸听到小木这样回答,真的是哭笑不得。自己的女儿对成绩这么的不关心,他既担心又觉得这样的心态乐观也挺好的,因为小木的爸爸也看到不少孩子只是因为一次考试成绩考得不好就哭天喊地,承受不了一点挫折,非常的玻璃心。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像小木这样淡定的孩子比较少,倒是这种玻璃心的孩子有太多太多。中国著名的心理学杂志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我国大约有一半的孩子都有玻璃心,而且那些家庭条件越优渥,父母越是溺爱的孩子玻璃心越严重。你想一想,一家上上下下全部的人都围绕着一个孩子转,有什么要求都满足,孩子有什么问题都帮他们处理,这些孩子几乎从小到大没有遇到一点事情需要他们自己去解决的,一旦他们在学习或者是生活当中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他们内心可能会产生极大的挫败感,会一直处在自我否定当中。

说两句就哭,了解“玻璃心”背后的原因,家长要引导

在几年之前中国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情。有一天当地的消防员接到一个报警电话,说有一个小女孩掉到河里了,消防员们立马赶到,好不容易才将女孩儿救上来。救上岸之后消防员们就问他为什么会掉到河里,原来这个女孩特别喜欢玩手机,真的已经到了上瘾的地步了,妈妈每天都要提醒她好多次。

结果这一天她因为玩手机很晚了都不睡觉,妈妈担心她第2天起不来,就想把她手机没收,等到第2天就还给她,结果女孩儿一下子脾气就上来了,跑出家门选择了跳河自杀。幸好这个女孩会游泳,虽然没有能力自己游上岸,但是也不至于淹死,幸好消防员们都尽快赶到,才将他救上来。

很多人第1次听到这件事情的时候都觉得不可思议,怎么可能有孩子会因为玩不到手机就跳河自杀的,但这是一件真实的故事。

而且最近互联网上一直反反复复的传播未成年自杀的新闻,我们突然发现现在的孩子好像玻璃心更加的严重了,虽然这只是一点小事,但是在他们看来真的比天都大,他们完全想不开,也不会觉得因为一点小事就自杀是完全不值得的。

说两句就哭,了解“玻璃心”背后的原因,家长要引导

面对玻璃心的孩子,家长们应当怎么做?

一,不能冷处理

为了避免孩子玻璃心,跟他们相处家长和老师们都要小心翼翼的,一旦因为一些小事让孩子的玻璃心碎了,这麻烦可就大了。所以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有玻璃心,就不能一直顺着他们的心理而应当给他们矫正过来,想办法把孩子的玻璃心加固,不要让它那么易碎。

当然有些父母也在很早的时候就意识到应当用一些方法给孩子矫正,但是他们使用的方法都非常的偏激,这样的方式往往适得其反,会让孩子的玻璃心更加的严重。

还有些父母,因为害怕孩子受到伤害,所以在孩子哭闹的时候既不哄他们也不骂他们,就让孩子自己去想清楚,让他们慢慢冷静下来,其实这样冷静的方式也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这也会让孩子逐渐的感觉不安,他们的玻璃心症状也会加重。

说两句就哭,了解“玻璃心”背后的原因,家长要引导

二,培养孩子的顿感力

那么究竟应当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让孩子们不再玻璃心呢?其实最主要的就是要培养孩子的顿感力。什么是顿感力呢?就是有些时候孩子们在面对某些事情的时候稍微感受迟钝一点,特别是当他们在面对挫折面对痛苦的时候,能够更加的从容,甚至是微笑的面对。

日本著名的作家渡边纯一曾经写过一本著名的书名字就叫做《钝感力》,他在这本书当中介绍了他成功的唯一法宝就是拥有超强的顿感力,他可以迅速忘掉不愉快的事情,能够坦然的面对一切对他不利的攻击,而且只要他认定了目标,就一定要达成,即使这个过程当中经历了千万次的失败,他都会继续的挑战。拥有顿感力的人,能够做到上面的几点,而要想不要再让孩子玻璃心就要培养孩子慢慢做到以上几点。

孩子在小的时候身上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当然要学会包容自己的孩子,不能随意的给孩子贴上负面的标签,更不要以一种固定的眼光看待他们,但是给予孩子包容却并不是去将这些缺点藏起来,而应当教会孩子用开放的心胸去接受他们的存在同时试着去改掉它们。

说两句就哭,了解“玻璃心”背后的原因,家长要引导

一个具有钝感力的孩子也并不是那种面对挫折毫不在意的孩子,渡边淳一在《顿感力》这本书当中特别强调了,只有面对失败不断挑战的人才是真正的拥有钝感力。

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当中,很多父母都敲打着孩子让孩子快一点,但是拥有钝感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种处事的智慧,也是很多人能够取得成功,从容面对人生的不二法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