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兩句就哭,瞭解“玻璃心”背後的原因,家長要引導

考試出成績的那段時間是孩子們最為頭痛的時間,他們考得好可能還覺得比較自在,一旦考得不好,碰到親戚朋友問他們考了多少分,孩子和父母都難以啟齒。但是有些孩子好像根本沒有羞恥心一樣,一點都不在乎分數不在乎成績,很多父母覺得這樣的孩子沒有上進心,但是也有一些人覺得孩子就應該是這樣天真活潑,無憂無慮的。

說兩句就哭,瞭解“玻璃心”背後的原因,家長要引導

小木就是這樣的孩子,雖然有的時候他也被爸爸媽媽覺得沒心沒肺的人,但是在遇到很多問題的時候,小木也是非常能夠樂觀的看待。在最近一次期末考試的時候,小木發揮的不是特別好,爸爸開完家長會之後就找小木談話,問她這次考得不好是發生了什麼,結果小木說,她覺得這一次考得挺好的,雖然有的題不會,但是那些題挺難的,她不會也是正常。

說兩句就哭,瞭解“玻璃心”背後的原因,家長要引導

爸爸又問她:為什麼同桌考試成績那麼優秀呢?小木回答到:同桌是班裡的學霸,我肯定比不過他呀。小木的爸爸聽到小木這樣回答,真的是哭笑不得。自己的女兒對成績這麼的不關心,他既擔心又覺得這樣的心態樂觀也挺好的,因為小木的爸爸也看到不少孩子只是因為一次考試成績考得不好就哭天喊地,承受不了一點挫折,非常的玻璃心。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像小木這樣淡定的孩子比較少,倒是這種玻璃心的孩子有太多太多。中國著名的心理學雜誌曾經做過一項調查,我國大約有一半的孩子都有玻璃心,而且那些家庭條件越優渥,父母越是溺愛的孩子玻璃心越嚴重。你想一想,一家上上下下全部的人都圍繞著一個孩子轉,有什麼要求都滿足,孩子有什麼問題都幫他們處理,這些孩子幾乎從小到大沒有遇到一點事情需要他們自己去解決的,一旦他們在學習或者是生活當中遇到一點小小的挫折,他們內心可能會產生極大的挫敗感,會一直處在自我否定當中。

說兩句就哭,瞭解“玻璃心”背後的原因,家長要引導

在幾年之前中國曾經發生過一件事情。有一天當地的消防員接到一個報警電話,說有一個小女孩掉到河裡了,消防員們立馬趕到,好不容易才將女孩兒救上來。救上岸之後消防員們就問他為什麼會掉到河裡,原來這個女孩特別喜歡玩手機,真的已經到了上癮的地步了,媽媽每天都要提醒她好多次。

結果這一天她因為玩手機很晚了都不睡覺,媽媽擔心她第2天起不來,就想把她手機沒收,等到第2天就還給她,結果女孩兒一下子脾氣就上來了,跑出家門選擇了跳河自殺。幸好這個女孩會游泳,雖然沒有能力自己游上岸,但是也不至於淹死,幸好消防員們都儘快趕到,才將他救上來。

很多人第1次聽到這件事情的時候都覺得不可思議,怎麼可能有孩子會因為玩不到手機就跳河自殺的,但這是一件真實的故事。

而且最近互聯網上一直反反覆覆的傳播未成年自殺的新聞,我們突然發現現在的孩子好像玻璃心更加的嚴重了,雖然這只是一點小事,但是在他們看來真的比天都大,他們完全想不開,也不會覺得因為一點小事就自殺是完全不值得的。

說兩句就哭,瞭解“玻璃心”背後的原因,家長要引導

面對玻璃心的孩子,家長們應當怎麼做?

一,不能冷處理

為了避免孩子玻璃心,跟他們相處家長和老師們都要小心翼翼的,一旦因為一些小事讓孩子的玻璃心碎了,這麻煩可就大了。所以家長一旦發現自己的孩子有玻璃心,就不能一直順著他們的心理而應當給他們矯正過來,想辦法把孩子的玻璃心加固,不要讓它那麼易碎。

當然有些父母也在很早的時候就意識到應當用一些方法給孩子矯正,但是他們使用的方法都非常的偏激,這樣的方式往往適得其反,會讓孩子的玻璃心更加的嚴重。

還有些父母,因為害怕孩子受到傷害,所以在孩子哭鬧的時候既不哄他們也不罵他們,就讓孩子自己去想清楚,讓他們慢慢冷靜下來,其實這樣冷靜的方式也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方式,這也會讓孩子逐漸的感覺不安,他們的玻璃心症狀也會加重。

說兩句就哭,瞭解“玻璃心”背後的原因,家長要引導

二,培養孩子的頓感力

那麼究竟應當用什麼樣的方法去讓孩子們不再玻璃心呢?其實最主要的就是要培養孩子的頓感力。什麼是頓感力呢?就是有些時候孩子們在面對某些事情的時候稍微感受遲鈍一點,特別是當他們在面對挫折面對痛苦的時候,能夠更加的從容,甚至是微笑的面對。

日本著名的作家渡邊純一曾經寫過一本著名的書名字就叫做《鈍感力》,他在這本書當中介紹了他成功的唯一法寶就是擁有超強的頓感力,他可以迅速忘掉不愉快的事情,能夠坦然的面對一切對他不利的攻擊,而且只要他認定了目標,就一定要達成,即使這個過程當中經歷了千萬次的失敗,他都會繼續的挑戰。擁有頓感力的人,能夠做到上面的幾點,而要想不要再讓孩子玻璃心就要培養孩子慢慢做到以上幾點。

孩子在小的時候身上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家長當然要學會包容自己的孩子,不能隨意的給孩子貼上負面的標籤,更不要以一種固定的眼光看待他們,但是給予孩子包容卻並不是去將這些缺點藏起來,而應當教會孩子用開放的心胸去接受他們的存在同時試著去改掉它們。

說兩句就哭,瞭解“玻璃心”背後的原因,家長要引導

一個具有鈍感力的孩子也並不是那種面對挫折毫不在意的孩子,渡邊淳一在《頓感力》這本書當中特別強調了,只有面對失敗不斷挑戰的人才是真正的擁有鈍感力。

在這個激烈競爭的社會當中,很多父母都敲打著孩子讓孩子快一點,但是擁有鈍感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種處事的智慧,也是很多人能夠取得成功,從容面對人生的不二法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