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奪火鄉鳳凰村有一位年輕的老手藝人

根雕是木雕的一種,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我縣奪火鄉鳳凰村有這樣一位青年,他叫陳銀亮。雖然剛滿30歲,但從事根雕這門老手藝已15個年頭,是名副其實的“老手藝人”。通過不懈努力,他的根雕作品多次在民間藝術展會上奪得金獎、銀獎。根雕這門老手藝,在這個年輕人手裡得到了很好的傳承。

陵川奪火鄉鳳凰村有一位年輕的老手藝人

陵川奪火鄉鳳凰村有一位年輕的老手藝人

陵川奪火鄉鳳凰村有一位年輕的老手藝人

午休時間,暑熱難耐。在不足20平米的製作室內,陳銀亮正在專心致志地打磨著自己的根雕作品。

採訪 傳統手工藝人 陳銀亮:

圍繞小時候環境地貌做的一個作品,今天就結束了,還有些細節部分需要加工加工。

根雕,是一種以樹根的自生形態及畸變形態為藝術創作對象,通過構思立意、藝術加工及工藝處理,創作出人物、動物、器物等作品的傳統手工藝術。2003年,年僅16歲的陳銀亮,帶著濃厚的興趣,開始與根雕這門傳統老手藝結緣。

採訪 傳統手工藝人 陳銀亮:

河南很熱,咱做這個根也不能說到空調家,只能開個電風扇,雖然環境不很好,但是咱愛好這個,一工作開,就什麼都忘了,別人看見咱很受罪,咱自己還覺得很快樂,覺得生活很充實。

根雕的製作過程包括選根取材、構思定型、雕刻打磨、配座保存等環節。講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因此,根雕的構思定型就顯得尤為重要。陳銀亮即將完成的這件名為《故鄉情》的作品,就是歷經幾個月時間,經過反反覆覆構思,最終才得以定型。

採訪 傳統手工藝人 陳銀亮:

當時我到山裡找到一個樹根,分析到人物花鳥,下不了決定,經過幾個月琢磨,每天早上起來,我就琢磨,各個角度看看。後來我看像大自然景色,後來想做個小時候一直去姥姥家,一去姥姥家車上不去,能不能做出來,大腦裡定了做啥。

陵川奪火鄉鳳凰村有一位年輕的老手藝人

定型後的打磨過程,更是一件辛苦活。既要耐得住寂寞,又需十分地專注。在《故鄉情》這件作品中,僅僅一刀一刀雕刻小橋,陳銀亮就用了十幾天時間。但對陳銀亮來說,卻已經習以為常。

採訪 傳統手工藝人 陳銀亮:

連著做有十幾天,每天基本上中午吃飯時不能吃飯,必須做到一個段落,下午來上班時,還能按著那種感覺,有的時候別人休息時也不休息,堅持做完要是說到點去吃飯了,該休息時去休息了,就做不出好的作品。

採訪 陳銀亮父親 陳有富:

採訪 陳銀亮父親 陳有富:有時侯看見一個根,放下碗不吃飯,拿起工具就做,我說,你還年輕,該吃飯還得吃飯,別人都在吃,你不吃。

陵川奪火鄉鳳凰村有一位年輕的老手藝人

陵川奪火鄉鳳凰村有一位年輕的老手藝人

陵川奪火鄉鳳凰村有一位年輕的老手藝人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陳銀亮就是在這樣日復一日的辛勤勞作中,迎來了根雕生涯的春天。2014年以來,在全國各地的民間工藝品展覽中,陳銀亮以其獨特的構思,精美的刀工,多部作品獲得金獎、銀獎。

採訪 傳統手工藝人 陳銀亮:

近幾年,我們去河南參加展銷會,鄭州、焦作、濟源這些地方參加過五六次,每一次都要有一百多個人參加,最後十幾個評委評出來咱的作品,還是很好的,其中咱獲得三個金獎、兩個銀獎。

陵川奪火鄉鳳凰村有一位年輕的老手藝人

陵川奪火鄉鳳凰村有一位年輕的老手藝人

陵川奪火鄉鳳凰村有一位年輕的老手藝人

如今,陳銀亮的根雕作品已有500多件,涉及花、鳥、人物、器物等20多個種類。對於根雕這門老手藝,這位新時代的青年在感慨之餘,更多的是信心滿滿、充滿希望。

採訪 傳統手工藝人 陳銀亮:

我現在就是想在咱陵川找一批熱愛根雕的年輕人作為一個小團隊,共同去打造一下陵川的根雕,把陵川的根雕、木雕工藝品圍繞咱陵川開發旅遊能不能融合在一起走向市場,把咱陵川根雕文化發揚下去,帶向全國各地。

來源|陵川電視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