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陵川縣平城為什麼要過十月十?

陵川縣平城為什麼要過十月十?


民俗|​陵川縣平城為什麼要過十月十?

山西省陵川縣平城鎮有個獨特大節是十月十,十月十要吃胡角,炸油餅,蒸銀面,為謝土做供食。謝土源於一個傳說:明清時代的平城物阜民豐,經濟繁榮,成為豫北土匪的搶掠之地。為了對付這些土匪,鎮上便挖了一個從觀音堂到寨上玉皇廟殿內的地道,便於藏物藏人,久而久之,土匪發現了這一秘密。一次,土匪來搶,徑直下了地道,大家將計就計,用巨石蓋住了進出口,把三十多個響馬全悶死在地道里。

自此之後,平城就怪事迭起。有的人家孩子突然暴死,有的人家水缸突然乾涸,有的晚上睡在炕上,早晨起來卻躺在院子裡.....。鬧得全村人心惶惶,家家閉門。

於是,鄉紳和社首們齊集元陽觀,商量對策,最後決6定:

一是在寨後建立“孤墳臺”,收容孤魂野鬼。

二是十月初一送寒衣節請高僧做道場,祭祀亡靈。

三是十月初十大謝土,感恩厚土安葬孤魂野鬼。

大謝土由商會社首組織操辦。每年農曆十月初一開始,在元陽觀正殿擺上豐盛的供獻,掛紅燈,貼對聯,每天有八音樂會伴奏,同時還有十個供齋兒童(十五歲的當廳孩,相當於門僮,這些當廳孩都穿新做的棉袍馬褂,頭戴插著金花的氈禮帽),在八音會的伴奏下,跟著社頭手捧齋盤到進獻供食的商戶來來往往,迎取供食。每天上午由供主祭拜,三拜九叩,下午則由各村表演故事,晚上打鐵花耍社火唱大戲,主場分別是初二南堂院,初三祖師廟、初四玉皇廟、初五山神廟、初六牛王廟,初七三皇閣、初八、初九、初十在關聖閣老臺連唱三天秋報戲,由勤孩(趙清海)登場連三本《黃河陣》,初十晚上大謝土,謝完土,耍龍燈,大遊行,至此,大謝土方才結束。其時間之長、內容之廣、程式之繁、儀式之隆,千里之內,無出其右。

謝土有大謝土和小謝土之分,大謝土是一項集體活動,地點在元陽觀,由高僧或老道主持,社首為主祭人,主要供品是991盞黏面(平城話叫銀面)燈,991碗香米飯,99刀生豬肉,配供為77盤胡角和77盤油餅,還有各商號和鄉紳百姓自奉的各種齋供無數。小謝土是私家個體行為,時間不限,由百姓根據自己有修房蓋屋、揭瓦房、壘院牆、挖窖、打茅坑,喪葬人等動土行為,在家裡謝土,主持是陰陽風水先生,主祭人一家之主。

大謝土要用麩畫八卦,也叫畫土坡。土坡畫好後,在正中放五盞燈,八卦的正中間是個“土”字,上放主燈,土字周圍是金、木、水、火四個字,土和金、木、水、火構成八卦第一圈,“土”字上處放一盞大燈,為主燈,金、木、水、火處放四盞略小於主燈的配燈,土坡最少要畫到24層。小謝土在家的梁頭底下用麥麩畫一個八卦圖,一般家庭謝土是5層或7層,俗稱為5層謝或7層謝。

謝土有專門對聯:“祝三臺三元吉地,謝五土五福臨門”、“奠謝五土家通泰,和悅龍神宅平安”、“只用金燈三兩盞,全憑道德五千年”等,橫批是“奠謝五土”“奠謝土府”“五福臨門”等。

主要工具是新笤帚、酒、麥麩、黃表、紅布等,還有多個牌位等。謝土的咒語唸的是:“小小咪咪毛,跪頭圪攣腰。拿在我手中,就把土坡掃。掃東方青土甲乙木,大眾豐年求萬福”,“掃南方赤土丙丁火,管事口亂自消魔”,“掃西方白土庚辛金,買賣興隆財運發”,“掃北方黑土壬癸水,自心念佛保安寧”,“掃中央黃土戊己土,五十一龍神增福祿”,“掃九宮,諸事如意,萬事通,都如意”,“掃八卦,福敬茶,闔家大小都安賃”,“掃值年,並太歲,富貴榮華多少年”,“天安,地安,合家大小平安”,“一掃上,二掃下,三掃九宮並八卦,一切諸神都上馬。大吉大利,叩頭就起”,最後燒了牌位,收了燈,先生用笤帚把麥麩畫的八卦圖掃在一起,連同端來的土碗一起送到取土的地方,燒香、燒黃紙、叩頭、揭去對聯、燃放鞭炮,謝土結束。

大謝土開始很簡單,經過多年演變,形成了平城鎮一道獨特的文化活動,現在,十月初一趕會、耍龍、謝土、吃胡角油餅,都是從此演變來的。(謝土參考靳貴平文)

大謝土是平城獨有的傳統文化,可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俗|​陵川縣平城為什麼要過十月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