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人民摄影报》头版封面大图、点评集中看

又到月底了。8月份《人民摄影报》有5期报纸,头版封面大图和点评继续集中分享。关注《人民摄影报》,关注《头条 ▪ 博图角》,进步天天见!


1、8-1

8月份《人民摄影报》头版封面大图、点评集中看

摄影/王夷 (浙江在线) 推荐/徐斌(浙江日报)

2018年7月12日,杭州。浙医二院眼科中心人山人海,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做视力检查。随着暑假的到来,各大医院眼科也迎来就诊高峰,眼科可能成为暑期最火爆的地方。

据浙医二院眼科中心视光部主任倪海龙介绍,暑期门诊量比平时增加30%-40%,每天就诊人数达2800号左右,主要问题是青少年儿童近视、远视、散光和弱视等。

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是现阶段导致视力问题的主要原因,医生建议,书写阅读保持正确的姿势,每半小时需要停下来休息望远,增加每天户外运动;有了近视要重视矫正和控制,做好定期复查。


点评

“刺痛”

周一渤(策展人、影像评论人)

近年来,造访眼科的患者年龄急剧下降,人数却在不停地增长,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恶化的环境导致眼病患者低龄化和深度眼疲劳患者剧增。如果说杭州这家眼科中心暑期里的“人山人海”足以令人震动,而画面右侧最近处的一位男孩,正闭眼依靠在妈妈身上,安静的表情中透出一丝忧苦,这正是巴特所说的“刺点”,它用力地“刺痛”了我们的双眼和心灵!

眼病是涉及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被我国列为重点防治的6种学生常见病之一。这显然与孩子学习负担过重、电子屏幕使用增多两点撇不开的原因有关。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窗户”损坏了,“心灵”又何安?眼睛是人生活、工作、学习的第一要素,人对外界信息的获取90%有赖于视觉。因此,家长、学校和社会应引起重视,教会孩子保护眼睛,擦亮“窗户”,拒绝“近视”。


8月份《人民摄影报》头版封面大图、点评集中看

8-1《人民摄影报》头版


2、8-8

一起变“丑”

8月份《人民摄影报》头版封面大图、点评集中看

摄影/张国宁(腾讯大燕网) 推荐/陶明(新华社)

五年前的一个清晨,突如其来的天然气罐爆炸,改变了这对夫妻的命运。本已逃生的丈夫为救妻子再次冲进火海,造成全身大面积被烧伤。为了让被毁容的丈夫重拾信心,妻子也剃掉自己的头发,陪他一起“变丑”。


点评

真爱无敌

周一渤(策展人、影像评论人)

想起贾平凹的《丑石》,说的是“丑极美来”。这是一种辩证。然而,这种辩证还是要有一种基石的,那就是如果贾平凹笔下的那块丑石并不是价值不菲的陨石,则“丑极美来”便不存在。那么,画面上这对夫妇的“美”更是有着牢固的基石做支撑的,于是,他们的“丑”便生出“大美”来!这种大美其实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寻找的夫妻之爱。真爱无敌!一旦这种爱升华为双双的“相依为命”,“以命相扶”的境界,最终落成的一定是牢不可破的爱情大厦。试想,在那场天然气爆炸的惊险中,如果男人并没有及时返身救出妻子,他们感人的故事也就戛然而止。烈焰救妻,真爱无敌时,更显男人本色,更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出的。他的“丑”在“大爱”“大美”面前微不足道。妻子削发相伴,不离不弃,正是相爱时的誓言,也是相爱的真谛。以命相携,非仅有和虚幻的“信任”所能及!

如今社会有些人对待婚姻如纸糊,缺少的就是以命相惜,真心相待。从照片上看,这个家庭并不富裕,男人浑身留下的疤痕正是对女人爱的象征,在女人的眼里,怕是要比“保证书”之类的东西不知要宝贵多少倍!女人双手紧紧地拉着男人的手,“只要在一起!”,笑容充满舒心和踏实,而男人看着去掉秀发的妻子,爱意满满,犹如欣赏一纸情书。“生死与共”的命运让他们高举其乐观向上的旗帜,幸福则就充盈心间。他们用真心谱写了一曲夫妻之爱的壮歌。


8月份《人民摄影报》头版封面大图、点评集中看

8-8《人民摄影报》头版


3、8-15

非洲小伙难耐高温 获批25天高温假

8月份《人民摄影报》头版封面大图、点评集中看

摄影/陈超(中新社) 推荐/毛建军(中新社)

非洲小伙难耐重庆高温 获批25天高温假 7月26日,在重庆洋人街水公园工作的埃塞俄比亚小伙sami坚持在自己岗位上进行舞蹈演出。据悉,28岁的sami每天的工作就是给游客带来舞蹈表演。由于今年重庆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sami实在不能忍受高温天气室外演出,公司最后批准为他放25天的高温假。


点评

“火炉”效应

周一渤(策展人、影像评论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遵循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递进规律,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安心的工作,更愿意全身心付出。重庆是长江流域三大“火炉”之一。sami被特许了假期,这正是当前很多公司所实行的“以严格的公司制度作为管理依据,在科学而具有原则性的前提下讲究人性化管理”。sami在无法工作的情况下获取了“人文关怀”,有了归属感,便会有更好的上进心;公司也是一种聪明之举,把员工当作一个社会人来看待。

从照片上看,烈日炎炎,池中靠水避暑的人们几乎挤满了泳池。Sami则在岸上火辣辣的太阳下,很敬业地微笑着表演舞蹈。我相信,这是他对假期的衷心回报。往往在极端的环境里,人才会彰显出对人自身的深情关注,我们就叫它“‘火炉’效应”吧。


8月份《人民摄影报》头版封面大图、点评集中看

8-15《人民摄影报》头版


4、8-22

背上的爱

8月份《人民摄影报》头版封面大图、点评集中看

摄影/韦文俊(广西) 推荐/肖佳

2018年7月27日,南宁市中山路口,一位父亲背着女儿在街边卖气球。


点评

父爱如山

周一渤(策展人、影像评论人)

一张好有爱、有温情的照片!气球营造着美好气氛,一名男子专注地卖着洋溢着快乐的气球,小不点的女儿吸允着奶瓶,安静地坐在父亲后背上自制的椅子上,下边还有一个塑料袋,里边一定装着孩子吃的或穿的。最引人瞩目的那只气球,正睁着天真而蒙童的眼神注视着孩子,像是在昭示着什么。

这是一张能代表很多在城市缝隙里打拼的普通人群的生存图景。在当下这个资本消费和打工社会的背景下,整个社会都在时代的大潮中沉浮,尤其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强力推进,让更多的农民走向了城市。然而,城市也是有其特殊环境和实际空间的,并不是所有的“淘金者”都能如愿以偿。这位男子及其家庭就像气球一样漂浮在这座城市的一角。他的妻子或许正在上夜班,男人也就只有带上孩子卖气球。他们没有资本,有的只是坚强的生活动力和厚重的温暖亲情。父爱如山,那是一座让希望不断滋生的脊梁。


8月份《人民摄影报》头版封面大图、点评集中看

8-22《人民摄影报》头版


5、8-29

高空救人

8月份《人民摄影报》头版封面大图、点评集中看

摄影/郭立亮(湖南日报) 推荐/刘建光(湖南日报)

8月21日16时35分,最后一名被困吊篮的工人被救援上来。当天13时40分,因维修吊篮钢丝脱轨,2名在长沙市天心区华远·华中心君悦酒店清洗玻璃幕墙的工人,被困在该酒店57楼外的高空中。长沙市公安消防支队指挥中心接警后,派出15名消防官兵前往救援。因现场情况较为复杂,施救难度较大。在与技术人员充分沟通后,救援人员利用吊篮支点的备用救援钩,在顶楼设置安全绳进行上拉救援。经过3个小时的努力,2名工人被成功救出。


点评

危情时刻

周一渤(策展人、影像评论人)

在现代生活中,危情时刻在上演,一旦陷入,我们该怎么办?这些公安消防官兵依然是最后的依赖和希望。有血肉、有情感、有责任、有担当的一群人,加之智慧与用心,都将是危机中的一种保障。他们依然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57楼高空,拍摄难度加大。聪明的摄影师在对面选择了一个高于救援现场、能把握事件进展全貌的理想位置,进行俯拍。救援人员刚开始下滑施救,危险中的工人和救援人员,以及救援的一些细节都历历在目。在100多米的高空俯瞰,除了视觉上的心理危机感受外,地面的一切体现了生活场景,同时较为宏阔地构建了具有事件环境关系和意义的视觉空间与生命空间,鲜活的生命只有回到地面才是最踏实的。整个画面强调了“危险”的情境,由此来看,摄影师具备了临场处置和准确报道突发事件,并与内心情感表达相结合的能力。这是难能可贵的。


8月份《人民摄影报》头版封面大图、点评集中看

8-29《人民摄影报》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