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人民攝影報》頭版封面大圖、點評集中看

又到月底了。8月份《人民攝影報》有5期報紙,頭版封面大圖和點評繼續集中分享。關注《人民攝影報》,關注《頭條 ▪ 博圖角》,進步天天見!


1、8-1

8月份《人民攝影報》頭版封面大圖、點評集中看

攝影/王夷 (浙江在線) 推薦/徐斌(浙江日報)

2018年7月12日,杭州。浙醫二院眼科中心人山人海,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做視力檢查。隨著暑假的到來,各大醫院眼科也迎來就診高峰,眼科可能成為暑期最火爆的地方。

據浙醫二院眼科中心視光部主任倪海龍介紹,暑期門診量比平時增加30%-40%,每天就診人數達2800號左右,主要問題是青少年兒童近視、遠視、散光和弱視等。

近距離用眼時間過長是現階段導致視力問題的主要原因,醫生建議,書寫閱讀保持正確的姿勢,每半小時需要停下來休息望遠,增加每天戶外運動;有了近視要重視矯正和控制,做好定期複查。


點評

“刺痛”

週一渤(策展人、影像評論人)

近年來,造訪眼科的患者年齡急劇下降,人數卻在不停地增長,不良的生活習慣和惡化的環境導致眼病患者低齡化和深度眼疲勞患者劇增。如果說杭州這家眼科中心暑期裡的“人山人海”足以令人震動,而畫面右側最近處的一位男孩,正閉眼依靠在媽媽身上,安靜的表情中透出一絲憂苦,這正是巴特所說的“刺點”,它用力地“刺痛”了我們的雙眼和心靈!

眼病是涉及民生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也是被我國列為重點防治的6種學生常見病之一。這顯然與孩子學習負擔過重、電子屏幕使用增多兩點撇不開的原因有關。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窗戶”損壞了,“心靈”又何安?眼睛是人生活、工作、學習的第一要素,人對外界信息的獲取90%有賴於視覺。因此,家長、學校和社會應引起重視,教會孩子保護眼睛,擦亮“窗戶”,拒絕“近視”。


8月份《人民攝影報》頭版封面大圖、點評集中看

8-1《人民攝影報》頭版


2、8-8

一起變“醜”

8月份《人民攝影報》頭版封面大圖、點評集中看

攝影/張國寧(騰訊大燕網) 推薦/陶明(新華社)

五年前的一個清晨,突如其來的天然氣罐爆炸,改變了這對夫妻的命運。本已逃生的丈夫為救妻子再次衝進火海,造成全身大面積被燒傷。為了讓被毀容的丈夫重拾信心,妻子也剃掉自己的頭髮,陪他一起“變醜”。


點評

真愛無敵

週一渤(策展人、影像評論人)

想起賈平凹的《醜石》,說的是“醜極美來”。這是一種辯證。然而,這種辯證還是要有一種基石的,那就是如果賈平凹筆下的那塊醜石並不是價值不菲的隕石,則“醜極美來”便不存在。那麼,畫面上這對夫婦的“美”更是有著牢固的基石做支撐的,於是,他們的“醜”便生出“大美”來!這種大美其實就是我們在生活中尋找的夫妻之愛。真愛無敵!一旦這種愛昇華為雙雙的“相依為命”,“以命相扶”的境界,最終落成的一定是牢不可破的愛情大廈。試想,在那場天然氣爆炸的驚險中,如果男人並沒有及時返身救出妻子,他們感人的故事也就戛然而止。烈焰救妻,真愛無敵時,更顯男人本色,更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出的。他的“醜”在“大愛”“大美”面前微不足道。妻子削髮相伴,不離不棄,正是相愛時的誓言,也是相愛的真諦。以命相攜,非僅有和虛幻的“信任”所能及!

如今社會有些人對待婚姻如紙糊,缺少的就是以命相惜,真心相待。從照片上看,這個家庭並不富裕,男人渾身留下的疤痕正是對女人愛的象徵,在女人的眼裡,怕是要比“保證書”之類的東西不知要寶貴多少倍!女人雙手緊緊地拉著男人的手,“只要在一起!”,笑容充滿舒心和踏實,而男人看著去掉秀髮的妻子,愛意滿滿,猶如欣賞一紙情書。“生死與共”的命運讓他們高舉其樂觀向上的旗幟,幸福則就充盈心間。他們用真心譜寫了一曲夫妻之愛的壯歌。


8月份《人民攝影報》頭版封面大圖、點評集中看

8-8《人民攝影報》頭版


3、8-15

非洲小夥難耐高溫 獲批25天高溫假

8月份《人民攝影報》頭版封面大圖、點評集中看

攝影/陳超(中新社) 推薦/毛建軍(中新社)

非洲小夥難耐重慶高溫 獲批25天高溫假 7月26日,在重慶洋人街水公園工作的埃塞俄比亞小夥sami堅持在自己崗位上進行舞蹈演出。據悉,28歲的sami每天的工作就是給遊客帶來舞蹈表演。由於今年重慶高溫天氣持續時間長,sami實在不能忍受高溫天氣室外演出,公司最後批准為他放25天的高溫假。


點評

“火爐”效應

週一渤(策展人、影像評論人)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的需求遵循生理、安全、歸屬、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遞進規律,只有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後,人們才會安心的工作,更願意全身心付出。重慶是長江流域三大“火爐”之一。sami被特許了假期,這正是當前很多公司所實行的“以嚴格的公司制度作為管理依據,在科學而具有原則性的前提下講究人性化管理”。sami在無法工作的情況下獲取了“人文關懷”,有了歸屬感,便會有更好的上進心;公司也是一種聰明之舉,把員工當作一個社會人來看待。

從照片上看,烈日炎炎,池中靠水避暑的人們幾乎擠滿了泳池。Sami則在岸上火辣辣的太陽下,很敬業地微笑著表演舞蹈。我相信,這是他對假期的衷心回報。往往在極端的環境裡,人才會彰顯出對人自身的深情關注,我們就叫它“‘火爐’效應”吧。


8月份《人民攝影報》頭版封面大圖、點評集中看

8-15《人民攝影報》頭版


4、8-22

背上的愛

8月份《人民攝影報》頭版封面大圖、點評集中看

攝影/韋文俊(廣西) 推薦/肖佳

2018年7月27日,南寧市中山路口,一位父親揹著女兒在街邊賣氣球。


點評

父愛如山

週一渤(策展人、影像評論人)

一張好有愛、有溫情的照片!氣球營造著美好氣氛,一名男子專注地賣著洋溢著快樂的氣球,小不點的女兒吸允著奶瓶,安靜地坐在父親後背上自制的椅子上,下邊還有一個塑料袋,裡邊一定裝著孩子吃的或穿的。最引人矚目的那隻氣球,正睜著天真而蒙童的眼神注視著孩子,像是在昭示著什麼。

這是一張能代表很多在城市縫隙裡打拼的普通人群的生存圖景。在當下這個資本消費和打工社會的背景下,整個社會都在時代的大潮中沉浮,尤其是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強力推進,讓更多的農民走向了城市。然而,城市也是有其特殊環境和實際空間的,並不是所有的“淘金者”都能如願以償。這位男子及其家庭就像氣球一樣漂浮在這座城市的一角。他的妻子或許正在上夜班,男人也就只有帶上孩子賣氣球。他們沒有資本,有的只是堅強的生活動力和厚重的溫暖親情。父愛如山,那是一座讓希望不斷滋生的脊樑。


8月份《人民攝影報》頭版封面大圖、點評集中看

8-22《人民攝影報》頭版


5、8-29

高空救人

8月份《人民攝影報》頭版封面大圖、點評集中看

攝影/郭立亮(湖南日報) 推薦/劉建光(湖南日報)

8月21日16時35分,最後一名被困吊籃的工人被救援上來。當天13時40分,因維修吊籃鋼絲脫軌,2名在長沙市天心區華遠·華中心君悅酒店清洗玻璃幕牆的工人,被困在該酒店57樓外的高空中。長沙市公安消防支隊指揮中心接警後,派出15名消防官兵前往救援。因現場情況較為複雜,施救難度較大。在與技術人員充分溝通後,救援人員利用吊籃支點的備用救援鉤,在頂樓設置安全繩進行上拉救援。經過3個小時的努力,2名工人被成功救出。


點評

危情時刻

週一渤(策展人、影像評論人)

在現代生活中,危情時刻在上演,一旦陷入,我們該怎麼辦?這些公安消防官兵依然是最後的依賴和希望。有血肉、有情感、有責任、有擔當的一群人,加之智慧與用心,都將是危機中的一種保障。他們依然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57樓高空,拍攝難度加大。聰明的攝影師在對面選擇了一個高於救援現場、能把握事件進展全貌的理想位置,進行俯拍。救援人員剛開始下滑施救,危險中的工人和救援人員,以及救援的一些細節都歷歷在目。在100多米的高空俯瞰,除了視覺上的心理危機感受外,地面的一切體現了生活場景,同時較為宏闊地構建了具有事件環境關係和意義的視覺空間與生命空間,鮮活的生命只有回到地面才是最踏實的。整個畫面強調了“危險”的情境,由此來看,攝影師具備了臨場處置和準確報道突發事件,並與內心情感表達相結合的能力。這是難能可貴的。


8月份《人民攝影報》頭版封面大圖、點評集中看

8-29《人民攝影報》頭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