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歷史:二戰軍艦到底需要多少人

我們看一些歷史紀錄片;電影,總覺得,一艘軍艦有無數人在忙碌,那麼,一艘二戰軍艦到底需要多少人才能正常運轉呢?

最後一代戰列艦,基本上標準人數也只有2000多人,大和級也不過2500人的編制,算上擔任旗艦搭載的司令部人員,沉沒時全艦2767人。

當然不可否認,人確實挺多:

軍事歷史:二戰軍艦到底需要多少人

早期艦艇上設備運行需要大量人員,一套設備本身就需要大批人員操作,而同一種設備又有很多套同時安裝在艦上。

一艘戰艦本身航行起來並不需要多少人,上百號人就足夠駕駛一艘戰列艦馳騁大洋,甚至還可以無人駕駛!(案例在結尾)但是需要是戰艦上的所有設備都能正常工作,有效戰鬥,人員輪班,替換戰鬥傷亡,就需要一大堆人。

以衣阿華級為例:

一座主炮,不算炮塔下方彈藥庫內的人員,光是頂層炮室內就有47人,全艦有三座這樣的炮塔。

一座副炮,炮塔內有3人負責炮塔瞄準控制,8(還是4來著?)人負責裝填,這樣的炮塔共有10座。

而真正的大頭在於戰艦上見縫插針塞進去的防空炮....

在設計建造時,衣阿華級的標準人員編制為1921人。

但是二戰時,由於大量的防空炮被裝上了戰艦,人員暴漲到了2788人...

二戰時期的衣阿華像這樣:

軍事歷史:二戰軍艦到底需要多少人

目 力 所 及之處都是炮。

軍事歷史:二戰軍艦到底需要多少人

下圖是密蘇里遭到神風特攻撞擊時,近處是兩座4聯40毫米博福斯高炮,右邊中間是該炮的火控人員,這樣的高炮在衣阿華級上有20座:

軍事歷史:二戰軍艦到底需要多少人

還有49座厄利孔20毫米高炮:

軍事歷史:二戰軍艦到底需要多少人

1980年後拆除了所有防空炮,現代化改裝後自動化水平也提高了,此時艦上只有1568人,看上去就簡約了很多:

軍事歷史:二戰軍艦到底需要多少人

衣阿華級很大,所以火力密度不算很高,真正瘋狂的是那幫死而復生的老戰列艦,被航空兵洗禮後,她們是真的患上了火力不足恐懼症:

比如田納西,除了艦艏艉要避開主炮炮口爆風外,中央上層建築周圍的每一寸空間都塞滿了防空炮:

軍事歷史:二戰軍艦到底需要多少人

(多炮塔神教已成過去!多炮管神教永垂不朽!!!)

除了一大堆炮手需要負責向敵人撒炮彈雨以外,還有其他部門不得不說:

軍事歷史:二戰軍艦到底需要多少人

如上圖,除了火炮部門以外,還有(不限於上圖):

指揮部門、航海部門、輪機部門、船務部門、醫務部門、後勤部門、通訊部門、損管部門、航空部門、宗教/神職部門、海軍陸戰隊等

以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印第安納號為例:

指揮(2個分隊):42人

航海:34人

火炮(9個分隊):856人(包括主副炮射控)

作戰情報(2個分隊):125人

航空:17人

海軍陸戰隊:74人

船務:87人

通訊(3個分隊):133人

機電(4個分隊):385人

醫務:35人(護士什麼的不存在的...)

後勤:156人

宗教:?(修女什麼也是不存在的...)

合計:1900+

來源:Organization of the USS Indiana BB-58

還有胡德號的人員表包括1935年平時編制和1940年戰時編制:

H.M.S. Hood Association-Battle Cruiser Hood: Crew Information

1939年胡德號成員合影,其中除了少數幸運兒調離戰艦以外,只有3人在丹麥海峽海戰倖存:

軍事歷史:二戰軍艦到底需要多少人

這些人的具體工作很雜,畢竟艦艇上的工作繁多量又大:

軍事歷史:二戰軍艦到底需要多少人

每個崗位都需要專人處理,還要留有替補備份。

比如炮位上分瞄準手、裝填手(裝彈藥)、彈藥手等(運彈藥)

彈藥庫人員有的人需要搬用發射藥包和炮彈進入揚彈機、電梯,那麼就有人要負責操作揚彈機、軌道、吊臂、電梯...

甚至彈藥通道都需要有專人負責開關防火門,又要給他配個通訊員、觀察員指揮他什麼時候開關門....

所有人員只需要管好分配給自己的任務,並且在出現傷亡時替補。

艦上的廚師、勤務兵也要在戰時負責協助運送彈藥。

以下圖大黃蜂號上的博福斯炮組為例:

軍事歷史:二戰軍艦到底需要多少人

中間不戴頭盔的負責指揮通訊。

左下是彈藥手,負責從提彈機、彈藥庫傳遞彈藥,接過炮彈的是裝填手,負責裝彈,右邊閒著看熱鬧的那個是炮手....

emmmm....

他其實應該坐在下面的座位上搖輪...

不過在火控引導下,博福斯高炮可以自動隨動射擊,不需要人操,所以他負責閒著看熱鬧...

但是即便如此,艦上還是得配這麼個人...所以,一條船上裝這麼多人,也就不那麼難以理解了。

既然能喂得飽,住的下,幹嘛不多帶幾個人呢?

所以《艦隊使命》這款遊戲,船上有那麼多水兵,完全是根據真實情況來設定的,用心程度可見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