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西红柿就得口腔溃疡,为什么?

公西岩


宝宝口腔溃疡和大人的溃疡是两回事,小儿绿色推拿治疗效果显著!

摘要:宝宝的口腔溃疡和大人的溃疡是两回事。宝宝口腔溃疡是一种口腔黏膜病毒感染性疾病,致病病毒是单纯疱疹病毒,多见于口腔黏膜及舌的边缘,常是白色溃疡,周围有红晕,特别是遇到酸、咸、辣的食物时,疼痛特别厉害。受病毒感染后,宝宝会因疼痛而出现烦躁不安、哭闹、拒食、流涎等症状,而且有复发的可能性。6个月到2岁的宝宝很容易受到感染。

临床上宝宝患口腔溃疡的原因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受到口腔黏膜病毒的感染。

(2)口腔黏膜有不明显的伤口,口腔黏膜受到压力过大,缺少维生素B。

(3)烫伤、刺伤、误食有腐蚀性的东西等,也会引起口腔黏膜受伤,继而引发口腔溃疡。

(4)药物过敏。特殊体质的宝宝可能会因为药物或感染等不明原因,出现“多形性红斑疾病”,这时宝宝身上会出现靶形红斑,眼睛、嘴唇、口腔、生殖泌尿系统均有发炎、溃烂的情况。

中医的辨证分析认为,由于心开窍于舌,口舌生疮属于内热蕴于心经所致。本病有虚实之分,但以实证为多。建议妈妈给孩子以清心火为主。

1.清心经

300次。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补益心血、养心安神。常用于治疗心火旺盛引起的高热面赤、神昏烦躁、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2.清天河水

300次。清天河水用于一切火症,所以治疗孩子内上火、大火都可以用此手法。

3.掐揉小天心

50~100次。掐揉小天心具有清热、镇惊、利尿、明目等作用。

4.按揉内劳宫

1~2分钟。按揉内劳宫能清热除烦、息风凉血。主治发热、五心烦热、口舌生疮、烦渴、牙龈溃烂等。

5.按揉合谷穴

1~2分钟。按揉合谷具有镇静止痛、通经络的作用。

黄老师临床多年的经验提醒家长注意:

如果宝宝小便黄、量大、气味大,要加上清小肠经300~500次,还要记得让宝宝多喝水,以帮助宝宝清热利尿。

宝宝患口腔溃疡时,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宝宝的疼痛。

(1)找准患处:宝宝口腔有溃疡时,要仔细观察宝宝的口腔,找到口腔溃疡的具体部位。如果溃疡在颊黏膜处,就要进一步找到造成溃疡的原因。要注意观察患者处附近的牙齿,是否有尖锐不光滑的缺口,如果有这种缺口,应当带宝宝去医院处理。

(2)注意宝宝的饮食:不要给宝宝吃酸、辣或咸的食物,否则宝宝的溃疡处会更痛。应当给宝宝吃流食,以减轻疼痛,也有利于溃疡的愈合。

(3)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多和宝宝交流,多和宝宝做游戏,能够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减轻疼痛。

(4)可用消毒棉签蘸2%苏打水清洗患处,每日3~5次。同时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口服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轻症者2~3次即愈。

欢迎家长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育儿苦恼或者小秘笈,第一时间与你解答。明日继续更新新的课程,感觉有用,那就关注下,转发给身边的朋友看,收藏起来备用哦,您的每一次转发,都是对我前进路上的一份最真挚的鼓励!


黄氏育儿经


I导读:口腔溃疡,又称为口疮,轻则感觉不适,重则影响进食。二货室友:"我口腔溃疡了,疼死了!"我:"那我去药店给你配点儿药。"“不用了,药多贵啊,你去楼下多买点儿西瓜啊,葡萄啊,芒果……,让我补充点儿维生素就好了……"

吃西红柿防口腔溃疡

作者/易轩

很多人把口腔溃疡当作小病,认为去医院不划算,但那种“吃一口饭疼一下”的痛苦,又让人烦躁不已。怎样才能减轻呢?不妨试试下面几种方法:

1.将少许白糖涂于溃疡面,每大2~3次。

2.用棉棒蘸取少许冰硼散,涂在患处,虽然感觉有点苦,但坚持2~3天后,创口即可愈合。

3.将大蒜表皮撕掉,取包裹蒜瓣的透明薄膜,敷在口腔溃疡处。

4.含服华素片,每次1~2片,每天3~4次。

5.清洁口腔后,再用消毒棉签将蜂蜜涂于溃疡面上,暂不饮食。巧分钟左右后,可咽下蜂蜜,再继续涂拭,一天可重复涂拭数遍。

6.用云南白药外敷口腔溃疡创面,一天2次,一般2-3天痊愈。

7.多吃西红柿。

天津药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红珠点评:秋季天干物燥,口腔溃疡多由胃火上延导致。白糖涂在溃疡面,能够形成渗透压,使里面的多余液体分泌出来,从而促进伤口愈合;冰硼散由冰片、玄明粉等组成,具有清热消肿、敛疮生肌的功效;大蒜膜含有挥发油和大蒜素,可杀菌,能预防溃疡面感染;华素片具有明显的收敛消肿作用,能够迅速缓解口腔溃疡带来的疼痛,同时改善溃疡面的血液流通,促进创口愈合;蜂蜜可以促进细胞再生;云南白药以中药三七为主要成分,可消炎去肿、排脓祛毒。因此这几种方法都能减缓口腔溃疡的痛苦。

但更重要的,还是应该从饮食和作息上来调整。特别是换季时,要多吃西红柿,因为它含有大量B,C族维生素、胡萝卜素,以及钙、铁、锌、碘等微量元素,每天吃2~3个,能够有效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此外,还要多喝水,多吃果蔬、少吃辛辣食物,并要合理作息。至于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可减少溃疡的复发频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