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0點割肉,3700點上車?

廠長的話

看到標題可能有人要開罵了,一路暴跌到2700點,基金虧損了20%還不跑,等著被埋啊。這個,要看估值的,5000點,虧了20%,自然是要先溜之大吉,靜觀其變。但現在這2700點的話,Wind全A指數PE 都不到15倍了,由你跌,也就是2樓掉到1樓,上面卻還有3、4、5、6層的上升空間。當然,這裡還有個前提,你的基金管理人得靠譜。。。

2700點割肉,3700點上車?

一個輪迴

廠長週末看了部電影《至暗時刻》,蠻震撼的。同為日耳曼民族,納粹對英國一直是“另眼相待”的,當時英國首相丘吉爾面臨著最重要的抉擇:是向納粹低頭妥協呢,還是在帶著整個國家孤軍奮戰?在這個至暗時刻,他經歷了從悲觀、彷徨到果斷、堅決的過程,最終逼得不可一世的希特勒放棄了征服英國的計劃,改變了世界的歷史進程。

今年的A股也在經歷這這樣的至暗時刻,去年的藍籌股行情中,人人都在說自己是價值投資的信徒。結果今年股市在1月過後“飛流直下三千尺”,中美貿易摩擦加去槓桿,讓信徒開始懷疑自己的信仰了。

手裡明明拿著長期大牛股,卻在快進快出,追漲殺跌;看到手裡的一些老牌價值派私募的產品回撤近20%,開始懷疑這些私募是不是盛名難副,想著要不要先贖回避避風頭。

2700點附近,還瞎折騰什麼呢。現在Wind全A指數PE 14.7倍,不是鑽石底也是黃金底了,從歷史數據來看,在Wind全A指數的PE估值低於16.7倍時,買入指數並持有3年的年化收益率可以達到21%。

我們做投資,週期要放長點來看。經濟景氣有一個循環的過程,而利率指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經濟景氣的一個背景,而我們就根據利率循環的不同點做不同的投資,定存、股票、債券、房地產……

2700點割肉,3700點上車?

今年,債券走出牛市,大背景是去槓桿。如今“去槓桿”變成了“穩槓桿”,央行在釋放流動性的同時,鎖死了樓市,把錢往企業裡“趕”。企業緩過勁了,業績好了,對股市自然是好事。同時資金沒辦法去炒樓,想炒作的話,也要回到股市來玩。

當然這中間肯定會有波折,老美搞事,新興市場危機的傳導,還是那句話,別盯著短期,眼光放長遠點。一次次追漲殺跌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

8歲小姑娘的問題

今年5月的時候,巴菲特照例開了股東大會,諾亞財富和第一財經現場連線巴菲特股東大會做了實時報道,當時觀看的有1000多萬人次,廠長也在裡面。

巴菲特的投資業績自然不需要廠長再贅述,投資理念也無非是找高回報率(ROE)、有形資產淨收益高、盈利能力一致、債務率低的股票。

不過會上還是有件事讓廠長記憶猶新。

向巴菲特提問的最小的一個提問者,是8歲的一個小姑娘。讓廠長大吃一驚的是,她做巴菲特的股東已經兩年了,在會上她問巴菲特,為什麼偏離了早期輕資產投資的路線:

從歷史上看,伯克希爾最好的投資是在資本非常高效的業務中,比如可口可樂、See's Candies和Geico。但近期,伯克希爾開始投資需要大量資本和低迴報的公司,比如Burlington Northern。你能解釋伯克希爾近期的大投資為何背離了原先資本效率的哲學?

後面巴菲特的解釋,廠長是後來從記錄中看的,因為當時廠長已經有點呆住,開始“雲遊海外”了,一個不到9歲的小姑娘,竟然問出了廠長這樣一個有著十多年經驗的投資者都沒去想過的問題,美國的投資者教育普及有點可怕的。

我們讓孩子去彈鋼琴、拉小提琴,今天奧數班,明天英語班,唯獨忘了從小培養孩子的投資理財能力,而這恰恰是財富傳承的過程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孩子未來人生路上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美國80%的交易量是機構投資者完成的,而我們70%是散戶完成的,不見得是基金管理人的水平差了多少,而是我們很多投資人吃不了逆向投資,虧損中仍堅守,默默等待的苦。

很多人都知道陳光明8年賺了700%的輝煌,但有誰記得,2013年夏天,陳光明鍾愛的價值股工商銀行、萬科等PE已經跌至10倍以下,仍沒有止跌的跡象。

訪客越發稀少,客戶一次次質詢,2014年的時候,東方證券資產規模從2012年的前20,跌到了40開外。在那時下車的,後面數倍的收益就和你無關了。

不要產生永久性虧損

現在想想,諾亞不光做巴菲特股東大會的現場直播,還一直在搞各種投資者教育課程,還是蠻先知先覺的。

2017下半年,諾亞在喜馬拉雅、騰訊財經等互聯網知識平臺上推出精品課程《經濟學家夏春的投資必修課》、《金牌投資人》、《酷基金》等視頻和音頻節目。

諾亞舉辦的線下投資者教育活動已經超過2800場,其中千人峰會達10餘場。包括超級面對面、信託萬里行、走進香港/美國等活動。過去一個季度,諾亞的以諾教育總共開設了海內外課程近40場,覆蓋客戶四千餘人,舉辦了諾亞大學、PE研習社、公開市場研習社、信託研習社等投資者教育活動。

今年,諾亞舉辦了14場各類峰會和原則論壇,找來了幾十位海內外重磅大咖,覆蓋了包括地產、PE、公開市場、海外市場等多個領域,有12000左右名客戶參與。

最讓廠長感慨的是今年7月,清華大學經濟文化研究院院長魏傑在諾亞公開課大連站的演講,他說,中國金融行業詐騙成風的一大原因是非理性投資,投資者盲目地追求高回報,很容易就落入騙子的圈套。

魏院長有個朋友在香港做投資,一直都是高回報,他特別高興,所以不斷地往裡面投錢,最近一次打了5000萬,結果對方就消失了,對方等的就是這5000萬。

這些平凡的道理,局外人聽完也許會嗤之以鼻,但是當你親身經歷過,就會明白什麼是當局者迷。年化超過20%、甚至30%的P2P;號稱一年10倍的虛擬幣;明股實債,宣傳上市後收益多少多少倍的股權產品……

諾亞財富在官微上發佈的《監管“去”系列》稿件裡,談到了資金池,但凡百億驚天大騙局,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特徵-“資金池”!如果說,你所投資的理財平臺沒有將所有募集資金進行第三方託管,而是存放在自有資金池裡,那麼,你的理財產品離爆雷可能不太遠了。

中國現在的理財市場還是太過雲龍混雜,有些公司通過高息攬儲,用新進資金兌付舊資金利息,而一旦新資金的進入速度放緩,資金鍊就徘徊在崩盤的邊緣。所以資管新規廢掉資金池後,“爆雷”的一個接一個。

相比股票類私募20%的回撤,這種貪婪才是最致命的,一旦出事,就是無可挽回的損失。中國的財富管理市場,的確需要多一些這方面的投資者教育。

2700點割肉,3700點上車?

辯才須待七年期

諾亞累計配置5500多億資產,服務22萬高淨值客戶。但很明顯,你僅僅幫客戶做投資是不夠的,通過各種課程、論壇,諾亞讓投資者可以瞭解系統的財富管理知識,建立投資、理財的完整框架,明白為什麼這麼去投資。

胸中有丘壑,腹中有乾坤,才可以波瀾不驚、寵辱偕忘,閒看雲捲雲舒,靜待山花爛漫。

廠長特別喜歡諾亞創始人汪靜波在2015年10月的一篇演講,她說:做投資是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指望最好的市場。牛市裡,我們隨著音樂起舞,但當音樂停止的時候,你還可以快樂的跳舞,心裡還沒有那麼慌,是源於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為什麼買這支基金,認同這支基金買的股票,瞭解這位私募管理人的核心競爭力……

有的是做逆向投資、深度價值的。淡化擇時,就難免會在某些時間段出現劇烈的波動。

有的是去關注有成長性的行業的,看好兩三個行業,集中配置。比起回撤,你更應該去關注他的淨值修復能力怎麼樣。

有的是在週期、消費、科技等不同類別間切換,“看家本領”是抓風格輪動的機會的能力。

……

總之,你在買私募基金時,要去了解每傢俬募的風格,看看是否適合自己。選好了,就把錢交給他打理,別再患得患失。

如果你有時間的話,可以去看阿拉斯加的鱈魚,去看琉森湖畔的海鷗,在洛伊克巴德泡溫泉,在阿爾卑斯山的夜空下入睡。三四年後再來收穫果實,繼續“浪”。

還是那句話,如果一傢俬募去年賺了50%,你進場時一定要謹慎,而如果一家成立時間超過10年,業績出色的價值派私募回撤了20%、30%,你不妨再“佛系”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