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0点割肉,3700点上车?

厂长的话

看到标题可能有人要开骂了,一路暴跌到2700点,基金亏损了20%还不跑,等着被埋啊。这个,要看估值的,5000点,亏了20%,自然是要先溜之大吉,静观其变。但现在这2700点的话,Wind全A指数PE 都不到15倍了,由你跌,也就是2楼掉到1楼,上面却还有3、4、5、6层的上升空间。当然,这里还有个前提,你的基金管理人得靠谱。。。

2700点割肉,3700点上车?

一个轮回

厂长周末看了部电影《至暗时刻》,蛮震撼的。同为日耳曼民族,纳粹对英国一直是“另眼相待”的,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面临着最重要的抉择:是向纳粹低头妥协呢,还是在带着整个国家孤军奋战?在这个至暗时刻,他经历了从悲观、彷徨到果断、坚决的过程,最终逼得不可一世的希特勒放弃了征服英国的计划,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进程。

今年的A股也在经历这这样的至暗时刻,去年的蓝筹股行情中,人人都在说自己是价值投资的信徒。结果今年股市在1月过后“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美贸易摩擦加去杠杆,让信徒开始怀疑自己的信仰了。

手里明明拿着长期大牛股,却在快进快出,追涨杀跌;看到手里的一些老牌价值派私募的产品回撤近20%,开始怀疑这些私募是不是盛名难副,想着要不要先赎回避避风头。

2700点附近,还瞎折腾什么呢。现在Wind全A指数PE 14.7倍,不是钻石底也是黄金底了,从历史数据来看,在Wind全A指数的PE估值低于16.7倍时,买入指数并持有3年的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21%。

我们做投资,周期要放长点来看。经济景气有一个循环的过程,而利率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经济景气的一个背景,而我们就根据利率循环的不同点做不同的投资,定存、股票、债券、房地产……

2700点割肉,3700点上车?

今年,债券走出牛市,大背景是去杠杆。如今“去杠杆”变成了“稳杠杆”,央行在释放流动性的同时,锁死了楼市,把钱往企业里“赶”。企业缓过劲了,业绩好了,对股市自然是好事。同时资金没办法去炒楼,想炒作的话,也要回到股市来玩。

当然这中间肯定会有波折,老美搞事,新兴市场危机的传导,还是那句话,别盯着短期,眼光放长远点。一次次追涨杀跌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8岁小姑娘的问题

今年5月的时候,巴菲特照例开了股东大会,诺亚财富和第一财经现场连线巴菲特股东大会做了实时报道,当时观看的有1000多万人次,厂长也在里面。

巴菲特的投资业绩自然不需要厂长再赘述,投资理念也无非是找高回报率(ROE)、有形资产净收益高、盈利能力一致、债务率低的股票。

不过会上还是有件事让厂长记忆犹新。

向巴菲特提问的最小的一个提问者,是8岁的一个小姑娘。让厂长大吃一惊的是,她做巴菲特的股东已经两年了,在会上她问巴菲特,为什么偏离了早期轻资产投资的路线:

从历史上看,伯克希尔最好的投资是在资本非常高效的业务中,比如可口可乐、See's Candies和Geico。但近期,伯克希尔开始投资需要大量资本和低回报的公司,比如Burlington Northern。你能解释伯克希尔近期的大投资为何背离了原先资本效率的哲学?

后面巴菲特的解释,厂长是后来从记录中看的,因为当时厂长已经有点呆住,开始“云游海外”了,一个不到9岁的小姑娘,竟然问出了厂长这样一个有着十多年经验的投资者都没去想过的问题,美国的投资者教育普及有点可怕的。

我们让孩子去弹钢琴、拉小提琴,今天奥数班,明天英语班,唯独忘了从小培养孩子的投资理财能力,而这恰恰是财富传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孩子未来人生路上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美国80%的交易量是机构投资者完成的,而我们70%是散户完成的,不见得是基金管理人的水平差了多少,而是我们很多投资人吃不了逆向投资,亏损中仍坚守,默默等待的苦。

很多人都知道陈光明8年赚了700%的辉煌,但有谁记得,2013年夏天,陈光明钟爱的价值股工商银行、万科等PE已经跌至10倍以下,仍没有止跌的迹象。

访客越发稀少,客户一次次质询,2014年的时候,东方证券资产规模从2012年的前20,跌到了40开外。在那时下车的,后面数倍的收益就和你无关了。

不要产生永久性亏损

现在想想,诺亚不光做巴菲特股东大会的现场直播,还一直在搞各种投资者教育课程,还是蛮先知先觉的。

2017下半年,诺亚在喜马拉雅、腾讯财经等互联网知识平台上推出精品课程《经济学家夏春的投资必修课》、《金牌投资人》、《酷基金》等视频和音频节目。

诺亚举办的线下投资者教育活动已经超过2800场,其中千人峰会达10余场。包括超级面对面、信托万里行、走进香港/美国等活动。过去一个季度,诺亚的以诺教育总共开设了海内外课程近40场,覆盖客户四千余人,举办了诺亚大学、PE研习社、公开市场研习社、信托研习社等投资者教育活动。

今年,诺亚举办了14场各类峰会和原则论坛,找来了几十位海内外重磅大咖,覆盖了包括地产、PE、公开市场、海外市场等多个领域,有12000左右名客户参与。

最让厂长感慨的是今年7月,清华大学经济文化研究院院长魏杰在诺亚公开课大连站的演讲,他说,中国金融行业诈骗成风的一大原因是非理性投资,投资者盲目地追求高回报,很容易就落入骗子的圈套。

魏院长有个朋友在香港做投资,一直都是高回报,他特别高兴,所以不断地往里面投钱,最近一次打了5000万,结果对方就消失了,对方等的就是这5000万。

这些平凡的道理,局外人听完也许会嗤之以鼻,但是当你亲身经历过,就会明白什么是当局者迷。年化超过20%、甚至30%的P2P;号称一年10倍的虚拟币;明股实债,宣传上市后收益多少多少倍的股权产品……

诺亚财富在官微上发布的《监管“去”系列》稿件里,谈到了资金池,但凡百亿惊天大骗局,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特征-“资金池”!如果说,你所投资的理财平台没有将所有募集资金进行第三方托管,而是存放在自有资金池里,那么,你的理财产品离爆雷可能不太远了。

中国现在的理财市场还是太过云龙混杂,有些公司通过高息揽储,用新进资金兑付旧资金利息,而一旦新资金的进入速度放缓,资金链就徘徊在崩盘的边缘。所以资管新规废掉资金池后,“爆雷”的一个接一个。

相比股票类私募20%的回撤,这种贪婪才是最致命的,一旦出事,就是无可挽回的损失。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的确需要多一些这方面的投资者教育。

2700点割肉,3700点上车?

辩才须待七年期

诺亚累计配置5500多亿资产,服务22万高净值客户。但很明显,你仅仅帮客户做投资是不够的,通过各种课程、论坛,诺亚让投资者可以了解系统的财富管理知识,建立投资、理财的完整框架,明白为什么这么去投资。

胸中有丘壑,腹中有乾坤,才可以波澜不惊、宠辱偕忘,闲看云卷云舒,静待山花烂漫。

厂长特别喜欢诺亚创始人汪静波在2015年10月的一篇演讲,她说:做投资是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指望最好的市场。牛市里,我们随着音乐起舞,但当音乐停止的时候,你还可以快乐的跳舞,心里还没有那么慌,是源于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买这支基金,认同这支基金买的股票,了解这位私募管理人的核心竞争力……

有的是做逆向投资、深度价值的。淡化择时,就难免会在某些时间段出现剧烈的波动。

有的是去关注有成长性的行业的,看好两三个行业,集中配置。比起回撤,你更应该去关注他的净值修复能力怎么样。

有的是在周期、消费、科技等不同类别间切换,“看家本领”是抓风格轮动的机会的能力。

……

总之,你在买私募基金时,要去了解每家私募的风格,看看是否适合自己。选好了,就把钱交给他打理,别再患得患失。

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去看阿拉斯加的鳕鱼,去看琉森湖畔的海鸥,在洛伊克巴德泡温泉,在阿尔卑斯山的夜空下入睡。三四年后再来收获果实,继续“浪”。

还是那句话,如果一家私募去年赚了50%,你进场时一定要谨慎,而如果一家成立时间超过10年,业绩出色的价值派私募回撤了20%、30%,你不妨再“佛系”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