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中英雄杨子荣到底是哪里人?

野马踏遍天崖洱角


杨子荣是曲波在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中塑造的一个文学形象,后来这部小说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智取威虎山》就是其中之一,而杨子荣就是《智取威虎山》中的第一主角。

《林海雪原》作者曲波

曲波塑造的许多人物都是有人物原型的,杨子荣的原型就是曲波在牡丹江剿匪时的战友杨宗贵。杨宗贵字子荣,参军时以字作为名字,所以曲波在小说中是用了真实的名字。

杨子荣是山东省牟平县宁海镇嵎峡河村(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宁海镇嵎峡河村)人,早年随父母闯关东,在工厂做过工,在鸭绿江放过排。期间杨子荣饱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但也接触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这里面有流浪关东的农民,有失业的工人,有在黑道上闯荡的江湖人物。长期的底层生活,使杨子荣熟悉了东北一带的人情世故,乡风民俗,野史逸闻,行帮黑话,这为其日后的侦察员生涯埋下了伏笔。

1943年,杨子荣回到山东老家成亲,期间加入了抗日民兵组织。抗战胜利后,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率部从龙口赴东北,在山东招收了一批兵员,杨子荣就是此时随罗荣桓去东北的。杨子荣所在的胶东海军支队去东北后被改编,杨子荣在牡丹江军区二团三营七连一排当了一名战士,后来因熟悉东北情况,被提拔为团部侦察排长,这也和小说中的描述一致。

当时牡丹江一带匪患严重,一些原伪满的警察、兵痞上山为匪,原来当地的一些山林帮也继续为匪。在这种背景下,牡丹江军区组建了一支精干的剿匪小分队,由团副政委曲波担任指挥,杨子荣就是小分队的骨干成员。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杨子荣带领几名战士,机智地闯入惯匪张乐山(即座山雕)的巢穴,将其生擒,这段故事后来被曲波写进《林海雪原》中,并进行了艺术加工,这就是有名的《智取威虎山》。

真实的杨子荣

1947年2月23日,牡丹江剿匪已近尾声。杨子荣在围堵惯匪郑三炮时,因天气严寒,他的匣子枪撞针冻住了,被另一名惯匪孟老三开枪击中胸部,当场牺牲。杨子荣牺牲后被东北军区司令部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安葬在海林镇烈士陵园。当时人们不知道杨子荣家乡的具体位置,曲波只知道杨是胶东一带人,而其家乡熟人曾在牡丹江见过杨子荣,见他一身土匪装束,误以为他当了土匪。后来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在全国上映后,才找到杨子荣的原籍和家人,为其洗清了污名。


民国年间那些事


  《林海雪原》是新中国文学史上标杆式的革命浪漫主义作品,在亲身经历过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剿匪任务的作者曲波神来笔下,生动传神的再现了东北深山密林中波澜壮阔、波诡云谲的战斗场面。而取材于此小说的《智取威虎山》更是籍着八大样板戏之首风靡一时!影响直至今天,香港名导徐克依然借用3D技术摄制了同名电影,向剧中的主人公杨子荣、无数徐克同龄中国人心目中的大英雄致敬!

  

  而历史上的杨子荣,则有着许多鲜为人知但又不输于艺术传奇的真实故事。今天我就谈谈真实版的智取威虎山什么情况,以及长久不为人知的英雄家乡亲人是如何被找到的。

  杨子荣是一个年青时代就浪迹白山黑水深山老林,有过“马贼、胡子”生活经历的关东客。

  解放时期,杨子荣加入人民军队,凭籍对土匪活动以及土匪黑话仪礼的熟悉,成为一个经常需要乔装打扮打入土匪窝的侦查员。

  

  【东北剿匪的解放军】

  智取威虎山,活捉座山雕,并非完全的艺术杜撰,而是根据杨子荣一次真实的成功行动改编的。

  

  【根据一张一百人合影照片,送到日本放大后才获得的杨子荣烈士唯一影像资料】

  1947年春节期间,杨子荣受命到一处叫做蛤蟆山的地方,搜捕大土匪张乐山,此人就是“座山雕”的原型。杨子荣带了两个侦查员,化妆成胡子形象,在山下一处伐木工棚里,遇到土匪,杨子荣用黑话和土匪手语,表示自己是落难的土匪,想投奔此处“山头”。土匪一层层向上传达,后来下来两个副官见杨子荣。

  

  【电影版杨子荣】

  杨子荣和侦查员却把两人绑了,并说不知真假,先委屈两位,到山上核实了会“赔罪”,两个傻子竟然还觉得有理!就继续带杨子荣上山,土匪在山上一共布下三道哨卡,如果大部队进攻,无论到哪个哨卡都会有大动静,惊动山上土匪逃跑,可是,杨子荣几个孤胆英雄,见一个绑一个,却神奇的过了一关又一关,一直闯入土匪藏匿的老巢,没有戏剧中的种种惊心动魄的剧情,杨子荣和两个侦查员,掏出手枪和手榴弹,就顺顺利利把十几个土匪连同座山雕一起俘虏了!!

  

  【被杨子荣擒获的土匪,左上第一个就是座山雕原型】

  不久杨子荣还是在另一场行动中,因为手枪被冻住,不幸牺牲。

  英雄的事迹被解放军文化干事曲波吸收到作品中,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

  而真实的杨子荣,却没有留下什么文字档案,以至于他的家乡原籍何处,家中还有什么亲人都不知晓。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无法原谅的遗憾。

  

  【枪杀杨子荣烈士土匪孟同春,他居然活了80岁,此人杀害杨子荣之后逃跑,之后在运动中主动交代罪行】

  1969年,周总理有一次陪同外国贵宾一起观看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客人对剧中杨子荣非常崇敬,提出想探访英雄家乡的想法。

  这下可难住周总理。于是周总理给总参、总政两部和国家民政部下达了一个“死任务”,一定要尽快查明杨子荣的故里亲人。

  

  【枪毙土匪】

  杨子荣生前部队对杨子荣的原籍记载非常模糊,只说是“胶东”,于是总参总政汇通山东民政部门,在胶东几个地区大海捞针一样,开展大面积调查,主要搜集解放战争时期,上述地区“失去联系”的杨子荣同龄人,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番群众总动员后,获得不少信息,尤其以牟平县一个叫“杨宗贵”的失踪人员,最符合特征。

  杨子荣生前只留下一张影像资料,还是一百多人的合影相,每个人的头像极小,总政就把照片送到日本,把杨子荣的头像放大到可以辨认。然后传送给山东牟平,结果杨子荣老乡和兄弟们一看,立刻异口同声认定这个正是失踪依旧的杨宗贵,杨子荣烈士的身世这才真相大白!也是对英雄在天之灵的一种迟到的告慰。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系列文章。


战争史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1917年出生在山东省牟平县(现烟台市牟平区)城南一个叫峡河的小山村。父亲杨世恩是个泥瓦匠,母亲宋学芝是个刚强的农村妇女。杨子荣4岁那年,父母曾带着一家老少去东北安东(今辽宁丹东)谋生。但父母一天到晚拼死拼活地干,也难以维持一家人的温饱。没办法,除了父亲和姐姐外,母亲又领着其他孩子回了老家。在老家,母亲省吃俭用地供杨子荣上了几年私塾。

  1929年,胶东地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12岁的杨子荣在母亲的安排下,去安东投靠父亲。开始父亲让他去上学。两年后,杨子荣到姐姐做工的缫丝厂干活,以挣钱补贴家用。但是好景不长。杨子荣三年学徒期刚满,厂子裁人,杨子荣被赶出工厂大门。无奈之下,杨子荣就到码头搬木头、扛大包,到鸭绿江江边放木排、当船工。1938年底,他在鞍山千山采矿区找了一份当采矿工的活儿。矿区的活儿也不是好干的,不仅有生命危险,还要常常忍受日本监工的打骂。最让他不能忍受的是,看到日本监工毒打自己的工友。一次,他实在是看不下去,夺过监工的皮鞭,为自己的工友出了气,但他自己也无法在矿山呆下去了,在工友的帮助下,杨子荣逃离了矿山,回到了老家牟平。这一年是1943年春,杨子荣26岁。

  从12岁离家算起,杨子荣在东北整整闯荡了14年。这14年,对杨子荣来说,可谓是尝遍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体会了生活的艰难辛劳。但也使他熟悉了东北的风土人情、山情地貌,结交了一大帮穷苦朋友,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这段经历,在他后来参加的剿匪斗争中,可谓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瓜岛主


山东牟平人呀!是山东解放后来东北参的军,当时他30多岁了,家中有了妻子。如果不叁军他可以平平安安的过完一生,当然,也就没有后来的传奇了。现实中的杨子荣,原名杨宗贵,他的一生远比小说传奇,听说当年中美建交时总理陪同卡特先生一起看巜智取威虎山》卡特先生问总理故事中的这位超级英雄是否真有其人?周总理也一时答不上来,于是问了工作人员,工作人了调查后报告了总理,总理大为感动。他骄傲的告诉卡特:这位英雄是真的但很可惜您见不到了,他牺牲在另一次战斗中了。后消息传到了牟平人们才知道剧中的大英雄杨子荣就是他们的乡亲杨宗贵。


小马公


杨子荣(1917.1.28-1947.2.23),原名杨宗贵,山东牟平县嵎岬河村人。

1945年参加八路军,历任战士、班长、团侦察排长等职。参军只有一年多时间。从1946年2月进驻海林剿匪,他参加大小战斗上百次,多次立功受奖,并被评为“侦察英雄”、“战斗模范”。1947年,一举将“座山雕”及其联络部长刘兆成、秘书官李义堂等25个土匪全部活捉,创造了深入匪巢以少胜多的战斗范例。在继续追剿丁焕章、郑三炮等匪首的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仅31岁。

2009年9月10日杨子荣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中文名

杨子荣

别名

杨宗贵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山东省牟平县嵎岬河村


乔哥1994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了?防冷涂的腊!”2014年由徐克导演拍摄的上映,这些经典台词再一次让年轻的观众所熟知,片中的杨子荣也成员家喻户晓的人物。

杨子荣1917年1月28日出生,原名杨宗贵,山东省牟平县嵎岬河村人!一说是莱西市店埠镇人(

这个说法也是有一定依据的,主要是因为杨子荣是在莱西水沟头参军的,如果他是牟平人,怎么跑到水沟头参军,毕竟这两个地方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不过后来从一个画家手中发现了一张照片才证实了杨子荣就是牟平县的杨宗贵)。

1947年2月23日,杨子荣在梨树沟追击匪首丁焕章,郑三炮,孟同春等人的时候,由于其手枪枪栓被东北的严寒所冻结,导致无法开枪,被土匪的子弹击中胸部,连中三枪,导致英勇牺牲,时年才30岁,和他逮捕座山雕在同一个月。


杨子荣留存在世的唯一一张单人照片,还是请外国友人从合影照片上经过技术加工的,从照片上可以看出杨子荣两撇小黑胡,高鼻梁,高颧骨,面色较黑。

除了单人照,还有一张照片,1946年10月1日,参加完牡丹江军区二团的表彰大会的杨子荣和战友在团部门口的集体合影。下图照片中画红圈的就是杨子荣,照片中还有一名烈士高波,高波站在前排右数第四个位置。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张杨子荣和高波的合影。



古月休闲驿站


经过反复考证,确认杨子荣同志是山车牟平人。鄣队从一张旧照片证实的。牟平乡亲们看杨贵?时,嚎啕大哭~。部队对此事非常谨慎~。从而结束争议。这种作风,非常感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