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人物」蒲子华:被遗忘的红军第二十四军军长

「党史人物」蒲子华:被遗忘的红军第二十四军军长

「党史人物」蒲子华:被遗忘的红军第二十四军军长

蒲子华,原名汝英、又名文锦,字子华。一九〇六年六月二十七日出生在绥德县城南娘娘庙庵一个商人家庭。他自幼上学,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深得老师和亲里的称赞和器爱。

一九二三年夏,品学兼优的子华毕业于绥德县高等小学,考入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今绥德师范)。一九二四年夏秋,中共早期党员李子洲任四师校长,经常向学生宣传马列主义,使子华受到革命的教育。

一九二四年冬,子华的父亲被当地驻军逼得外逃而身亡,子华又悲又恨,产生了复仇思想,准备弃文习武。一九二五年春,国民党陕北镇守使井岳秀在榆林创建军事讲习所。子华在那里学习、受训一年。一九二六年春,便到河南投入国民二军第三补充旅高桂滋部(高驻绥时与子华的父亲相识)任排长。曾随高部转战豫、鲁、冀、皖等省。先后被提拔为连长、营副。

一九二八年秋,高桂滋四十七军驻防河北遵化、蓟县等地,在遵化办了一所军事政治学校。子华编在学员队。我党利用各种关系,派大批党员打入军校,开展兵运工作。子华利用自己的身份,介绍了不少同乡入校,这些同乡大都是共产党员。在学习中,他与共产党员杨重远、陈以平、杨觉天、黄子文、朱侠夫、吴岱峰往来甚秘,从而对共产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于一九二八年秋,由陈以平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受组织委派继续在高部叶森林营发展党员,后来建立了党支部。

一九二九年春,蒋介石排除异已,将高桂滋部缩编为第一三三旅,后改为独立第十旅,归陈调元指挥,驻于鲁东南。蒲子华被党派为该部驻莒县、安邱的第四团党组织负责人。他根据党的“八七”会议“关于组织工农武装”的精神,利用合法身份,积极开展兵运工作。

一九三○年,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高柱滋密行反蒋,但被受蒋指使的陈调元、马鸿逵围困于莒县、诸城达八个月之久。此间,在与上级党组织暂时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子华利用给团办的小报上投稿的机会,揭露军阀混战的罪恶,提高官兵的觉悟,同时,秘密发展了一批党员。

是年冬,中原大战结束,阎、冯战败。蒋介石将阎、冯所部加以整编。冯部高桂滋从山东突围后退驻山西平定,编入孙楚的正太护路军第一师任师长,下辖三个团,子华任第三团三营营副。十一月,中共山西省委特派员李志敏来高部整顿党组织。李到平定后即与蒲子华、赵树生(兵站站长)、史仙洲(连长)、刘子祥(班长)共同工作,把分散的党员组织起来,恢复了党的组织,建立了支部,并确定赵、蒲、史、刘为负责人,子华分管第三团党的工作。他根据省委指示,重点在连、排、班负责人中发展觉员,为开展兵运作了非常有益的工作。

一九三一年春,山西省委又派谷雄一、牛清明、吴耀礼三人来平定,在高部加强兵运工作,积极准备伺机举行武装起义。确定谷去一团揞导工作(谷后回省),吴和牛分别去二、三团。子华把牛清明安排为本营的一个士兵,并掩护他进行工作。

一九三一年夏,山西省委根据高桂滋部不属晋军,更非中央军,处于客军地位,所以军需供给受到刁难,士兵生活坏到极点,军心不稳;我党在高部已有六十多名党员,且大部分是下级军官等情况,认为时机成熟,决定在高部举行兵变。计划将高旅的三个团拉出来,组成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在五台山一带建立革命根据地。中央军委批准这一决定后,省委刘天章派谷雄一再去平定,领导兵变。为了便于联系和组织兵变,子华把牛清明调为自己的护兵。七月三日下午,谷雄一召集党支部负责人和骨干分子开会,决定利用高桂滋及其团长去北京为高父庆寿的时机,举行起义,时间定在四日午夜。子华与牛清明等商议后,确令届时先放火烧仓库,趁全团大乱时,把三团的几个连拉出去。

起义的准备工作在紧张地进行着。不料,师部手枪连的一个班长酒醉泄密,敌人加强了警戒,哨岗都由可靠军官加巡。赫光(万锡黻)、谷雄一决定提前举事。七月四日晚十时许,赫、谷带领一团近千名士兵起义,首先抢占了团部,随即向师部所在地城内进攻。因敌人已有准备,未克,顾不得通知和接应二团、三团,便撤离平定。

三团驻地距城二里。晚十时多,子华和牛清明正在三营营房,准备到时指挥起义。忽听得暴风雨声中夹杂着隐约的枪声,二人料到情况可能有变,决定出去看看。当他们跑到一团团部时,只见营房空空,乱七八糟。他们估计一团已起义,并已撤走。这时,他们再要回去把三团拉出来已不可能了,便决定去追赶起义部队。子华迅速从一团马棚牵出两匹战马,击毙几个阻拦的哨兵,飞马出城,一气追到盂县清城村外,起义部队已在那里开会整编。谷雄一宣布: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正式成立,下辖两个纵队。赫光任军长,谷雄一任政委,刘明德任副军长,窦时寻任参谋长,刘子祥为政治部主任。蒲子华赶到后,谷、赫等非常高兴。原来省委决定让蒲子华担任军参谋长,但因他未能一块起义,在整编开会时又未到来,已另定了参谋长。谷雄一就让他到战斗力较强,但指挥力量较薄弱的第二纵队担任参谋长。

红二十四军根据当时的形势,决定向冀、晋之间的太行山转移。部队经过五台县柏兰镇到盂县的上社镇时,解决了国民党的武装警察队,缴获了一大批枪枝。七月二十八日,红二十四军攻占了河北阜平县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平定起义、红二十四军的建立和阜平苏维埃政权的出现,震动了国民党军阀在华北的统治。于是,急调石友三部沈克师对红二十四军大举围剿。狡猾的敌人佯请红军领导人去阜平城外王块镇受降。红二十四军负责人不知是计,轻信敌人,不听蒲、牛的劝告,冒然去城外接收假降之敌,城内只留子华负责防守。结果,当赫光、谷雄一等一到王块镇,沈克就下毒手。赫光当即牺牲,谷雄一、窦时寻等被捕(后押送北京被害)。

副军长刘明德侥幸脱险。回阜平城后,立即召集子华和一纵队参谋长王子固开会,决定由他们三人组成临时军委,并将子华提任军参谋长。子华分析形势后,建议迅速撤离阜平,转战冀、晋、绥(远)、蒙边界,向陕北进军,与陕北特委取得联系。他的意见得到大家的赞同。这时,企图围歼红二十四军的敌人已近。子华临危受命,与刘明德、王子固等率军突闱,冲出县城,顺史家寨、段庄向灵丘转移。经浑源、繁峙、应县、代县、朔县、平鲁、左云、右玉,出杀虎口,到达绥远清水县(今属内蒙)。经过短暂的休整,便向山西保德挺进。前后达一月有余,行军两千里,沿途打了大小十多仗,不仅击败了晋军、绥军、蒙军的堵击和追,而且动群众,打土豪、斗地主,摧毁了一些地方政权和地方武装。在应县小石口,捣毁了伪区公所,缴获了十几支步枪和一挺冲锋枪。

红二十四军进入山西省河曲县境,处境十分困难,前面是波涛汹涌的黄河,后面有晋军追击。子华以代军长身份受命去陕北府谷、神木联系当地党组织。子华带着三个人,偷渡黄河,在府谷秘密察访,找到地下党员柴汉生。柴引子华搜得许多船只,划到河曲,不到两小时就将八百多人的队伍安全渡过黄河,到达陕北府谷。

时值深秋,天气转冷,上兵衣着单薄,吃、穿困难,又不断遭到袭击,军心有些涣散,军委决定派子华再去太原向省委汇报情况。子华到太原后,遇到红军晋西游击队伤员、同乡蒲政平,二人同去省委得悉省委书记刘天章和牛清明、王宗玉已去追寻红二十四军。子华闻讯十分高兴马上返回。红二十四军人马众多,井岳秀早有防备,调回驻在延安的高双成部防守输林,令神府部队堵击、围剿。红军刚从府谷十里长滩动身,就遭到井部段幼庵园的袭击。子华亲自带领士兵冲杀,只半小时许,就歼敌两个连,前进到府谷清水堡、木瓜堡地区。旋即准备迅速南下,寻找陕北特委。不料傅作义的骑兵追来,井岳秀亦派刘润民旅和高双成旅配合傅军围击。红二十四军在陕北又一次与敌军发生战斗,他们英勇作战,打退了腹背围攻之敌。为了有效地对付敌人的围剿,子华与刘明德决定把红军兵分三路转移:一路向西,转入内蒙;一路沿长城行动;一路南下转入內地,开展群众工作。从此,他们避实就虚,化整为零,分散活动,灵活应变,不但未被敌人一网打尽,而且在陕蒙交界的杨肥峪、哈叶尔乌素、大昌汗沟、王子旗、新庙等地的多次战斗中,有力地打击了围追的敌人。

红二十四军到河口窝兔采当一带后,又陷入敌军的重围。当时,红二十四军部分领导人,把希望寄托在谈判上,企图通过谈判取得敌人的让步。子华、刘明德、王子固坚决反对。但个别意志不坚的领导成员终于开小差离开了部队,战士情绪因而发生动摇。子华说山西省委和陕北特委一定会支援我们的。鼓励大家坚持到底,争取最后胜利。战士情绪高涨起来,胜利突出重围,继续向乌审旗方向转移。途中又遭井部围攻,红军两个纵队长靳树声和穆班臣均受伤,人马死伤许多,子华不得不亲自实地侦察撤退路线,不意与府谷警察局长韩子仁(敬三)相遇,韩与蒲从前在高部相识,当即将蒲逮捕。其余人员也在激战后被迫缴械。至此,轰动一时的红二十四军彻底解体。

蒲子华被押到榆林监狱,井岳秀亲自审讯,对子华说:“你年青,很有军事才干,只要你不当红军,我给你一个团长干干。”子华愤怒地说:“把你们这些反动军阀全部消灭,我就不当红军了。”井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地说:“你再硬,我就把你在绥德的母亲、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十来个人全部抓来杀了!”子华说:“你欠人民的血债越多,完蛋的越快!”过了一天,井岳秀又打发一个绥德人向子华劝降,子华痛斥了那个家伙。井岳秀见利诱和咸胁都不行,即令上刑。子华被拷打得遍体鳞伤,但始终没有吐露半点党的秘密。井岳秀无法可施,便下了毒手。

一九三一年十月下旬的一个早晨,陕北榆林冷风袭人。子华被押到西门外,他昂首挺胸,高呼:

“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

“叭!叭!”罪恶的子弹穿入他的前额,他英勇就义,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仅二十五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