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人物」蒲子華:被遺忘的紅軍第二十四軍軍長

「黨史人物」蒲子華:被遺忘的紅軍第二十四軍軍長

「黨史人物」蒲子華:被遺忘的紅軍第二十四軍軍長

蒲子華,原名汝英、又名文錦,字子華。一九〇六年六月二十七日出生在綏德縣城南娘娘廟庵一個商人家庭。他自幼上學,天資聰慧,勤奮好學,深得老師和親裡的稱讚和器愛。

一九二三年夏,品學兼優的子華畢業於綏德縣高等小學,考入省立第四師範學校(今綏德師範)。一九二四年夏秋,中共早期黨員李子洲任四師校長,經常向學生宣傳馬列主義,使子華受到革命的教育。

一九二四年冬,子華的父親被當地駐軍逼得外逃而身亡,子華又悲又恨,產生了復仇思想,準備棄文習武。一九二五年春,國民黨陝北鎮守使井嶽秀在榆林創建軍事講習所。子華在那裡學習、受訓一年。一九二六年春,便到河南投入國民二軍第三補充旅高桂滋部(高駐綏時與子華的父親相識)任排長。曾隨高部轉戰豫、魯、冀、皖等省。先後被提拔為連長、營副。

一九二八年秋,高桂滋四十七軍駐防河北遵化、薊縣等地,在遵化辦了一所軍事政治學校。子華編在學員隊。我黨利用各種關係,派大批黨員打入軍校,開展兵運工作。子華利用自己的身份,介紹了不少同鄉入校,這些同鄉大都是共產黨員。在學習中,他與共產黨員楊重遠、陳以平、楊覺天、黃子文、朱俠夫、吳岱峰往來甚秘,從而對共產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並於一九二八年秋,由陳以平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後受組織委派繼續在高部葉森林營發展黨員,後來建立了黨支部。

一九二九年春,蔣介石排除異已,將高桂滋部縮編為第一三三旅,後改為獨立第十旅,歸陳調元指揮,駐於魯東南。蒲子華被黨派為該部駐莒縣、安邱的第四團黨組織負責人。他根據黨的“八七”會議“關於組織工農武裝”的精神,利用合法身份,積極開展兵運工作。

一九三○年,蔣、馮、閻中原大戰爆發,高柱滋密行反蔣,但被受蔣指使的陳調元、馬鴻逵圍困於莒縣、諸城達八個月之久。此間,在與上級黨組織暫時失去聯繫的情況下,子華利用給團辦的小報上投稿的機會,揭露軍閥混戰的罪惡,提高官兵的覺悟,同時,秘密發展了一批黨員。

是年冬,中原大戰結束,閻、馮戰敗。蔣介石將閻、馮所部加以整編。馮部高桂滋從山東突圍後退駐山西平定,編入孫楚的正太護路軍第一師任師長,下轄三個團,子華任第三團三營營副。十一月,中共山西省委特派員李志敏來高部整頓黨組織。李到平定後即與蒲子華、趙樹生(兵站站長)、史仙洲(連長)、劉子祥(班長)共同工作,把分散的黨員組織起來,恢復了黨的組織,建立了支部,並確定趙、蒲、史、劉為負責人,子華分管第三團黨的工作。他根據省委指示,重點在連、排、班負責人中發展覺員,為開展兵運作了非常有益的工作。

一九三一年春,山西省委又派谷雄一、牛清明、吳耀禮三人來平定,在高部加強兵運工作,積極準備伺機舉行武裝起義。確定谷去一團揞導工作(谷後回省),吳和牛分別去二、三團。子華把牛清明安排為本營的一個士兵,並掩護他進行工作。

一九三一年夏,山西省委根據高桂滋部不屬晉軍,更非中央軍,處於客軍地位,所以軍需供給受到刁難,士兵生活壞到極點,軍心不穩;我黨在高部已有六十多名黨員,且大部分是下級軍官等情況,認為時機成熟,決定在高部舉行兵變。計劃將高旅的三個團拉出來,組成工農紅軍第二十四軍,在五臺山一帶建立革命根據地。中央軍委批准這一決定後,省委劉天章派谷雄一再去平定,領導兵變。為了便於聯繫和組織兵變,子華把牛清明調為自己的護兵。七月三日下午,谷雄一召集黨支部負責人和骨幹分子開會,決定利用高桂滋及其團長去北京為高父慶壽的時機,舉行起義,時間定在四日午夜。子華與牛清明等商議後,確令屆時先放火燒倉庫,趁全團大亂時,把三團的幾個連拉出去。

起義的準備工作在緊張地進行著。不料,師部手槍連的一個班長酒醉洩密,敵人加強了警戒,哨崗都由可靠軍官加巡。赫光(萬錫黻)、谷雄一決定提前舉事。七月四日晚十時許,赫、谷帶領一團近千名士兵起義,首先搶佔了團部,隨即向師部所在地城內進攻。因敵人已有準備,未克,顧不得通知和接應二團、三團,便撤離平定。

三團駐地距城二里。晚十時多,子華和牛清明正在三營營房,準備到時指揮起義。忽聽得暴風雨聲中夾雜著隱約的槍聲,二人料到情況可能有變,決定出去看看。當他們跑到一團團部時,只見營房空空,亂七八糟。他們估計一團已起義,並已撤走。這時,他們再要回去把三團拉出來已不可能了,便決定去追趕起義部隊。子華迅速從一團馬棚牽出兩匹戰馬,擊斃幾個阻攔的哨兵,飛馬出城,一氣追到盂縣清城村外,起義部隊已在那裡開會整編。谷雄一宣佈: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四軍正式成立,下轄兩個縱隊。赫光任軍長,谷雄一任政委,劉明德任副軍長,竇時尋任參謀長,劉子祥為政治部主任。蒲子華趕到後,谷、赫等非常高興。原來省委決定讓蒲子華擔任軍參謀長,但因他未能一塊起義,在整編開會時又未到來,已另定了參謀長。谷雄一就讓他到戰鬥力較強,但指揮力量較薄弱的第二縱隊擔任參謀長。

紅二十四軍根據當時的形勢,決定向冀、晉之間的太行山轉移。部隊經過五臺縣柏蘭鎮到盂縣的上社鎮時,解決了國民黨的武裝警察隊,繳獲了一大批槍枝。七月二十八日,紅二十四軍攻佔了河北阜平縣城,建立了蘇維埃政權。

平定起義、紅二十四軍的建立和阜平蘇維埃政權的出現,震動了國民黨軍閥在華北的統治。於是,急調石友三部沈克師對紅二十四軍大舉圍剿。狡猾的敵人佯請紅軍領導人去阜平城外王塊鎮受降。紅二十四軍負責人不知是計,輕信敵人,不聽蒲、牛的勸告,冒然去城外接收假降之敵,城內只留子華負責防守。結果,當赫光、谷雄一等一到王塊鎮,沈克就下毒手。赫光當即犧牲,谷雄一、竇時尋等被捕(後押送北京被害)。

副軍長劉明德僥倖脫險。回阜平城後,立即召集子華和一縱隊參謀長王子固開會,決定由他們三人組成臨時軍委,並將子華提任軍參謀長。子華分析形勢後,建議迅速撤離阜平,轉戰冀、晉、綏(遠)、蒙邊界,向陝北進軍,與陝北特委取得聯繫。他的意見得到大家的贊同。這時,企圖圍殲紅二十四軍的敵人已近。子華臨危受命,與劉明德、王子固等率軍突闈,衝出縣城,順史家寨、段莊向靈丘轉移。經渾源、繁峙、應縣、代縣、朔縣、平魯、左雲、右玉,出殺虎口,到達綏遠清水縣(今屬內蒙)。經過短暫的休整,便向山西保德挺進。前後達一月有餘,行軍兩千裡,沿途打了大小十多仗,不僅擊敗了晉軍、綏軍、蒙軍的堵擊和追,而且動群眾,打土豪、鬥地主,摧毀了一些地方政權和地方武裝。在應縣小石口,搗毀了偽區公所,繳獲了十幾支步槍和一挺衝鋒槍。

紅二十四軍進入山西省河曲縣境,處境十分困難,前面是波濤洶湧的黃河,後面有晉軍追擊。子華以代軍長身份受命去陝北府谷、神木聯繫當地黨組織。子華帶著三個人,偷渡黃河,在府谷秘密察訪,找到地下黨員柴漢生。柴引子華搜得許多船隻,劃到河曲,不到兩小時就將八百多人的隊伍安全渡過黃河,到達陝北府谷。

時值深秋,天氣轉冷,上兵衣著單薄,吃、穿困難,又不斷遭到襲擊,軍心有些渙散,軍委決定派子華再去太原向省委彙報情況。子華到太原後,遇到紅軍晉西遊擊隊傷員、同鄉蒲政平,二人同去省委得悉省委書記劉天章和牛清明、王宗玉已去追尋紅二十四軍。子華聞訊十分高興馬上返回。紅二十四軍人馬眾多,井嶽秀早有防備,調回駐在延安的高雙成部防守輸林,令神府部隊堵擊、圍剿。紅軍剛從府谷十里長灘動身,就遭到井部段幼庵園的襲擊。子華親自帶領士兵衝殺,只半小時許,就殲敵兩個連,前進到府谷清水堡、木瓜堡地區。旋即準備迅速南下,尋找陝北特委。不料傅作義的騎兵追來,井嶽秀亦派劉潤民旅和高雙成旅配合傅軍圍擊。紅二十四軍在陝北又一次與敵軍發生戰鬥,他們英勇作戰,打退了腹背圍攻之敵。為了有效地對付敵人的圍剿,子華與劉明德決定把紅軍兵分三路轉移:一路向西,轉入內蒙;一路沿長城行動;一路南下轉入內地,開展群眾工作。從此,他們避實就虛,化整為零,分散活動,靈活應變,不但未被敵人一網打盡,而且在陝蒙交界的楊肥峪、哈葉爾烏素、大昌汗溝、王子旗、新廟等地的多次戰鬥中,有力地打擊了圍追的敵人。

紅二十四軍到河口窩兔採當一帶後,又陷入敵軍的重圍。當時,紅二十四軍部分領導人,把希望寄託在談判上,企圖通過談判取得敵人的讓步。子華、劉明德、王子固堅決反對。但個別意志不堅的領導成員終於開小差離開了部隊,戰士情緒因而發生動搖。子華說山西省委和陝北特委一定會支援我們的。鼓勵大家堅持到底,爭取最後勝利。戰士情緒高漲起來,勝利突出重圍,繼續向烏審旗方向轉移。途中又遭井部圍攻,紅軍兩個縱隊長靳樹聲和穆班臣均受傷,人馬死傷許多,子華不得不親自實地偵察撤退路線,不意與府谷警察局長韓子仁(敬三)相遇,韓與蒲從前在高部相識,當即將蒲逮捕。其餘人員也在激戰後被迫繳械。至此,轟動一時的紅二十四軍徹底解體。

蒲子華被押到榆林監獄,井嶽秀親自審訊,對子華說:“你年青,很有軍事才幹,只要你不當紅軍,我給你一個團長乾乾。”子華憤怒地說:“把你們這些反動軍閥全部消滅,我就不當紅軍了。”井惱羞成怒,氣急敗壞地說:“你再硬,我就把你在綏德的母親、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十來個人全部抓來殺了!”子華說:“你欠人民的血債越多,完蛋的越快!”過了一天,井嶽秀又打發一個綏德人向子華勸降,子華痛斥了那個傢伙。井嶽秀見利誘和鹹脅都不行,即令上刑。子華被拷打得遍體鱗傷,但始終沒有吐露半點黨的秘密。井嶽秀無法可施,便下了毒手。

一九三一年十月下旬的一個早晨,陝北榆林冷風襲人。子華被押到西門外,他昂首挺胸,高呼:

“共產黨萬歲!”“紅軍萬歲!”......

“叭!叭!”罪惡的子彈穿入他的前額,他英勇就義,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時年僅二十五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