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槓桿原理營銷模式 小投資撬動大市場

一、強價值

強價值是營銷活動的基礎,也是防止營銷投入浪費或無效投入的關鍵。具有強價值產品的主要特點是更貼近用戶需求,更滿足用戶體驗,甚至達到“極致”的狀態。要實現這種價值,可以通過場景分析的方法,找出產品對用戶“真正起作用”的因素,進而掌握市場源頭需求,在市場競爭中形成核心競爭力,甚至在一定範圍內創造出只屬於你的獨有市場,盡享豐厚的利潤。

【案例】

1988年,寶潔公司進入中國的第一款產品不是經典產品洗衣粉,而是洗頭髮的海飛絲。這是寶潔公司通過場景分析後所採取的決策。寶潔公司通過對日常生活場景的分析,找到了中國人“注重社交、注重面子”這個真正起作用的關鍵因素,並果斷從海飛絲洗髮水切入,吸引了全國人民的目光,在中國一炮打響,從此在中國發展得順風順水,一路凱歌。其中很重要的經驗,就在於寶潔公司從場景中挖掘到了中國人的心理和社交特點,找準了那個“真正起作用”的因素,而這個“真正起作用”的因素就是強價值的根本所在和努力方向。

二、強內容

強內容是輕營銷成功與否的關鍵,也是重要技巧之一。互聯網時代的競爭是注意力的競爭,成功地吸引到用戶的關注,營銷工作就完成了一半。對於試圖通過小成本撬動大市場的中小微企業來說,最簡單易行且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輸出具有強感染力的營銷內容,引人注意、激發討論和分享,從而提升與用戶溝通的效率。故事,是最好的銷售武器,好的故事可以調動人們的內在情緒,將喜怒哀樂等情感植入用戶的內心,直接到達用戶的潛意識,得到認同。要講出一個好故事,主題、結構、細節三個要素缺一不可。故事主題要尊重聽眾的深層心理結構,富有針對性地激發心理情感;故事結構可以採用普遍適用的 SCQA 結構;細節是指那些能夠烘托主題的小動作、小情緒等等。滿足了主題、結構和細節三要素,講出來的商業故事才會有感染力,才能實現有效溝通。

【案例】

2012年清明節期間,臺灣高鐵推出了一則時長60秒的廣告,題目叫做《買魚》。為了迎接女兒回家,父親到菜市場買魚,一尾白鯧魚要價600元新臺幣。父親一咬牙,正要掏錢,卻接到女兒工作忙無法返家的電話。這位父親難掩失望,馬上請魚販換成便宜的小魚,然後孤獨地回家了。片尾伴隨高鐵呼嘯而過的畫面,一行大字提醒遊子們:“你有多久沒回家了?”這則催淚短片滿足了 SCQA 結構,並訴諸親情,用細節觸動了人們內心最脆弱的地方,令無數人熱淚盈眶,同時也突出了高鐵產品可以滿足親人團聚的主題。正是這樣極具感染力的故事,才是真正的強內容。

三、強關係

強關係是輕營銷的關鍵技巧。一個人或企業的弱關係數量要比強關係多得多,多人或企業彼此之間的弱關係架起了各個強關係之間的橋樑。通過增加互動,增進與用戶之間的聯結,可以將更多的用戶從弱關係向強關係轉變,讓原本如同雞肋的弱關係發揮出強大的營銷力量。相比於搭建渠道,將弱關係轉變為強關係的成本更低,更具有可操作性。

【案例】

公益機構以往的做法大多是坐等捐款或者在天災人禍的時候發動募捐,機構與捐款人之間的完全屬於弱關係。發現這個問題後,易寶公益圈首先列出了與公益捐贈相關的角色,發現在公益機構或公益項目與最終的捐款之間,其實還有志願者隊伍、公益企業等很多角色存在。通過對相關角色的分析,他們最終決定採用一種全新的模式,搭建了一個讓強關係“滾雪球”的平臺,讓公益機構、項目和他們的粉絲,以及和粉絲的粉絲互動起來,最終在公益機構、項目和廣大的弱關係捐贈人群之間建起了有梯度的轉換路徑,使得大量弱關係轉化為強關係。

四、短路徑

路徑包括操作路徑和管理路徑。無論哪種路徑,路徑越短,可操作性就越強,用戶體驗就越好,企業運營的效率就會越高。要實現短路徑,可以使用大圖景思維,迅速找到用戶與企業之間的最短距離,並最大限度地縮短這段距離。

【案例】

某網絡餐廳在整合的過程中,將餐廳運營的所有工序都列出來,然後把顧客放在中間位置,通過大圖景思維,在服務的各個環節和顧客之間找到諸多可選擇的路徑,對一些不必要的多餘路徑進行合併、刪減,然後對比權衡出一條可行的路徑。最後,改進後的所有環節都可以直接面對客戶,實現了最大限度縮短路徑的目的。改進之後兩個月,這家餐廳僅僅靠提供午餐就實現了盈利,每天的翻檯率達到了15次之多。

金句

1. 對用戶來說,價值就是對需求的滿足。

2. 只要你能創造出強價值的內容,就有可能實現以小博大,甚至還可能倒賺些回來。

3. 成功地吸引到用戶的關注,營銷工作就完成了一半。

4. 營銷就是要不停地尋找弱關係向強關係轉換的有效路徑。

5. 路徑越短,浪費越少,價值也就越強。

6. 大圖景思維就是使用“上帝視角”,俯瞰整個流程,從中找到出發地到目的地之間最短的路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