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營銷,要不要講品效合一?

移動互聯網時代,不講品效的營銷,都是在偷懶!

营销,要不要讲品效合一?

這幾天,2件事在圈子裡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 一個是沈騰代言易車,刷爆了電梯間,兩邊倒的意見又吵得不可開交;
  • 另外一件就是前天發生的,一個商家投訴某百萬博主拿錢沒效果,0流量,0轉化;

那到底,營銷要不要講究品效合一?

01

對於商家來說,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好不容易省吃儉用花錢投放,結果發現,打了水漂,人傻錢多的商家還好,這要是新品牌,這簡直就是個投放事故。

有錢的品牌,各有各的快樂。反正拿的是老闆的錢,不是自己兜裡的,花著一點不心疼,公司十幾億幾十億的銷售量,也不指望通過市場部or品牌部的傳播賣貨,你賣個幾百萬可能在公司眼裡九牛一毛,而且做傳播的人都會覺得自己是做品牌的,做調性的,賣貨顯得多low。

所以做投放時候,什麼號貴用什麼號,什麼號名氣大用什麼。多涉及幾個平臺,還可以包裝個多平臺聯動,圖文短視頻加上直播,營銷工具一一俱全,要是有錢再請個藝人,數據咔咔的就上去了。反正也不監測流量,忽悠老闆就是做了xx曝光,和XX頭部大號進行了合作,很多時候,是大品牌自己賦能了自媒體大號,而不是自媒體大號賦能了大品牌。

這種你要問他們對銷售的拉動,他們會和你急,我們是做品牌的,要眼光看的長遠,怎麼能用銷售來判斷呢?

創業型的公司,市場預算緊巴巴,甚至很多新商家,連市場預算都沒有。

這個時候,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什麼品牌、調性,傳播。而是產品生產出來,趕緊賣出來,別壓庫存,有好的現金流,發的起工資,租得起場地。

所以他們一切的投放都要以賣貨為維度考核,這個階段,產品的產品力就是他們最好的品牌,也是能否有復購,黏住第一波客戶的重要因素。

所以創業型公司會研究內容營銷,因為做的好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包括每個平臺的內容規則(微信、微博、抖音、快手、今日頭條、知乎、豆瓣、小紅書等)、達人投放、直播玩法、短視頻拍攝手法、各個平臺信息流投放的轉化率、研究算法機制、做私域流量、找淘客大團長賣貨、和社區電商談賣貨等等。

電商人,真的是十項全能啊。

02

創業型公司你讓他們花好幾萬投放個博主,結果ROI打水漂,它還不和你拼命?

那是不是有錢公司做營銷就可以不講品效,創業型公司才講品效呢?

不是。

營銷的本職,說的通俗一點,就是為了變現賺錢,畢竟商業不是慈善,那我既能做營銷,還能直接實現變現,還可以通過鏈接等檢驗,為什麼不行?

移動互聯網時代,不講品效的營銷,尤其是線上營銷,都是在偷懶。

回想下傳統媒體時代,沒有電商,大家所有的消費都是到線下店,你只能依靠平時品牌對你的記憶力滲透以及你實際使用品牌的產品來決策你是否購買。所以那個時代,有錢的商家會投放電視,報紙等刷存在感,讓用戶記住他們。購買和品牌營銷消費者之間,會有較長的時間差。

而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是大家的第三隻手,形影不離,消費者只要對產生興趣,可以馬上在各大電商平臺完成購買,基本不存在時間差,因為不滿意,還可以無理由退貨。這裡主要說的是必需品(美食、護膚美妝、服飾、生活用品、廚房用品等)

所以這個時候,你的營銷如果都無法引起消費者的興趣,讓他產生進一步瞭解品牌,甚至購買的慾望,你還指望他過段時間還記著你,你可別忘記了,消費者每天接觸非常多的廣告,當下無法影響他,第二天就把你忘記了。

那對於商家來說,到底應該如何提高投放的有效性呢?

  • 走出去多交流:很多商家總抱怨沒錢,那你就多花時間啊,勤能補拙,和圈裡人多溝通;
  • 純傭合作,積少成多:市場上純傭合作的KOL很少,但是不等於沒有,那你就花時間找,預算沒有,又懶得找,還不如回家賣紅薯。
  • 用一些第三方工具:不管是抖音還是快手,微博還是微信,都有第三方工具輔助你投放的,雖然不少是付費的,但是說不定一次投放就省回來;
  • 要讓自己更專業:不要總用傳統媒體時代的曝光來麻痺自己策略上的懶惰以及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懵逼,你不懂品效,當然會覺得這玩意是個偽命題;
  • 要自己學會做內容營銷:現在很多平臺都是可以自己生產內容發佈的,團隊自己要學會薅流量,結合搜索、長尾詞,畢竟就算有錢的商家,也不可能每天都投放;但是,很多商家寫出來的內容,根本就不是給消費者看的,消費者語言,不需要專業術語,需要的是大白話,通俗易懂打動他們。

當然了,高轉化的直播,用戶運營的私域流量,消費者口碑營銷的引導和裂變,這些都能賣貨,商家同樣不要忽略了。

#專欄作家#

營銷老王,微信公眾號:營銷老王(ID:wltx-2015),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阿里營銷專家,關注營銷側流量/裂變/三四線下沉市場;擅長品牌營銷,用戶增長。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