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玲:新經濟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爆發力?(一)

新經濟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爆發力?當代的經濟到底發生了什麼樣重大的變革?我們不僅要看現象,更要看實質;不僅要看這些發生在市場上紛紜複雜的變化,更要看它的理論內涵。

當代的世界經濟,我認為形成了兩種基本經濟形態,一種是實體經濟,一種是虛擬經濟。互聯網把這兩種經濟形態連為一體,形成了一種新實體經濟。

我的主要觀點是:不要簡單地把互聯網看做虛擬經濟,它實質上是由於互聯網這種技術的泛在化和以“摩爾”速度爆炸式增長,引發了實體經濟形態的變革,形成了一種新的實體經濟形態,即我所提出的新實體經濟。而這種新實體經濟形態,是虛擬經濟、實體經濟兩大經濟形態的鏈接。

當代世界經濟呈現出新經濟形態,其中就包括了實體經濟由於互聯網革命引發的傳統業態變革。世界經濟從以實體經濟為主體的工業文明時代,進入到以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共同構成的信息文明時代,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技術基礎、經濟基礎、社會形態和上層建築都在經歷著一場偉大重塑,共同構成了信息化時代下的經濟社會大變革。舊有的體系、規則、價值觀和經濟形態正在動搖和演化,新的體系、規則和經濟形態正在重建或生成。

陳文玲:新經濟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爆發力?(一)

圖為本文作者陳文玲介紹。

互聯網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這項20世紀人類的偉大發明,在走向社會的短短20多年間,已滲透到全世界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改變著人類社會的運轉方式,加速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步伐。互聯網革命是人類發展史上歷次科技革命的發展和延續,但其作用範圍遠超過前幾次科技革命。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發表的主旨演講中提出:“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引領了社會生產新變革,創造了人類生活新空間,拓展了國家治理新領域,極大提高了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創新是科學研究的關鍵價值之所在,在“互聯網+”快速推進的背景下,課題在國內外理論與實踐梳理總結的基礎上,以人類科學技術進步的歷史為出發點,重新審視互聯網環境下社會經濟運行的內在規律與理論機理,試圖打開人們認識互聯網的一扇窗戶,從理論上撕下互聯網神秘面紗的一角,由此來推動“互聯網+”的理論變革。本研究所提出的互聯網發展戰略是在國務院所出臺的“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從國家戰略層面所做的前瞻性、戰略性、全局性思考,不僅限於互聯網對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影響,而是站在國家總體戰略佈局和國際間競爭的高度,將互聯網打造成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創新要素,成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基礎設施,成為提升國家軟實力、搶佔網絡空間制網權的戰略基石。

(一)互聯網革命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從單一的技術革命轉化為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係變革的內在動因,對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全方位改變。

互聯網的誕生是繼造紙和印刷術發明以來,人類信息存儲與傳播的偉大創造,互聯網的發展不僅改變了信息的傳輸、交換、儲存方式,更改變了人們學習、溝通、交往和生活方式;不僅改變了社會資源配置的方式,更推動了人類的社會結構與治理方式的變革,是人類發展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革命。互聯網革命給世界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全球範圍內,互聯網的應用和普及以不可逆轉的態勢快速推進,強烈地衝擊和顛覆著人類經濟與社會運行體系,對經濟社會各個方面產生著顛覆性、泛在性、歷史性和全局性的影響。

信息技術上的不斷突破,其本質都是在鬆綁數據的依附,最大程度釋放數據的流動和使用,並最終提升經濟社會運行的效率互聯網正在革新信息傳播方式。在互聯網背景下,互聯網促使傳播方式的交互性增強、傳播方式更加多向化、傳播渠道更加多元化,提升信息傳播效率、降低傳播成本、增強傳播時效。互聯網正在創造新的生活方式,基於互聯網的購物方式更加多元化,互聯網革命更好地滿足了人類對於“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基於互聯網革命的商業模式及服務方式創新,更好地滿足了安全需求;基於互聯網革命的社交方式變革,更好地滿足了情感和歸屬需求;互聯網也有利於創新創業,為滿足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提供了更多機會。互聯網促進政府治理模式轉型,互聯網革命將促進政府網絡化管理和服務創新;互聯網革命促使政府決策從精英型決策向科學型決策轉變;互聯網革命有利於提高政府治理的公開透明程度。互聯網改變傳統思維方式,互聯網思維催生了用戶思維、迭代思維、流量思維、社會化思維、大數據思維等。

互聯網這項20世紀人類的偉大發明,它不同以往的單項技術革命,已經滲透到世界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活各個角落,改變著人類社會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運轉方式,加速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步伐。前三次革命都是技術性的革命,它引發人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變革;那麼這一次革命,是一項綜合性的、滲透性、爆發性的革命,它是以技術革命帶動整個社會變革,使人類社會上歷次革命得以延續,得以提升,它的作用和它的滲透力遠遠超過了前幾次科技革命。在互聯網環境下,從個人的思維方式到生活方式,從一國的產業業態到國家治理方式都在發生深刻的改變。互聯網作為信息技術革命發肇、發酵和發展的核心支撐,其作用範圍遠超以往的科技革命,必將對人類的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發展帶來全方位革命性的改變。

(二)互聯網革命呈現不同於以往歷次科技革命的獨特特徵,以大數據化、高度智能化、強融合化、移動化和泛在化作用於經濟社會各個方面。

互聯網革命的主要標誌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應用與普及,互聯網革命與第一次以蒸汽機為代表,第二次以電力為代表的技術革命不同,以往的技術革命主要發生在實體經濟領域,通過推動生產力變革間接推動生產關係變革,而互聯網革命不僅作用於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領域,同時還直接驅動著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變革,互聯網革命的典型特徵可以歸納為四方面特徵:

高度智能化特徵——互聯網革命以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為重要依託,信息技術集成應用實現了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與管理,充分體現了智能化的特徵。

大數據化特徵——隨著全球範圍內個人電腦、智能手機等設備的普及,互聯網數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和積累。數據不僅是動態記錄的過程,更成為獨具價值的資源,並逐漸成為直接交易物進入流通,成為最具流通價值、並由於數據交易產生巨大的增量。

強融合性和滲透性特徵——它不僅通過提供新技術手段實現對生產以及生活方式等諸多領域的影響和滲透,而且通過與產業鏈、價值鏈的協同互動,創造新的生產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務模式,實現更深層次的融合發展。

移動化及泛在互聯網化特徵——互聯網實現了由桌面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轉變,將繼續向“泛在互聯網”演進。“泛在互聯網”以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人、任何物都能順暢地通信為目標,終端形式是泛在終端的,網絡形式是雲端共享網絡,具有自動反饋的特徵,影響的經濟社會領域包括全部產業以及所有的生活模式。

當前,我們正處於互聯網革命的時代,同時也處於大數據變革的時代,隨著全球範圍內個人電腦、智能手機等設備的普及,互聯網數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和積累。2015年全球產生的數據量達到10ZB,據預測2020年全球數據總量將超過40ZB,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大數據將重塑生產力發展模式,重構生產關係組織結構,提升產業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政府治理的精準性、高效性和預見性。毋庸置疑,大數據將創造下一代互聯網生態、下一代數據集成和協同業態、下一代製造業形態、下一代服務業態以及下一代社會治理結構。

(三)互聯網革命導致世界經濟形態、經濟表徵與產業鏈接方式產生顛覆性變化,世界經濟內涵發生著一系列深刻變化。

互聯網革命顛覆了傳統的世界經濟形態與表徵,世界的發展從以實體經濟為主體的工業化進程進入到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共同構成的新實體經濟形態,世界新經濟出現了若干重大變革或革命性變化。

一是世界經濟呈現兩大基本經濟形態,一種是實體經濟,一種是虛擬經濟。互聯網與高度槓桿和高度虛擬的金融衍生品不同,互聯網不屬於虛擬經濟的範疇,是互聯網這種嶄新的技術手段引發了實體經濟的變革,將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兩大經濟形態鏈接成一體,形成新的實體經濟形態。

二是世界經濟的表徵呈現出網絡狀態。不管是互聯網、物聯網,還是實體的公路網、鐵路網、港口網、店鋪網,更多的經濟存在呈現出以互聯網和物聯網及其鏈接方式的狀態存在,這就使人類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發生了非常大的變革。在這種網的狀態下,通過網的鏈接把人類的社會活動和生產活動變成了經濟活動的網絡體系。鏈接這些網的內生力量既不是行政的力量,也不是經濟運行必然產生的結果,而是信息技術的嵌入和參透,使之成為另一種實體經濟形態。

三是製造業產業存在的狀態形成為一種鏈狀的鏈接,表現為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服務鏈、信息鏈等。製造業不再是在原來的一條生產線、一個工廠或者某幾個工廠的疊加完成製造過程,而是沒有任何產權關係的產業鏈的鏈接,價值鏈的鏈接、服務鏈的鏈接以及信息鏈的鏈接。而它之所以能成為一個鏈,也是因為在現代流通中,信息作為一種要素稟賦進入流通,成為流通中最大的變量。若干的製造業企業變成一種鏈狀的存在,出現不同國家產業鏈的組合,不同區域服務鏈的組合,覆蓋全球的信息鏈的組合。在這種鏈狀裡面才有可能產生價值的鏈條,企業在這種價值鏈中如果是高智能的、高技術的、高回報的,則處於產業鏈的高端,反之則處於低端,無法創造高價值,企業的發展將主要取決於它在這個鏈上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世界經濟的內在關聯為信息先導,信息重複消費函數決定了效率和效能。信息在流通中的規律與任何商品不同,它的使用次數越多,其價值越高,而其他的商品,當它完成交易過程被消費的時候,就走到了它的終點;信息進入流通,它被使用的次數越多,消費的頻率越高,它的價值就越高,信息的價值是隨著它被使用的價值、流通的頻率而增加的。

(四)世界各國都實施創新發展戰略,搶佔全球新技術革命的制高點,互聯網革命與傳統業態變革為中國實現趕超戰略提供了重大機遇。

縱觀世界經濟與政治的發展史,每逢新技術革命來臨,全社會都會經歷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一進程中,企業被重新排序,產業被顛覆和重組,國家在競爭力的位次上也發生此消彼長的變化,從而帶來國際經濟政治秩序的調整重塑。世界各國紛紛通過制定推動互聯網發展的國家戰略來搶佔新技術革命的制高點。

我國現在出現的互聯網引發的業態變革,實質上是在互聯網革命時代一場經濟形態、傳統業態、經濟鏈接狀態的根本性變革,與美國克林頓時期以建設“信息高速公路”有著實質性的區別。是從過去學習、模仿、追趕發達國家互聯網發展發展,到主動認識、把握、引領和創造更高級形態的互聯網經濟,將互聯網引發的業態變革作為我國經濟新常態下新的動力和引擎。互聯網革命再一次將中國推向歷史發展的十字路口,中國正面臨著一個全新的戰略機遇。如何認識這樣的新時代、適應新時代並引領新時代,將這一重大歷史機遇轉化成中國由經濟大國邁向世界強國的創新驅動力,轉化為中國在全球競爭中的新優勢,我們就抓住了中國的現在和未來。

我國雖然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產業結構大而不強,大量傳統產業處於價值鏈的中低端,而傳統產業的發展變革是解決十三億人口大國實現現代化的關鍵。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與滲透為傳統產業實現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的契機,當前我國應緊抓互聯網革命的機遇,發揮技術創新的市場優勢和制度創新的體制優勢,大力推進互聯網對傳統產業的融合和改造,並將互聯網作為改善國計民生和解決社會問題的重大抓手,進而推動國家軍事實力、政治影響力、經濟競爭力和社會治理能力的綜合提升,實現趕超戰略。中國《“互聯網+”行動計劃》《中國製造2025》等一系列國家戰略的正式推出,標誌著我國正在迎頭跟上人類社會步伐,“互聯網+”引發的大變革時代的大幕已經徐徐拉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