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炎——下肢功能康復的攔路虎?

在進行康復治療時,經常遇到一些年紀較大的患者,不僅有腦卒中遺留下來的癱瘓或者剛剛進行髖關節置換後下肢無法負重,同時還伴有各種退行性病變,比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等。於是在練習站立等需要下肢負重的運動時,常聽到患者跟我說:“大夫,我這腿有毛病,不能訓練”,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膝關節炎其實是種很常見的骨科疾病,一般表現為膝蓋的疼痛,活動受限,以及運動時出現不適感等。但單靠制動休息就能養好我們的膝關節嗎?非也!一般來說,導致膝關節炎的因素有很多,如年齡、體重及損傷等,但在進行康復時,不論是偏癱或者關節置換,我們都不能因為一個關節炎就放棄了下肢的功能。如果這裡是短板,那麼我們就要提高它,這樣才能幫助患者得到更大的進步。

一般來說,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需要進行規律的運動,循序漸進的提高訓練強度以及負重。規律的運動、放鬆配合理療,不僅可以減輕疼痛,還能幫助提高膝關節的穩定性。比如,在進行運動前,先進行一定時間的熱身,可以是被動活動,可以是原地踏步逐漸負重,只要讓強度有個緩慢提升的過程,那麼後續運動時的痛感也會減輕。同時,訓練前最好不要服用止痛藥物,避免因無法體會到痛感導致運動過量。而且,剛開始運動時,疼痛總是難免的,我們可以通過改變訓練方法,調整動作難度及訓練後的放鬆、理療來緩解。

只要注意以上這些原則,膝關節炎就再不會是下肢功能恢復的攔路虎啦。

/袁克佳(康復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