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茅台酒的歷史!

說說茅臺酒的歷史!

茅臺酒出自茅臺鎮,這個大家都知道,茅臺鎮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傳,遠古時赤水河的土著居民——濮人,已善於釀酒,時間上比杜康還早。而更為確切的是:《史記》記載,在漢朝,仁懷已有了“枸醬酒”,可以說是茅臺酒的雛形。濮僚人在茅草臺子上祭祀祖先,對先人開荒破草表示祟敬,慣稱“茅臺”,在仁懷境內濮僚人居住過的地方,也有茅臺的地名。

說說茅臺酒的歷史!

公元前135年,漢武帝使臣唐蒙出使南越(今廣州),在南越王的宴席上,唐蒙嚐到了今仁懷一帶產的歷史名酒——枸醬酒。為取悅漢武帝唐蒙繞道鰼部,即現在的仁懷一帶,取枸醬酒獻給武帝,武帝飲後,覺得甘美異常,贊其“甘美之”,故有“唐蒙飲枸醬而使西域”之說。

說說茅臺酒的歷史!

至唐、宋朝,仁懷已成酒鄉,釀酒之風遍及民間。茅臺釀製的優質大麴酒“風曲法酒”盛行於市。宋人張能臣的《酒名記》,以此酒質量佳美而載入酒史。到清朝,茅臺酒業興旺,有“茅臺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及“仁懷城西茅臺村釀酒全省稱第一”的記載。茅臺燒、茅臺春、茅臺燒春、茅春等酒名聲鵲起,獲得“酒冠黔人國”,“風來隔壁三家醉,雨後開瓶十里香”的讚譽。1784年,(清乾隆49年)茅臺“偈盛”酒號正式取名為茅臺酒,清末至民國相繼有“成義”、“榮和”、“恆心”燒房出現,繼承和發揚了源遠流長的傳統工藝,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生產能力。

說說茅臺酒的歷史!

1915年,美國舊金山召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貴州省以“茅臺造酒公司”的名義,推薦了“成義”、“榮和”兩家作坊的茅臺酒樣酒參展,當時,茅臺酒裝在一種深褐色的陶罐中,包裝本身較為簡陋土氣,幾乎無人問津,我愛國代表急中生智,拿起一瓶茅臺酒佯裝失手,酒瓶摔破在地上,陶罐一破,茅臺酒頓時酒香四溢,優雅細膩的醬香瀰漫了整個會場。中國赴賽監督陳琪等人在南洋勸業會評獎時就品嚐過茅臺酒,在舊金山中華會館的宴請中喝的也是茅臺酒,知道茅臺酒具有醬香馥郁、空杯留香的特點。於是靈機一動,建議把一瓶茅臺酒分置於幾個空酒瓶中,並去掉蓋子,敞開酒瓶口,旁邊再放上幾隻酒杯,任茅臺酒 揮灑香氣,供專業人士品嚐。

說說茅臺酒的歷史!

敞開的茅臺酒因酒及其香充分暴露,更為濃郁。此舉果然非常有效,博覽會會場裡的參觀者們紛紛尋香而來,更有好奇者順手拿起酒杯,爭相倒酒品嚐,一致“咂咂”交口叫絕。展館內一時人頭攢湧,熱非凡,很快產生了轟動效應。

說說茅臺酒的歷史!

中國展品以農產品為重頭,故大部分陳列於農業館中。茅臺酒以酒香為媒,產生了轟動,吸引了大量看客,不僅自身為公眾所認識,成了眾多展品中的明星,後來一舉多得金獎,茅臺酒與法國科涅克白蘭地、英國蘇格蘭威士忌一起被譽為世界三大蒸餾白酒,成為響噹噹的世界品牌。伴隨著茅臺酒的騰飛,茅臺鎮從此走向世界、聞名中外。

說說茅臺酒的歷史!

1951年,“貴州省專賣事業公司仁懷縣茅臺酒廠”即“國營茅臺酒廠”成立。在此之前,成義、榮和、恆興幾家酒廠均稱自己生產的酒才是“真正茅臺酒”。茅臺將 “華茅”、“賴茅”、“王茅” 三家酒坊合併,正式生產統一品名的茅臺酒。五十年代的茅臺,採用的是土陶瓶、木塞尿泡皮封口,在其背標上清楚地標註著“解放前曾在巴拿馬賽會評為世界名酒第二位”的字樣。

說說茅臺酒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