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温暖,呵护夕阳”大学生担任护理员慈善项目感悟

郑州慈善总会、郑州市老龄办“传递温暖,呵护夕阳”大学生担任护理员慈善项目感悟 担当

敬老爱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美德,其实就是需要帮助时,伸过来的一只温暖的手;需要谈心时,递上来的一颗火热的心;需要关心时的一句亲切慰问。

“传递温暖,呵护夕阳”大学生担任护理员慈善项目感悟

“传递温暖,呵护夕阳”大学生担任护理员慈善项目感悟

“传递温暖,呵护夕阳”大学生担任护理员慈善项目感悟

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

我国已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让他们度过幸福、美满、安详、健康的晚年,共享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传递温暖,呵护夕阳”大学生担任护理员慈善项目感悟

中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 亲尝汤药”等24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做人的一个准则,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也是尊老敬老的楷模。

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湖南韶山。在短暂逗留的日子里,他特地请家乡的老人吃饭。在他向一位70多岁的老人敬酒时,那位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说:

“敬老尊贤,应该应该。”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全心全意地照顾老人,用毛主席说:“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句话来衡量和要求自己多为老人做好事做善事 。

“传递温暖,呵护夕阳”大学生担任护理员慈善项目感悟

今年暑假,我很有幸再度参与了“传递温暖 呵护夕阳 ”大学生担任养老护理员公益慈善项目,并被分配在郑州晚晴养老服务中心,让我感受到了晚晴这个爱的大家庭,体会到了他们内部的的团结,每个领导每个护理员叔叔阿姨一丝不苟的为爷爷奶奶护理,也算机缘巧合,幸运的有了马老师和王老师交流沟通的机会,重新认识了养老服务,对于我国养老行业,身为青年的大学生深感到责任重大,不论将来是否从事这个行业,也要对养老事业给予关心和关注。

许多年轻人出来创业最后成功的人很少,多是眼高手低,作为我在大学期间有了这样一次社会实践,感同身受,很感激几位老师的教导,让我可以把浮躁的心静一静。

每天我会陪老人聊天,给他们喂饭,剪指甲,剪鼻毛,凡事不再毛毛躁躁,也会用心去做,做各种小事的同时,我却感受到了耐性和毅力的培养,不只是嘴上说说心里想想,是真正的行动。

“传递温暖,呵护夕阳”大学生担任护理员慈善项目感悟

一个人的成大事必须要有耐力,无怨无悔的去付出,不抱怨自己身处什么环境,自己做了多少,于个人来说我说过这次社会实践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这样点点滴滴的瞬间感悟,它可能会影响我人生的某个阶段。我记得胡哥说过,人一辈子就只认准一件事自己喜欢的事去做,坚持到底,哪怕一条道走到黑,终有一天会成功。

人生短暂,但经历的事很多,收获也很多,但是有几个人会把感悟来品一品,总结下来让自己成长,我希望跟我一起的同学们今后能认真悟一悟。节奏快的社会,在晚晴养老反而让我心静了不少。看到老人开心的笑了,我也很开心,安心的住在晚晴这个大家庭,把晚晴当做家,把我们当做子女,让他们感到这个社会很温暖,并不是所有儿女在大千世界纸醉金迷。

善孝为先,孝顺才是对真正的成功,这就是对人类传承最好的回报!

“传递温暖,呵护夕阳”大学生担任护理员慈善项目感悟

老年人是对我们这个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在他们有能力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我们的国家,共和国的大厦是用他们辛勤的劳动甚至生命建造起来的。他们辛勤劳动了一辈子,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尊敬老人既是对老人的关心与照顾,又是继承前辈们“财富的需要。老年人是一座活着的图书馆、“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父母生养了子女,子女必须孝敬父母,这是儿女们应该尽到的责任。

“传递温暖,呵护夕阳”大学生担任护理员慈善项目感悟

尊敬老人,我们能做的事很多,向长辈问好,听他们的话,有好吃的,先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乘坐公共汽车时,主动给老年人让座位等等。

让我们在新世纪高举敬老爱老的旗帜,献出我们全部的爱心与孝心,抛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自私观念,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为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世界处处充满阳光,爱心灿烂闪光!

“传递温暖,呵护夕阳”大学生担任护理员慈善项目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