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聖」李聚奎,韓戰打造一條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

新中國剛剛成立,作為第四野戰軍後勤部參謀長的李聚奎,從東北長白山山下,一直隨部隊征戰到海南島。正當他將隨著勝利拂去征塵之時,一個新的任務正等著他。

1950年10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發佈命令,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任命彭德懷為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

“將聖”李聚奎,朝鮮戰爭打造一條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

李聚奎將軍

按照軍事常規,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何況這是我軍第一次跨國作戰,軍需給養問題,自然成為首要問題。為此,毛澤東作出了“急如星火”的指示:要迅速成立朝鮮戰爭的後方保障供給基地,確定一位能擔負此職的“糧草官”。

聶榮臻從全軍的後勤領導幹部中,選中了李聚奎,因為他不僅打仗勇敢,完成重任堅決,更領導並參與了保障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及戰略追擊的大兵團、正規化作戰的後勤保障工作。聶榮臻將李聚奎的名字報給了毛澤東。毛澤東大筆一揮,一道抗美援朝戰爭的命令發出了!

1950年7月26日,東北軍區後勤部成立,以此統一東北部隊及邊防軍的後勤工作。李聚奎擔任後勤部部長,不久,又兼任東北軍區後勤部第一政委。

戰爭初期,志願軍前方和後方都沒有空軍掩護。敵人空軍重點襲擊我後方。由於敵人對我運輸線的不間斷轟炸,我軍補充的物資只有60%-70%能到達前線。1951年3月,東北軍區後勤部在一、三分部原來設置信號站的基礎上,於運輸幹線上設防空哨兵,專門監視敵機活動。防空哨一建立,運輸效率便大大提高,車輛損失明顯減少。李聚奎建議在交通幹線上廣泛建立防空哨。這個建議很快就被志願軍領導採納,調了9個團共2萬人的兵力,在2800多公里的交通幹線上,設置了1568個哨所,形成了一支防空專業大軍。

普遍建立防空哨所,點線結合,我軍汽車的損失率迅速下降,扭轉了後方運輸的被動局面。毛澤東曾讚揚道:“在汽車路兩旁有那麼多人站崗,飛機來了就打信號槍,司機聽到就躲著走,或者找個地方把汽車藏起來……汽車的損失由開始時的百分之四十減少到百分之零點幾。這是個奇蹟!”

防空哨的建立,粉碎了敵人迅速結束朝鮮戰爭的美夢。敵人也一直弄不明白,為什麼白天鐵路看上去是斷的,可夜裡火車跑得呼呼叫;公路橋白天看上去也是斷的,可夜裡汽車照常通行。我們的運輸線真正成了一條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

1951年6月,美國遠東空軍副參謀長達爾?阿爾其爾准將在談到我志願軍的後勤運輸情況時說:“面臨一切(空中襲擊)阻礙,共軍後勤部部長究竟是怎樣保障補給品的運輸,使之不致中斷?這真是一個奇蹟。他不顧我們的空中優勢,火力優勢,強大的兵力和勇猛的轟炸而終於完成了這項工作。”他不無欽佩地說:“在朝鮮的美軍司令官們經常說,他們希望在戰爭結束後,能會見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共軍的後勤部部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