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攻也善守!湘江大血戰中的紅一師三團側記

能攻也善守!湘江大血戰中的紅一師三團側記

蔣介石在湘江岸邊張網以待

1934年11月下旬,從閩西贛南出發的中央紅軍在道縣與江華之間渡過瀟水,於成功突破國民黨軍第三道封鎖線的同時,拉開了湘江戰役的序幕!為儘快前往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師,中革軍委以一、三兩個軍團在前開路,八、九兩個軍團掩護側翼,五軍團擔任後衛,率領8萬多人浩浩蕩蕩直奔湘江而來。紅軍此行的目的太過明顯,以致蔣介石毫不費裡地判斷出了對手的意圖。為徹底消滅紅軍,他調集了二十個師的重兵在湘江之側佈下張網以待……

能攻也善守!湘江大血戰中的紅一師三團側記

紅三團是軍團長林彪手中的一張王牌

11月25日,紅一軍團長林彪、政委聶榮臻親率陳光的紅二師向湘江疾進,同時令李聚奎的紅一師在瀟水西岸阻擊敵中央軍周渾元縱隊,接應擔任全軍後衛的紅五軍團。次日深夜,正在瀟水西岸打阻擊的紅三團團長黃永勝和政委林龍發接到李聚奎命令:立即陣地移交友軍後,火速趕赴距腳山鋪。30日凌晨,正當紅二師在腳山鋪陣地奮力抗擊敵劉健緒部四個師的進攻之際,紅一師從屏山渡堰壩上徒涉湘江,按時歸建。還沒等他們停下來喘口氣,就接到了林彪的作戰命令:紅三團防守左側的米花山陣地、紅二團防守美女梳頭嶺、紅一團擔任預備隊。

浴血米花山

軍情緊急,紅三團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米花山。也顧不上休息,黃永勝便帶著著營連長們察看了地形。這是一個“山”字形陣地,頂峰為鴨嶺,其左右分別為三怪沖和烏龜衝。綜合考慮了任務、抵達與地形等因素之後,黃永勝將一營擺在三怪衝,二營放在鴨嶺,三營守在烏龜衝,團指揮部則設在鴨嶺之上。為了避免無謂傷亡,他要各部抓緊時間搶修工事。

能攻也善守!湘江大血戰中的紅一師三團側記

還沒等紅三團指戰員把工事修完,湘軍精銳第第六十二師便在師長陶廣的指揮下氣勢洶洶地殺了過來。陶廣擺出的架勢很大,十幾架飛機轟炸掃射了足足半個小時後,數十門大炮將密集的炮彈傾瀉在米花山上。炮擊剛一停止,密密麻麻的湘軍士兵在軍官的督促下、彎著腰衝了過來。六十二師上下信心十足地認為,經過如此猛烈的炮火轟擊之後,紅軍已經無法在米花山上組織起有效抵抗。但令他們沒有想到,首次攻擊被輕而易舉地擊敗了。為確保第二次攻擊順利,陶廣改變了戰術:由青年軍官組成的敢死隊走在最前面;在進攻隊伍中還有可移動的火力支撐點,負責壓制紅軍的火力;還在前沿用輕機槍發射曳光彈的方式為火炮指示射擊目標。如此精細設計的戰術,依然沒有拿下米花山,敢死隊員們被成片撂倒、火力支撐點被集束手榴彈摧毀、指示目標的輕機槍手則受到神槍手的“重點照顧”。幾輪攻擊下來,六十二師在紅三團陣地前上丟下了數百具屍體。但湘軍對米花山志在必得!他們在增加兵力後很快再次撲向米花山。危機首先出現在側翼:守在三怪衝的敵營被敵軍敢死隊架在壕溝口的六挺輕機槍壓制得幾乎抬不起頭來,守在谷口的一個排甚至全部犧牲;烏龜衝上也是一片混戰。由於傷亡慘重,一營和三營只得邊打邊向鴨嶺靠攏,米花山隨時可能落入敵手。關鍵時刻,黃永勝接到了師長李聚奎的電話,後者向他轉告林彪的一句話“告訴黃永勝,我們是紅一軍團!”。這句話令黃永勝熱血沸騰,他從背上抽出大刀,大吼了一聲“我們是紅一軍團!”,就帶著戰士們衝入敵群……

激戰至中午時分,黃永勝接到林彪親自打來的電話,“三團立即集中火力向右側的美女梳頭嶺突圍”。在紅一團的掩護下,黃永勝帶著部隊一條血路,撤到美女梳頭嶺。迎接他們的,是更為慘烈的戰鬥……

軍人的臉要朝向敵人

12月1日,為確保中央縱隊安全越過桂黃公路並接應五、八、九幾個軍團渡江,紅一軍團在腳山至白沙河一線建立阻擊陣地。這次,紅三團的陣地在夏壁田,其左側依次是二團和一團的陣地;右鄰則是紅二師的四團、五團和六團陣地,右側後則是林彪的軍團指揮部。

能攻也善守!湘江大血戰中的紅一師三團側記

從地形上看,夏壁田對防守者幾乎毫無價值。這是一個僅有三十餘戶人家的小村莊,村前是低矮的小土嶺,再前則是一片平坦的水田。就在這種無險可守的地形上,紅三團同敵人展開了浴血廝殺!工事被炸燬了,就依託彈坑;彈藥打完了,就用刺刀捅、大刀砍;刺刀挑彎了、大刀崩口了,就用石頭、木棒。僅僅一個上午,紅三團便擊退了敵人的六七次進攻,但由於眾寡懸殊且彈藥不夠,最前沿的一營陣地終被突破。團長黃永勝,團俱樂部主任蕭元禮和一營長劉興隆帶著戰士們同蜂擁而至的敵人展開肉搏戰,二連指導員舉著嗤嗤作響的手榴彈衝入敵群。政委林龍發和參謀長彭明治也帶著團直人員衝了上來。這場危機隨著師預備隊的及時趕到而得以化解。

能攻也善守!湘江大血戰中的紅一師三團側記

十幾年後,黃永勝成為解放軍的一名高級將領

在這場異常慘烈的戰鬥中,由於團長黃永勝穿了一身繳獲來的國民黨軍官服裝,加之身材高大,在陣地上非常顯眼。無論是一營營長劉興隆,還是團俱樂部主任蕭元禮,都極力要黃永勝撤到後面去,但得到的回答是,“不!我不走!這裡是全團戰鬥的關鍵”。黃永勝一邊向敵人射擊一邊向大家喊道,“命令是死守!奉命赴死,軍人的臉要朝向敵人,他不打死我,我就要打死他!”

戰至當日中午,由於敵軍集中兩個團的兵力從三團、四團的結合部楔入,一部向紅四團的一個連陣地迂迴攻擊的同時,另一部則從側後向紅三團的二營三營陣地抄襲過來。至此,紅一軍團的防線被突破,被迫全線後撤。由於態勢突出,紅三團團長黃永勝及一個多營的部隊被敵阻斷,當晚未能與師主力匯合。

接下來的兩天裡,紅三團先後在石塘鎮、鰲魚洲和白沙河、洛江等地繼續阻擊敵人。

最好的防禦是進攻

12月4日早晨,團長黃永勝對政委林龍發說道,這將是關鍵的一天,三團只靠被動的防守很可能會撐不住。因此,他打算打一次反擊,以奪回部分主動權。黃永勝認為,這次反擊一旦得手,則三團的防禦縱深將會得到擴大。這個建議得到了林龍發的大力支持。在接下來召開的小型作戰會議上,黃永勝下達命令:二營據守陣地,其餘人參加反擊,重點指向老嚴家、彭家山一線。他還強調,若自己在戰鬥中陣亡,則按職務順序接替起職務;若團領導全部陣亡,由營幹部按編制順序接替;營幹部全部陣亡就由連幹部按順序接替。

能攻也善守!湘江大血戰中的紅一師三團側記

當敵人的又一次進攻被打退後,黃永勝和林龍髮帶著部隊順勢殺了出去。此舉大大出乎敵人之意料,一下敗下陣來,並很快由後退演變成潰退。三團的反擊部隊追著潰兵的屁股從山上衝到山溝,又從山溝仰攻了上去。由於數千潰兵漫山遍野的亂跑,以致敵軍一個師的陣地因此被沖垮。黃永勝的這次反擊不僅將防禦陣地向前推進了8華里,還抓到了300多俘虜。為了遏制黃永勝的反擊,敵軍指揮官集中了幾個師的兵力從前出的三團兩翼迂迴,意圖將其包圍後予以消滅。為了避免無謂損失,黃永勝決定立即收攏部隊分兩路突圍。最終,三團官兵在兄弟部隊的掩護下順利歸建。

從11月25日至12月4日這十個充滿了血與火的晝夜裡,紅三團在湘江兩岸奮力阻擊,一個兩千七百多人的團打到只剩八九百人,仍堅決地完成了上級賦予的作戰任務。這支英雄團隊所以能在幾近“不可能”的惡劣環境下屢挫強敵,主要得益於:

守中帶攻的積極防禦術

甚至在趕赴腳山鋪之前,紅三團便已經面臨著諸如連續作戰、疲勞行軍等不利因素。渡過湘江之後,該部疲兵再戰,同數倍於己的強敵苦苦周旋一個多星期,所倚靠的正是積極防禦之術。

能攻也善守!湘江大血戰中的紅一師三團側記

紅三團本以野戰進攻見長,但他們很快就適應了新的角色。在米花山,團長黃永勝沒有被敵人的洶洶之勢所嚇倒,及時察覺對方進攻戰術的變化並作出相應的對策,使得陶廣的進攻多次被瓦解;而在12月4日的那次絕地反擊中,三團的主動進取不僅擴大了防禦縱深更因此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不難想象,設若黃永勝在防禦戰中改取“專守防禦”戰術,勢必在更短的時間內為優勢之敵所壓倒。

指揮員的模範帶頭作用

紅三團能夠以寡擊眾,靠的是一股“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精神,而這種高昂士氣的獲得,則離不開該團指揮員的身先士卒。

是在米花山前線,還是在夏壁田陣地,我們都能看到,即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的黃永勝、林龍發、蕭元禮等人的身影。他們在一線的出現,不但帶來了指揮效率的提高,更對戰鬥中的戰士們是一種莫大的鼓舞。而這,也正是為何大家僅僅在聽到林彪的一句“我們是紅一軍團”就能捨生忘死地衝入敵陣的原因所在。

必須看到,三團幹部的“身先士卒”絕不是那種腦子一熱之下的衝動性記過。在老嚴家反擊戰的安排中,我們看到了一種井然有序的職務接替行為。這就避免了因主官在戰鬥中犧牲而導致部隊在失去指揮後陷入混亂的可能。(文\劉明昭)

《軍人永勝》(黃正 著)

《長征史》 (李安葆)

血戰湘江_ 天涯社區

http://bbs.tianya.cn/post-no05-166685-1.s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