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攻也善守!湘江大血战中的红一师三团侧记

能攻也善守!湘江大血战中的红一师三团侧记

蒋介石在湘江岸边张网以待

1934年11月下旬,从闽西赣南出发的中央红军在道县与江华之间渡过潇水,于成功突破国民党军第三道封锁线的同时,拉开了湘江战役的序幕!为尽快前往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中革军委以一、三两个军团在前开路,八、九两个军团掩护侧翼,五军团担任后卫,率领8万多人浩浩荡荡直奔湘江而来。红军此行的目的太过明显,以致蒋介石毫不费里地判断出了对手的意图。为彻底消灭红军,他调集了二十个师的重兵在湘江之侧布下张网以待……

能攻也善守!湘江大血战中的红一师三团侧记

红三团是军团长林彪手中的一张王牌

11月25日,红一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亲率陈光的红二师向湘江疾进,同时令李聚奎的红一师在潇水西岸阻击敌中央军周浑元纵队,接应担任全军后卫的红五军团。次日深夜,正在潇水西岸打阻击的红三团团长黄永胜和政委林龙发接到李聚奎命令:立即阵地移交友军后,火速赶赴距脚山铺。30日凌晨,正当红二师在脚山铺阵地奋力抗击敌刘健绪部四个师的进攻之际,红一师从屏山渡堰坝上徒涉湘江,按时归建。还没等他们停下来喘口气,就接到了林彪的作战命令:红三团防守左侧的米花山阵地、红二团防守美女梳头岭、红一团担任预备队。

浴血米花山

军情紧急,红三团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米花山。也顾不上休息,黄永胜便带着着营连长们察看了地形。这是一个“山”字形阵地,顶峰为鸭岭,其左右分别为三怪冲和乌龟冲。综合考虑了任务、抵达与地形等因素之后,黄永胜将一营摆在三怪冲,二营放在鸭岭,三营守在乌龟冲,团指挥部则设在鸭岭之上。为了避免无谓伤亡,他要各部抓紧时间抢修工事。

能攻也善守!湘江大血战中的红一师三团侧记

还没等红三团指战员把工事修完,湘军精锐第第六十二师便在师长陶广的指挥下气势汹汹地杀了过来。陶广摆出的架势很大,十几架飞机轰炸扫射了足足半个小时后,数十门大炮将密集的炮弹倾泻在米花山上。炮击刚一停止,密密麻麻的湘军士兵在军官的督促下、弯着腰冲了过来。六十二师上下信心十足地认为,经过如此猛烈的炮火轰击之后,红军已经无法在米花山上组织起有效抵抗。但令他们没有想到,首次攻击被轻而易举地击败了。为确保第二次攻击顺利,陶广改变了战术:由青年军官组成的敢死队走在最前面;在进攻队伍中还有可移动的火力支撑点,负责压制红军的火力;还在前沿用轻机枪发射曳光弹的方式为火炮指示射击目标。如此精细设计的战术,依然没有拿下米花山,敢死队员们被成片撂倒、火力支撑点被集束手榴弹摧毁、指示目标的轻机枪手则受到神枪手的“重点照顾”。几轮攻击下来,六十二师在红三团阵地前上丢下了数百具尸体。但湘军对米花山志在必得!他们在增加兵力后很快再次扑向米花山。危机首先出现在侧翼:守在三怪冲的敌营被敌军敢死队架在壕沟口的六挺轻机枪压制得几乎抬不起头来,守在谷口的一个排甚至全部牺牲;乌龟冲上也是一片混战。由于伤亡惨重,一营和三营只得边打边向鸭岭靠拢,米花山随时可能落入敌手。关键时刻,黄永胜接到了师长李聚奎的电话,后者向他转告林彪的一句话“告诉黄永胜,我们是红一军团!”。这句话令黄永胜热血沸腾,他从背上抽出大刀,大吼了一声“我们是红一军团!”,就带着战士们冲入敌群……

激战至中午时分,黄永胜接到林彪亲自打来的电话,“三团立即集中火力向右侧的美女梳头岭突围”。在红一团的掩护下,黄永胜带着部队一条血路,撤到美女梳头岭。迎接他们的,是更为惨烈的战斗……

军人的脸要朝向敌人

12月1日,为确保中央纵队安全越过桂黄公路并接应五、八、九几个军团渡江,红一军团在脚山至白沙河一线建立阻击阵地。这次,红三团的阵地在夏壁田,其左侧依次是二团和一团的阵地;右邻则是红二师的四团、五团和六团阵地,右侧后则是林彪的军团指挥部。

能攻也善守!湘江大血战中的红一师三团侧记

从地形上看,夏壁田对防守者几乎毫无价值。这是一个仅有三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庄,村前是低矮的小土岭,再前则是一片平坦的水田。就在这种无险可守的地形上,红三团同敌人展开了浴血厮杀!工事被炸毁了,就依托弹坑;弹药打完了,就用刺刀捅、大刀砍;刺刀挑弯了、大刀崩口了,就用石头、木棒。仅仅一个上午,红三团便击退了敌人的六七次进攻,但由于众寡悬殊且弹药不够,最前沿的一营阵地终被突破。团长黄永胜,团俱乐部主任萧元礼和一营长刘兴隆带着战士们同蜂拥而至的敌人展开肉搏战,二连指导员举着嗤嗤作响的手榴弹冲入敌群。政委林龙发和参谋长彭明治也带着团直人员冲了上来。这场危机随着师预备队的及时赶到而得以化解。

能攻也善守!湘江大血战中的红一师三团侧记

十几年后,黄永胜成为解放军的一名高级将领

在这场异常惨烈的战斗中,由于团长黄永胜穿了一身缴获来的国民党军官服装,加之身材高大,在阵地上非常显眼。无论是一营营长刘兴隆,还是团俱乐部主任萧元礼,都极力要黄永胜撤到后面去,但得到的回答是,“不!我不走!这里是全团战斗的关键”。黄永胜一边向敌人射击一边向大家喊道,“命令是死守!奉命赴死,军人的脸要朝向敌人,他不打死我,我就要打死他!”

战至当日中午,由于敌军集中两个团的兵力从三团、四团的结合部楔入,一部向红四团的一个连阵地迂回攻击的同时,另一部则从侧后向红三团的二营三营阵地抄袭过来。至此,红一军团的防线被突破,被迫全线后撤。由于态势突出,红三团团长黄永胜及一个多营的部队被敌阻断,当晚未能与师主力汇合。

接下来的两天里,红三团先后在石塘镇、鳌鱼洲和白沙河、洛江等地继续阻击敌人。

最好的防御是进攻

12月4日早晨,团长黄永胜对政委林龙发说道,这将是关键的一天,三团只靠被动的防守很可能会撑不住。因此,他打算打一次反击,以夺回部分主动权。黄永胜认为,这次反击一旦得手,则三团的防御纵深将会得到扩大。这个建议得到了林龙发的大力支持。在接下来召开的小型作战会议上,黄永胜下达命令:二营据守阵地,其余人参加反击,重点指向老严家、彭家山一线。他还强调,若自己在战斗中阵亡,则按职务顺序接替起职务;若团领导全部阵亡,由营干部按编制顺序接替;营干部全部阵亡就由连干部按顺序接替。

能攻也善守!湘江大血战中的红一师三团侧记

当敌人的又一次进攻被打退后,黄永胜和林龙发带着部队顺势杀了出去。此举大大出乎敌人之意料,一下败下阵来,并很快由后退演变成溃退。三团的反击部队追着溃兵的屁股从山上冲到山沟,又从山沟仰攻了上去。由于数千溃兵漫山遍野的乱跑,以致敌军一个师的阵地因此被冲垮。黄永胜的这次反击不仅将防御阵地向前推进了8华里,还抓到了300多俘虏。为了遏制黄永胜的反击,敌军指挥官集中了几个师的兵力从前出的三团两翼迂回,意图将其包围后予以消灭。为了避免无谓损失,黄永胜决定立即收拢部队分两路突围。最终,三团官兵在兄弟部队的掩护下顺利归建。

从11月25日至12月4日这十个充满了血与火的昼夜里,红三团在湘江两岸奋力阻击,一个两千七百多人的团打到只剩八九百人,仍坚决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这支英雄团队所以能在几近“不可能”的恶劣环境下屡挫强敌,主要得益于:

守中带攻的积极防御术

甚至在赶赴脚山铺之前,红三团便已经面临着诸如连续作战、疲劳行军等不利因素。渡过湘江之后,该部疲兵再战,同数倍于己的强敌苦苦周旋一个多星期,所倚靠的正是积极防御之术。

能攻也善守!湘江大血战中的红一师三团侧记

红三团本以野战进攻见长,但他们很快就适应了新的角色。在米花山,团长黄永胜没有被敌人的汹汹之势所吓倒,及时察觉对方进攻战术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对策,使得陶广的进攻多次被瓦解;而在12月4日的那次绝地反击中,三团的主动进取不仅扩大了防御纵深更因此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不难想象,设若黄永胜在防御战中改取“专守防御”战术,势必在更短的时间内为优势之敌所压倒。

指挥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红三团能够以寡击众,靠的是一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而这种高昂士气的获得,则离不开该团指挥员的身先士卒。

是在米花山前线,还是在夏壁田阵地,我们都能看到,即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的黄永胜、林龙发、萧元礼等人的身影。他们在一线的出现,不但带来了指挥效率的提高,更对战斗中的战士们是一种莫大的鼓舞。而这,也正是为何大家仅仅在听到林彪的一句“我们是红一军团”就能舍生忘死地冲入敌阵的原因所在。

必须看到,三团干部的“身先士卒”绝不是那种脑子一热之下的冲动性记过。在老严家反击战的安排中,我们看到了一种井然有序的职务接替行为。这就避免了因主官在战斗中牺牲而导致部队在失去指挥后陷入混乱的可能。(文\刘明昭)

《军人永胜》(黄正 著)

《长征史》 (李安葆)

血战湘江_ 天涯社区

http://bbs.tianya.cn/post-no05-166685-1.s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