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寨老军人服务社拆了,你还记得在它门口挤公交,吃烤肠的日子吗

小寨老军人服务社拆了,你还记得在它门口挤公交,吃烤肠的日子吗

网友@噜噜噜噜噜

军区烤肠٩(๑´3`๑)۶ 几年前在西财上学,没事了逛小寨的时候,每次必然会在军人服务社买烤肠。整个西安市最好吃的烤肠,没有之一!每一根都烤到炸裂,油脂亮晶晶的,(º﹃º )买上一根站服务社门口香味都能飘到天桥上去

小寨的军人服务社拆了,

对于很多西安人来说它是那么的熟悉又陌生,

熟悉它的人都会对门口烤肠念念不忘。

对它不了解的人也肯定路过过门口,

很多在西安上过学的同学,

都在它门口挤过公交。

小寨老军人服务社拆了,你还记得在它门口挤公交,吃烤肠的日子吗

网友@小小小小小小小.

记得以前在长安区读书的时候,每次来小寨逛总会路过,感觉他都成了小寨的一部分,现在面临拆除,还真的有点舍不得。人呀,可能就是这样子,所有的东西都会慢慢活在回忆里,而我们终将会慢慢长大

珍惜现在陪伴你的一切,总有一天会慢慢的都活在回忆里

军人服务社已经63岁了,

它地处西安的小寨十字的西南角,

小寨则是西安最繁华的商圈,

是很多西安年轻人最爱逛的地方,

很多大学城的学生返校坐公交,

都会在服务社门口的站牌等600或者616,

即便是地铁修好的今天,

依然有很多人在这个地方等公交。

网友@JUSTIN

我的初恋女朋友住服务社对面,每次在服务社买水买零食等她,阳光就清晰灿烂,空气中带着甜蜜。一晃十年过去了,服务社已经拆了,我脑中却只有她二十岁的样子。你还好吗。

但是我在找图片的时候发现,

网上关于军人服务社的图片非常少,

关于小寨的照片都是赛格的时尚和繁华。

它就像一个不起眼的老人默默的在小寨十字的边上,

看着对面的年轻的赛格一天天的成长,

想当年军人服务社也曾经辉煌过。

小寨老军人服务社拆了,你还记得在它门口挤公交,吃烤肠的日子吗

摄影:tiu

网友@郑林枫

姥姥家在小寨附近,十几年前附近一公里的大超市只有军人服务社。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吃鱼,尤其是清蒸鲈鱼。但是那时候,新鲜鲈鱼的价格很贵,姥爷每次去军人服务社买的时候总会舍不得,于是他就站在鱼缸前等鱼死,这样就能以死鱼的价格买下来。有些店员实在不忍心,因为有时候一等就是几个小时,所以也会把快死的鱼直接以死鱼的价格卖给姥爷。这些故事是爸爸妈妈讲给我的,姥爷买鱼,姥姥做鱼,那个味道至今仍清晰可辨。只可惜,姥姥已经瘫在床上一年了,姥爷也去世七年了。

现在的军人服务社确实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大部分年轻人跟服务社的回忆都是跟老一辈有关。

在八十年代初期凭借齐全的货品和过硬的质量,

深受西安人民的喜爱。

网友@zhang ^o^

省党校大院里的孩子对这个地方肯定是有感情的,记得放学姥姥接我回家的路上经常去里面给我买零食和文具,印象最深的就是M豆 彩虹糖和高乐高啦 ,大概是二十多年前吧,这些可是那时候的相当于现在的网红零食呢

还有康元饼干哈哈哈,我妈妈年轻时候也在军区买衣服 里面的丝绸馆很有名,物美价廉,因为军区那时候是给官兵解决生活需要的,所以里面都是质量过硬的好东西,

军人服务社和农贸市场构成了小寨商圈的雏形,

他长达二十多年一直占据小寨商圈的中心地位,

那个年代逛服务社就和现在逛赛格一样,

是那时西安人的流行活动之一。

小寨老军人服务社拆了,你还记得在它门口挤公交,吃烤肠的日子吗

网友@酸梅小番茄

以前和我妈妈逛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军区了,那个时候都不知道赛格是啥,小时候的衣服鞋子都是在军区买的。还陪我妈去军区打酱油,自带大饮料瓶的那种。我妈有一块她刚工作时姥爷送的手表,我妈很珍惜,她用了很久很久了,以前表没电了,她说只有军区那里修表的可以配,但是现在那块表已经停了很久了。

很多人关于军人服务社的记忆会有时代的特点,

比如去军人服务社“打酱油”,

对年轻人他只是一个网络流行词语,

过去却是一种很常见生活方式。

很多人家里可能还有过去在军人服务社里扯的床单。

小寨老军人服务社拆了,你还记得在它门口挤公交,吃烤肠的日子吗

网友@D.D

说起来回忆就是伴随着长大的商场,我家就在吉祥村,上学就在朱雀路上的98中,军区礼拜三下午了或者去同学家玩路过是肯定也去,小时候家里只吃那的酱油醋,每次都排队,红塔山香烟只在那买,我用的第一个奢侈品牌永芳。

长大了二楼的羊毛衫永远花车上都有全毛的几十一件,还有二楼纺织品一家的床单被套,我不知道为啥生意永远那么好,好像不买就没有了,是起来回忆太多了,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就这么的长大了。现在在军区新大楼做生意,除了烟酒超市,还有好多老顾客来找老厂家,但是再也没有那个熙熙攘攘了。时代在变迁,人们的消费方式不同了,少女变成了妇女,军区也变成了回忆.....

因为小寨附近高校多,人流大,

不知道什么时候服务社门口还自发形成了一个家教市场,

有很多年轻大学生在这里拿一张A4纸写好自己擅长科目,

在这里等待一份家教的兼职。

小寨老军人服务社拆了,你还记得在它门口挤公交,吃烤肠的日子吗

网友@闰猫

97年出生。记得小时候军区卖食品的在小寨西路那一排,货架围成一个一个小隔间,巧克力之类的糖果在玻璃货架里,要售货员阿姨一个个拿,冬天有冰糖葫芦和糖炒栗子卖。再往西走有卖酱油醋的,散装的,老远都能闻到醋香味。

网友@Dany

工作以后第一根钢笔就是去军区二楼买的,那会楼上人烟稀少,好老的供销社的感觉 模特都摆的特别密集里边还有中老年服饰 问了个人 走到最里面才有个卖文具的小摊.

进入新世纪,西安的市场经济迎来蓬勃发展,

赛格、国贸、百盛、银泰、华旗等大牌商超接连落地,

军人服务社的地位开始动摇,

尤其是对面新盖的赛格,

慢慢的大家也都不去军人服务社了,

受影响的还有不远处的百汇。

(过几天会在回忆一篇百汇的)

小寨老军人服务社拆了,你还记得在它门口挤公交,吃烤肠的日子吗

网友@杜丹

老军人服务社简直是我的美食圣地,烤香肠,冰糖葫芦,炒板栗,烤地瓜,刚出锅的韭菜盒子……每次路经小寨,都要进去排队买好吃的,每次进入买东西,都要在到底买哪一种好吃的中间纠结几个回合……好吃不贵,它承载了我的整个零食饕餮的学生时代,关闭了之后,旁边的赛格美食商家虽多,可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了

然而军人服务社还是有不能取代的东西,

那就是里边的小吃,

烤香肠,冰糖葫芦,炒板栗是很多人心中的最爱,

真的可以用物美价廉,良心产品来形容,

一样的商品出门卖的价钱可能就不一样,

味道还没里边的好吃。

网友@Clark

大人都说军区东西质量好,价格便宜,小时候军区卖童装,那时候家人会在军区给我买衣服,后来大了军区的衣服就不喜欢了,不过家人会给他们自己和老人买,再后来就是吃些小吃会去里面,新军区建成后,没太逛过,里面牌子大部分是给上了年纪的人卖的,老军区就一直没再去过了,说实话我觉得拆了挺好,毕竟黄金地段做其他的也挺好,反正早就不是记忆里的样子了

军人服务社的拆除,

除了自身经营模式较为单一的原因外,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所有军产禁止用于商用,

至于这块地以后干什么现在还不得而知,

有人说是建围墙,也有人说是绿地,

总之老的军人服务社已经变成了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或许物是人非都已变成了奢侈,

我们能做的就是用心感受当下。

网友@米含笑

我妈妈是军人服务社的,我小时候经常会去老军人服务社里找她,那里面有二层楼,楼梯很抖,上楼要从后面绕过去,厕所还在楼下。小时候经常会去妈妈办公室里写作业,军人服务社的糖炒栗子热乎乎的时候真好吃。我的成长里,一直有军人服务社。

小寨老军人服务社拆了,你还记得在它门口挤公交,吃烤肠的日子吗

以上图文转自微信公众账号: NPC的事务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