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元創業成立服裝集團,打造自己的服裝帝國

有很多成功的企業家都出身寒門,那麼他們又是如何做到一個成功的企業家的呢?很多人表示自己在最開始也沒想到過,自己會做到今天這一步。而下面就是一個真實的案例

二十四年前,陳旺生剛來到城市發展,但是20多年卻在這片沃土創下自己的“服裝王國”:從只有4個人的皮衣作坊,發展至如今擁有近850名員工,廠區佔地53畝,年產值4個億的國際皮草生產領軍企業。

七千元創業成立服裝集團,打造自己的服裝帝國

其實,陳旺生的創業路並沒有看起來那麼的光鮮亮麗,陳旺生的創業路堪稱一部“苦難史”。那時,皮衣行業整體疲軟,他辛苦積累10年的財富一分不剩地還給市場。為東山再起,他高額舉債,壯著膽子從“負數”做起,終造就出大起大落的商業傳奇。

溫商是這個上世界惟一可與猶太商比肩的群體。雖沒有數千年的經商史,但智慧卻促使他們在短短二十幾年間創造了全球商界奇蹟。陳旺生便是他們中的一個代表。20歲出頭的陳旺生決定離開家鄉,到正在發展的北方城市尋找機會。最初,他與同鄉去了北京。但沒多久,這些初出茅廬的小夥子便因那裡的繁華與壓力陷入迷惘。無奈下,天津成了他們的第二選擇。

剛下火車,他就被天津人與世無爭的恬淡和樸素真摯的熱情深深吸引。也許彼時那個年少輕狂的陳旺生尚不曾清晰規劃出此後20多年的事業發展路徑,但有一種安定的感受卻準確無誤。他當即決定,在這座城市落腳紮根。可靠什麼為生?創業支點又在哪?

陳旺生兜裡揣著幾個人東拼西湊來的7000元“家當”,陳旺生陷入了人生的第一次沉思。到工廠打工,積累些資金再單幹。或者賣小吃,天津人喜歡美食。抑或憑年輕力壯組建個裝修隊。同鄉的3個小夥七嘴八舌地出著各自認為可行的主意,卻逐一被陳旺生否決。要麼不做,要做就做鮮有人或沒有人做的。對於這樣的理由,其餘三人面面相覷。

一日,從外面剛剛回家房間裡的陳旺生突然提議,要開個皮衣作坊。想法絕非空穴來風。一來,作為當時的“奢侈品”,皮衣正成為人們體現身份的標誌。二來,皮衣的生產廠家有限,市場供需不對等。此時不做待何時?認準商機的陳旺生不出3天,就在何興莊租了間十幾平方米的房子,添置了4臺縫紉機,開始了“作坊生活”。與所有在津創業的溫州人一樣,陳旺生艱苦奮鬥的日子就此開啟。

然而陳旺生等人卻對這方面絲毫不懂,於是從零基礎開始學了起來,但最後皮料費了一筐,卻只將就製出個大概,投入的原始金如冰般消融。可即使如此,陳旺生仍舊不放鬆成品品質,哪怕借錢,也要保證皮衣質量。因為“做高端”是他對自己的要求,更是未來的目標。那段時間,他吃住在作坊。白天除了生產,就是扎進商場試穿別家皮衣,以改進自家產品;晚上除了看雜誌,就是拉開木板在工作臺上和衣而臥。漸漸地,皮衣有了陳旺生自己的設計風格,質量也出現了跨越式提升。

七千元創業成立服裝集團,打造自己的服裝帝國

隨著銷售訂單從無到有,由少積多,作坊從以前每天只做5、6件成衣逐步增至1600多件。陳旺生送貨的工具也由自行車過渡到黃大發。最忙的時候,他顧不上正在坐月子的妻子,一天跑10多個地方送貨,累了也只能在商場樓梯間的角落裡歇歇腳。

那一年他們創設了自己的皮衣品牌。可令陳旺生沒想到的是,這些一起踩縫紉機、睡裁剪臺的合夥人,開始出現分歧。有的人提出要迅速擴大生產規模,趁勢而上;有的人提議要拓展投資領域,向其他行業進軍;而偏於保守的陳旺生則希望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地做服裝,陪伴企業慢慢成長。不同的經營理念,終於讓共同打拼的兄弟分道揚鑣。但分開意味著新生。沒多久,陳旺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一個屬於他的服裝夢,又在趙沽裡的小廠房中孕育開來。

陳旺生繼續堅持著自己“高端定位,只做皮衣”的生產理念,陳旺生帶領新員工,嚴守質量關。他將一件皮衣分解成100多道工序,所有細節都親自審查,稍有瑕疵就責令返工。同時,在沒有任何背景的情況下,陳旺生憑藉毅力與堅持隻身一人跑遍大江南北開拓業務,甚至獨自赴歐洲採購原材料。

七千元創業成立服裝集團,打造自己的服裝帝國

目前有10多個國內知名品牌商找他做貼牌,國外出口訂單已達上千萬元,企業生產規模擴大了8倍,生產車間也由小廠房遷至新開路原服裝二十二廠。

說起陳旺生成功的感觸,他認為自己成功就靠著這四點最終才取得了成功。1誠信是企業的生命。2寧可盈利慢,也不能降低對產品的標準。3只有站在客戶角度思考問題,才能真正贏得他們的心。4與其冒著失敗風險投資那些並不擅長的領域,不如繼續做有把握而確定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