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校招:與最優秀的科技人同行,勇敢創造智能新世界

華為校招:與最優秀的科技人同行,勇敢創造智能新世界

全球主要科技企業巨頭,都有自己的獨特的校園招聘文化,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年輕人才之爭,決定了企業的競爭力和未來發展空間。

國內科技企業同樣重視校園招聘,其中作為中國“最重視技術研發投入”的科技企業,每年校園招聘季,華為都是大量畢業生的首選企業。華為在過去十年累積研發投入超過3940億元,其中2017年研發投入達896億元,排名位居全球第六。華為還是連續獲得“最佳僱主”的中國科技企業,2017年《互聯網週刊》年度最佳僱主TOP100中位居第一。在華為18萬名員工中,研發人員數量超過8萬名,90後員工佔比更是超過40%。

2018年暑假剛過,華為面向2019屆應屆畢業生的校園招聘就立即展開,足見華為對年輕人才的重視。華為為讓學生們更清楚的瞭解自己所選擇的崗位,特地製作了五支空中宣講會視頻:研發篇、財經篇、服務篇、銷售篇和整體答疑篇,其中研發篇作為首發視頻已經於8月17日發佈,並嚮應屆畢業生們展現了一個感性和多維的華為未來。

勇敢新世界

華為2019年校園招聘的主題是“勇敢新世界”。

在研發篇視頻中,華為Cloud BU CTO張宇昕、華為第一批最年輕的軟件總工程師,以及多名90後的員工進行了“現身說法”,以自己在華為的成長曆史和多彩生活,向在座學生們講述了進入華為之後帶來的人生改變,以及回答了師弟師妹們最關心的相關問題。

張宇昕進入華為,在19年間見證了華為成長為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企業的歷史。作為全球ICT行業的領導者,華為2017年銷售收入達6036億元,其中,華為運營商業務收入近3000億元人民幣,位居全球首位,企業業務收入近550億元,服務了全球500強企業中將近200家,消費者業務收入超過2300億元。

華為校招:與最優秀的科技人同行,勇敢創造智能新世界

在華為高速成長過程中,張宇昕也從一名年輕“碼農”,晉升華為四大業務之一Cloud BU的CTO。張宇昕在“空中宣講會”中表示,現階段我們正處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端,人類社會將由此進入萬物互聯、萬物感知、萬物智能的新世界,這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機遇,預計到2025年數字化轉型市場將達23萬億,年輕技術人員要想抓住這個機遇,必須選擇有良好前景的職業,選擇最優秀的公司,選擇跟最優秀的人同行,才能成長為最優秀的人,去見證和走進未來“新世界”。

面向即將到來的萬物智能時代,華為的願景是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新世界,為人類發展做出貢獻,做智能世界的使能者和推動者。作為全球ICT行業的領導者,華為是有這個能力的,華為擁有專利數量達7.4萬件,其中90%都是發明專利。華為加入了全球360多個標準組織、產業聯盟和開源社區,擔任超過300個重要職位,在IIC、IEEE-SA、BBF、ETSI、TMF、WFA等眾多組織誕生董事會或執行委員會成員。

華為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於戰略的清晰和明確,面向萬物智能時代,華為的目標是為客戶提供最好的ICT基礎設施,為消費者提供極致體驗的終端入口,具體來說:1)做多連接,華為認為連接已成為人類的基本權利和生存資源,華為目前在全球與運營商建立了超過1500張移動網絡,幫助全球1/3的人口接入移動互聯網,觸及到無線世界。未來通過5G、IoT、車聯網,華為目標讓更多的人、家庭和設備接入智能互聯網,讓通用連接技術進入更多行業;2)做大管道,幫助運營商將數據管道做到“像太平洋一樣寬廣”,為智能世界提供更好的基礎設施和應用體驗;3)做“黑土地”,打造開放可信的雲平臺,引領ICT基礎設施全面雲化;4)成為消費者極致體驗的智能終端入口,給用戶提供高品質的全連接和場景化體驗。

可以說華為是全球為數不多可以提供完整“芯—端—雲”協同創新能力的科技企業,通過AI使能,構建最完善的開放共贏生態,攜手合作夥伴為用戶打造邁向萬物互聯的智能新世界。

對於每一個應屆畢業生而言,選擇進入華為,相當於站在全球一流的研發平臺上。華為的願景、戰略和執行力非常明確,同時為了完成“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這一願景,需要多學科技術的綜合應用,這也為擁有不同專業背景和學科知識的年輕應屆畢業生們提供了展現才華和能力的最好平臺,去實現“用技術改變世界”的夢想。

與最優秀的人同行

區別於其他科技公司,華為研發體系有兩大鮮明特點,一是華為敢於為未來5-10年的技術進行重大投入,而不是一味強調商業的短期變現,由此積累了面向長期的“大技術”優勢。華為每年用於投入的研發費用高達150-200億美元,其中30%用於基礎技術和前瞻研發,70%用於將基礎技術研究的成果用來轉化為產品和解決方案。

二是華為聚集了全球最優秀的科學家和研發人員,並且建立了全球化的研發平臺,並且與全球知名高校和機構合作關係。比如華為在全球實施了創新研究計劃—HIRP,與牛津、劍橋、斯坦福、麻省理工、曼切斯特大學等全球逾百所高校及研究機構合作,與諾貝爾獎獲得者、100多位院士、數千名學者同行,HIRP資助超過1200個創新研究項目。目前,華為的業務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14個地區部,43個研究所,45個培訓中心,4個全球供應中心。

對於年輕的研發類應屆畢業生而言,進入華為,意味著可以站在全球研發平臺上,與真正的技術“大神”和頂級科學家一起交流、學習和奮鬥,可以有機會走向世界,觸摸到普通年輕人所不曾擁有的機會和經歷,用技術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事業。

在華為校招“空中宣講會”中,有一名89年的“技術大神”Tomas,他於2014年在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應屆畢業後選擇進入華為,用了四年從助理工程師迅速成長為華為第一批最年輕的軟件總工程師。剛進入華為時,他坐在一個華為“碼農”旁邊,大家都叫他“老李”,每天都在座位上默默敲代碼,後來“老李”提交的一個名為“燈塔”的組件,成為華為無線分佈式組件的核心,引導了之後華為雲化和分佈式網絡的發展。他在分析了“老李”交付的近2萬行代碼之後,竟然發現幾乎沒有BUG,當場“石化”。後來他才知道“老李”是華為無線網絡產品線主任工程師,入職華為12年。不服輸的他,有問題就跑去找“老李”請教,其內心有一個目標就是“用八年的時間達到這一高度”。

華為校招:與最優秀的科技人同行,勇敢創造智能新世界

2016年,入職兩年的Tomas,通過出色的業績晉升為華為高級工程師,一個項目需要“代碼具備變態級的可靠性”,但苦於一時找不到解決方法。當時正好全球C++及系統軟件技術大會在上海舉行,他向領導申請參加大會,得到了“年輕人一定要跟外界多交流”的鼓勵和認可。在大會上結識了很多極客大牛,並在會議交流和討論中得到了靈感,最終保證了項目如期上線。2018年Tomas在華為內部的開發者大會上,發佈了自己設計的無線基站AI平臺,解決了無線基站業務的AI開發門檻,得到了公司內部和同事的一致認可,並於今年晉升為第一批最年輕的軟件總工程師。回顧在華為成長經歷,他表示:“工程師碼的不是代碼,而是用戶對產品的認可,華為給年輕人提供了最優秀的舞臺,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華為校招:與最優秀的科技人同行,勇敢創造智能新世界

Tomas在華為成長的經歷並非個例。華為的待遇尤其是應屆生的待遇要高出行業平均水平,但吸引年輕人才更重要的是成長和激勵機制。華為的核心價值觀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說的就是多勞多得、按貢獻大小獲得相應回報的分配原則。華為有個選拔幹部的“三優先”:一是優先從成功團隊中選拔幹部,出成績的地方,也要出人才;二是優先從主攻戰場、一線和艱苦地區選拔幹部,優秀的幹部必然產生在艱苦奮鬥中;三是優先從影響公司長遠發展的關鍵事件中考察和選拔幹部。2017年,華為對4500名優秀員工的破格提拔,2018年將繼續對6000名員工破格提拔。

深厚的研發文化、技術投入,以及優秀的晉升和激勵機制,讓華為成為眾多優秀學子嚮往的企業。

華為研發

從外界來看,華為是“神秘”和“嚴肅”的,但實際上華為員工的生活豐富多彩。華為的90後員工已經超過40%,如何讓員工在成為奮鬥者同時,又能得到屬於年輕人自己的快樂生活?華為的答案是既要發揮集體奮鬥,也要尊重個性。

華為校招:與最優秀的科技人同行,勇敢創造智能新世界

在華為研發類校招“空中宣講會”的宣講嘉賓中,有來自清華大學畢業,在華為2012年實驗室中央軟件院工作的高顏值軟件工程師,他同時是一名專業的民族舞舞者。也有來自國際知名院校,在華為研究所工作,同時也是網絡時尚達人和旅遊紅人。華為業餘生活非常豐富,並且華為研究所對選址非常重視,除了是人才密集地,要求選址“都在當地最漂亮的地方”。

華為堅持每年15%的營收用於研發投入,目前是全球研發投入中國第一、全球前六的一流科技企業,華為重視年輕人、重視奮鬥者,一代代的年輕人從華為開始走向了世界舞臺,並最終贏得了事業的理想與合理的回報。正是華為人的奮鬥和融入,造就了華為連續30年的高速發展,為全球三分之一人口提供通訊服務,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正在到來的"萬物互聯世界”是新一代年輕奮鬥者的理想和使命,而華為,無疑是應屆畢業生們“用技術改變世界”的最好起點與舞臺。

據悉,華為空中宣講財經和服務篇的視頻也緊接著將於8月25日上線,應屆畢業生們可以到華為招聘官網和公眾號查詢詳細信息。未來是屬於年輕人們的,而華為就是那個可以任你們翱翔起舞的平臺!

【壹觀察】—————————————

☞本文作者系《壹觀察》,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

☞《壹觀察》網站為:guanchacn.com ,同時入駐《百家號》、《今日頭條》、搜狐、新浪、網易、鳳凰、《虎嗅》、《鈦媒體》、《界面》、《一點資訊》、《天天快報》、《大魚號》等平臺。

☞歡迎關注我的《壹觀察》微信公眾號:guancha01,如果覺得本文不錯,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