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冷靜!

華為,冷靜!

中國正在計劃實行中國製造2025,德國也在規劃未來的工業4.0,大家都處在一個新的製造業數字化浪潮的關鍵時刻,面對這種局面,安邦的建議是,中國一定要“棄小取大”,積極加入產業秩序重組的過程,參與到新的市場規則的制定過程,放棄戰狼一般的不理智的情緒。

《每日經濟》 5649期

特約主播:王藝|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

最近一段時間,中美貿易戰佔據了各大媒體的主要部分,尤其是上週的中興事件,更是鬧得沸沸揚揚,安邦智庫在此前也不斷的對該事件發佈諫言,引起了社會的關注。

01

華為和中興在美國遭受滑鐵盧

不過,掩蓋在中興事件之下,華為最近在美國的日子也不好過,眾所周知,華為近年來相比中興發展更為迅速,旗下的麒麟海斯系列SOC,也大範圍的組裝在自己的手機上並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在5G領域,華為更是掌握了領先的技術優勢,被外界看作是制定5G標準最有力的競爭者。擁有如此多光環的華為卻折戟美國市場,其背後的競爭因素是不言而喻的,如今研究華為未來應該如何應對,洶湧而來的貿易戰似乎更具有現實意義。

其實早在上月,美國電子產品零售商百思買就停止銷售華為智能手機,如果用信息分析的方法繼續回溯,在今年一月,華為與美國第二大移動運營商的簽約計劃也因為所謂的“出於國家安全考慮”被終止,近來中美兩國貿易摩擦不斷升溫,在美國對華徵收關稅的場景中,首當其衝的潛在“受害者”就是自中國出口的半導體,電信設備和電腦組件。

華為和中興在美國遭受滑鐵盧,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可以看作是美國正式關閉了中國通信設備廠商進入自己市場的大門。儘管過去幾年中國廠商為了尋求突破曾經做出過巨大的努力,但是以目前來看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局在短期內似乎已經鑄成。

02

華為突然宣佈告別美國!

在事件發生之後,國內媒體的情緒似乎也影響了華為輪值班ceo徐直軍,在他看來,有些事情不是以我們意志為轉移的,與其無法左右,不如不理會。放下了反而輕鬆。值得注意的是,華為上週解僱了5名美國僱員,其中包括美國政府首席聯絡官普盧默。

外界猜測這與美國最近的貿易紛爭有關,有市場人士分析,在華為未來的規劃中,美國市場將不再出現。

在美國開始對華為發難之後,戰狼般的反美情緒又一次毫無意外的佔領了中國輿論的半壁江山,而這就如同之前的中興事件一樣,並不是安邦所樂意看到的。

如果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如今華為的困局其實並不稀奇,在安邦看來,在中國之前的十年裡太多的趕超型國產化孕育了太多的問題,以華為為例,它過多的關注了最終結果的高大上,忽略了在基礎領域的創新和研究,量子通信、量子計算、5G都是全球領先的科技項目,像華為這樣的公司都十分願意涉足,但是元器件半導體等還是老樣子,雖說在手機soc自主設計領域小有建樹,但是製造封裝還依舊需要依靠國外廠商,導致最終工藝相比高通蘋果還差一截。

03

閉門造車還是積極面對?

那麼未來的華為應該怎麼辦呢?是像主流媒體所建議的那樣徹底放棄美國市場,來一個閉門造車麼?

作為獨立智庫的安邦諮詢在目前對社會上這樣的看法不以為然,在安邦看來,作為一個業務全球化的公司,華為對進入美國市場應該有更長遠的戰略眼光,要超越一、兩屆美國總統任期來看這個問題,不能輕言放棄美國市場。

當前的大形勢下,華為的確很難在美國市場短期取得突破,但不等於未來不能進入美國市場。保持進入美國市場的準備態勢,同時在美國以外市場尋求深耕,這對華為可能更為明智。

其實安邦這樣的建議不單純的是應對這次中興及華為的事件,從經濟歷史角度來看,現在世界處於新的產業秩序重組的關鍵時刻,中國應該積極參與其中而不是遇到問題就關緊大門,更不應該以各種理由成為旁觀者。技術進步總是會推動產業秩序重組,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中國正在計劃實行中國製造2025,德國也在規劃未來的工業4.0,大家都處在一個新的製造業數字化浪潮的關鍵時刻,

面對這種局面,安邦的建議是,中國一定要“棄小取大”,積極加入產業秩序重組的過程,參與到新的市場規則的制定過程,放棄戰狼一般的不理智的情緒。

美國政府之所以在此次事件中如此強勢,從側面說明美國並不十分需要華為,在智能手機方面,蘋果和三星很難超越,在通信設備方面,則有諾基亞和愛立信的競爭。要進入美國市場,除了價格優勢之外,華為真正需要的,還是在產品上作出突破。

如果我們對此次事件進行冷靜分析不難發現,華為這件事情的背後,有華為市場聲譽的問題,也有競爭對手的問題。三星和蘋果都因為在中國市場的遭遇,而希望看到華為結束在美國市場的生存。實際上,市場總是對等的,你能做的動作,別人也能做,我們不必反應過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