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些學生都讀大學了,還讓父母陪同到學校報到?

貴港小曾哥


99隨便語:孩子,請你理解當父母的心情!

看到這個題目,可能因為有代入感,居然有一種惱怒的情緒。

出這道題的也許是個大學新生,也許是個老生,但應當不是學生的父母。

我也是今年大學新生的家長,我怎能不明白,作為家長的心情呢?

就拿我家來說,這個夏天裡,我們經歷了填報志願,等待錄取的煎熬,現在錄取結果出來,無論是否滿意,也算落定了。

但我們是否變得心情穩定了呢?

當然沒有!

我們是獨生子,這個孩子從小到大,都是我們夫妻親手帶大,教育長大的,十八年裡,我們一家三口,早已習慣了習慣了這種氛圍。

然而現在,兒子長大了,要離開我們了。

我和妻子每天晚上,都很默契地坐在餐廳裡,面對面,談著兒子的未來。

這種時候,妻子常常不經意間來上一句‘還有NN天兒子就要報到了’。

你能想象,當爹當媽的人,此時此刻的心情嗎?

第一,父母陪同孩子去大學報到,與孩子的獨立性無關。

第二,一個年輕人長大了,如果不能體諒自己父母的心情,一味以自己為中心,那麼我認為,這個年輕人至少在情感上有嚴重缺陷,也很自私。

第三,一個大學生,要獨立,但這種獨立並不表現在某個單獨的行為上,而是在思想的獨立。

最後我想說,一個大學新生,讓父母陪著他報到,不代表他的獨立性差,也不代表生活自理能力差,兩碼事。


99隨便


大學新生報到會有個很奇怪的現象,學生們輕裝上陣通常只背個揹包,就來到大學報到。但是在學生身後有很多扛著麻布袋、拎著大包小包的家長,很多人對這種現象看法不一,各有褒貶。那麼就讓我們來對下面這種現象做一些簡單的解析。

這種現象其實我們也可以簡單的從正反兩方面分析,我覺得大眾所認同的正面的觀點是以下這些。



首先,通常我們報大學都是離家較遠,可能在校四年期間父母親只有這一次機會來參觀我們的大學,機會很難得。並且也可以在入學時分擔一下孩子們的行李,隨同孩子一起參觀一下大學校園,這也是一次很難忘的經歷,畢竟再之後這樣的機會就很難得了。

其次,在開學期間,校內校外閒雜人很多,對於在開學期間的各類新聞,相信家長同學們已經看到不少。許多人藉由開學納新期間寢室樓全面對外開放,藉機進去混水摸魚,偷竊他人重要財物,家長陪同也可以多一份保障。並且一般新生報到排隊時間較長,家長跟同學一起在此也可以輪流交替班。


最後,孩子們苦讀十二年才換得如今步入大學的機會,家長們也在背後苦苦支撐了這難熬的十二年。如今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踏入大學起享受這新生活,這樣別樣的慶祝方式,當然要與父母共同享受這一時刻。而且孩子無論多大,在父母眼裡都是孩子,只要他們有能力替孩子分擔一下,總是好的。

當然凡事都有對立面,父母陪同孩子到校,也在另一面上有消極意義。

一是大眾所談,學生上大學通常是第一次離家這麼遠,也可能是第一次經受這種考驗。獨自一人離家千里去上大學,面對途中的種種未知,既然要面對以後的獨立生活,何不妨從現在開始就踏入自己一個人的旅程。儘早的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總是好的。


二是進入大學就是相當於踏入了一個小型社會,提早的適應也是應該的。再說家長總不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適當的放手也會讓孩子更好的成長成熟。踏入大學也就算一個小成年人,學會讓孩子用正確的方法及時處理各種突發事件,在這個去往大學報到的途中及報道,就是一個很能鍛鍊人的方法。

家長陪同同學一起去大學報道,有利有弊,但我相信是利大於弊,畢竟這樣的機會難得。


優學優考策略


所說是已經讀大學了,但是現在中國的這種應試教育導致很多準大學生們還無法做到獨自去學校報到的能力的,至少讓孩子獨自去大學報到的話家長也不會放心的程度。

就拿我來說吧,我來自於山區農村,上高中之前的活動範圍基本上是自己所在的鎮子周圍,偶爾去一下相隔40多里外的一個比較繁華的鎮上,就這樣想去那鎮子上轉轉的機會也是很少的,基本上要靠運氣了,更別說是去縣城了,縣城距離家裡面有100裡的路程,坐車需要一兩個小時的顛簸。

後來去縣城讀高中,見識相對於哪些來自於縣城的學生來說還是很少的,電腦基本上是沒有碰過的(2005年高一),手機也是基本上沒有用過的,去過最遠的地方估計就是這座離家100裡的縣城了。整個高中階段都是在那種緊張有序的學習、考試的過程中進行的,每個週末僅有兩個下午加一個晚上的休息時間,每個月可以有一個完整的週末,但是因為離家遠並不是一定回家;暑假的話基本上是提前一個月結束暑假到學校裡面補課,即使是在家休息的暑假也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因為怕知識生疏了;寒假的話也是過了正月初五就要返校的,基本上在家只待了不到10天的時間,在家的那幾天也是需要看書學習的,除了過年前後的那幾天。曾經在高一的暑假,有過去省城西安轉轉的想法,畢竟歷史書中的那座“長安城”距離老家也就500多里而已,但是可惜因為沒人帶我去也就作罷了。

就這樣一直緊張到了高考結束,高考結束以後也還是沒有出去走走的機會的,所以到了大學開學前,我還沒有去過自己所在的地級市的城區,沒有去過自己所在的省的省城西安,就這樣我還考了遙遠的廣西南寧的一所大學。

父母肯定也是瞭解我的社會經驗之淺的,因為我還沒有做過火車,沒有做過長途班車,準備到時候開學的時候父親送我去上大學。後來 在暑假裡面,我陸陸續續的聯繫到了另外幾個也在當年考上那所大學的學生,最後就決定我們幾個人組團去上大學,不讓父母去送了。假如當時沒有遇到這樣幾位學生的話,當時估計就需要爸爸去送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沒坐過火車、社會經驗尚淺。


饕餮視聽


首先,我覺得並不是學生讓父母陪同到學校報到,而是很多父母執意要送孩子去學校報到。我也並不覺得這是什麼不成熟的行為,父母能夠參與孩子大學報到的第一天是一件很好的事。



相反,有些父母因為工作時間忙而不能陪同孩子一起去報到是會後悔的。讓孩子一個人去面對那些人山人海,一個人拖著行李。或許有些人會說,孩子到了大學就應該學會一個人做一些事,確實是這樣。但你應該陪他們一起去報到,鋪床、整理東西這些事可以交給他們自己做,這樣看著孩子邁入大學的大門不應該一件很值得紀念的事情嗎?



或許有些家長覺得,送孩子去大學報到可以當作是一次家庭旅行,我覺得很值得提倡。一家人一起去孩子未來要生活四年的城市先看看,順便帶孩子提前去校園裡轉轉,感受一下大學校園。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在孩子去大學以後,就不能常常回家了。父母想要送孩子去上學也是常理,能陪孩子走久一些就多走幾步。因為以後的日子,父母就不能常常陪伴在孩子身邊了,以後就需要他們自己走了。



總之,孩子能夠步入大學的大門是全家都感到開心的事,至於要不要送孩子去報到,每個家長的思想不同。對此,你是怎麼看待的?更多問題歡迎關注交流,成長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許悠然


這個問題可能是站在某些孩子的角度問的,其實作為父母來說,第一次上大學,無論多忙,無論學校遠還是近,都是要送的,這和孩子是否有獨立性無關!又不是每次上學都去送,何談獨立性不強?

父母堅持去送孩子,首先也主要是心理原因!兒行千里母擔憂,只有父母親自去看看學校、看看宿舍、看看舍友、看看食堂,父母才能放心,畢竟這是孩子真正意義上的“出遠門”;再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對於多數孩子來說,還是有一些焦慮的,這個時候如果去了宿舍,看到別的父母都送來了,給收拾床鋪,而你只有一個人在那裡坐著,心理上是不是有點不舒服呢?

其次,第一次上大學,不管現在如何方便,免不了要帶一些生活用品,有的甚至還要帶大包小包一大堆,自己無論是坐車還是到學校報到,肯定十分不方便,所以父母陪同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最後,父母也想借此機會出一次遠門!很多父母,尤其是農村的,捨不得出遠門,沒有旅遊的意識,所以很少出遠門,藉著這次機會,要趁機到孩子大學所在的城市轉一轉,也是不錯的想法。

當然,父母不去送的,也有很多,其中有各種原因,有些可以理解,但是其有兩種類型的學生,我也見過,我覺著是不可以接受的:

一種是個性很強,甚至是叛逆的孩子!個性強的孩子,獨立性一般也強,但是獨立性不等於個性。其實,現在很多孩子,獨立性都比較強了,比如很多高中生高考完就自己或者和同學結伴旅遊了,這都是獨立性增強的表現;但是,有些孩子個性很強,甚至可以說有些叛逆,他們認定的事情,不管父母怎麼想的,也都不會妥協,所以,這種類型的孩子可能不會同意讓父母陪同到學校!

一種是自尊心很強,甚至有些虛偽的孩子!有些孩子不想讓同學看見自己的父母,不想讓同學瞭解自己的家庭,所以也可能會拒絕讓父母陪同。

龍應臺在《目送》中的這一段話,能淋漓盡致的反映出父母對孩子愛,雖然整句話中並沒一個愛字,因為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愛,愛的深沉、愛的真實,讓我們一起來拼讀一下吧:

“他在長長的行列裡,等候護照檢驗;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著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終於輪到他,在海關窗口停留片刻,然後拿回護照,閃入一扇門,倏乎不見。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希望所有的孩子能理解父母的愛,無論父母能否去送你上大學!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高中教學和高考研究,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每到大學開學季,我們都能看到許多家長陪著自己的孩子去大學報道。可能很多人對這種現象都有疑問,為什麼孩子都這麼大了,還需要父母陪著去大學?

其實有很多大學生在上大學之前,都沒有出過遠門,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學校學習,即使放假了還要去輔導班補課。如果家庭條件好一些的,可能父母在閒暇時間會帶孩子去其他城市或其他國家旅遊。

對於一些家庭條件一般的學生來說,可能大學就是去過的最遠的地方了。所以許多準大學生還沒有能力自己去學校報道。他們之中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坐車,怎麼去學校,怎麼辦理各種手續,人生地不熟的,社會經驗也不足。

父母也會擔心他們被騙,或者迷路,所以,都會陪孩子一起去報道。再加上有很多學生都是在其他城市上大學,離家遠。一般開學都會帶很多行李,特別像女孩子自己可能拿不動行李,家長肯定更擔心了。而且女孩子自己一個人出遠門也不太放心。

另外,很多家長其實非常開心自己的孩子能夠考上大學。特別是有些父母自己沒上過大學,就非常想看看孩子以後上大學的地方。孩子苦讀12年,家長也操心了12年,當然也想去看看這12年的碩果如何。

再加上很多父母其實自己都不怎麼出去旅遊,也沒去過其他城市,所以就當自己去旅遊一趟了。很多父母其實是非常樂意送孩子去大學的。

在我看來,父母送孩子去大學,其實不是特別誇張的事情,也不需要把這些事情想的太嚴重。送孩子去大學,其實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全家可以一起去其他城市看看。

再者,孩子上大學之後,就不能和父母經常在一起了,日日陪伴在自己身邊的孩子,突然就要自己獨立生活了,父母肯定也是捨不得的。父母送孩子去大學報道,更像是一種神聖的儀式或者說是一次鄭重的告別。

孩子終於要自己獨立飛翔了,迎接他們的是嶄新的人生。而父母可能也是最後一次送孩子去上學了。於孩子於父母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在我看來父母送孩子上學無關孩子獨立不獨立的問題,更表現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END——

那麼大家怎麼看待這樣的情況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大一新生開學報到,有很多都是父母送到學校,其實這也無可厚非。畢竟孩子就要遠離父母獨立生活,在此之前沒離開父母,生活能力不強。做為父母送孩子報到,一方面孩子獨自出遠門不放心,另一方面也可到兒子的大學去看看,甚至順便去旅遊一下。


但其實也有不少孩子是獨自報到的,不說孩子有多獨立和能幹,是由各種條件限制不得而為之。我們家都是自已去上學的,其實也都不是很情願,但沒辦法。

1985年,我姐17歲去西安上大學,從家到西安沒有直達火車,需要在鄭州火車站轉車。一個從沒出過遠門的農村女孩獨自坐三十多小時火車去上大學,父母是不放心的。但限於經濟條件,來回車費付不起,也是很無耐。讓一個女孩自己帶著行李出發,在鄭州火車站轉車時又是晚上,她真的很無助的。


1990年,我也是自己坐二十多小時火車去的鄭州上大學,到鄭州已是晚上12點。做為男孩,也就無所謂了。

去年,兒子高中畢業去加拿大上學,我們也沒去送,是在多倫多轉機。說實話,我們也是很不放心,從入關,到拿學籤,再到轉機,就是我自己去都有點搞不清,更何況是沒什麼經驗的孩子。儘管有些波折,但兒子還是獨自完成了各項λ境、轉機及入學手續。這也是他走向獨立的開始,不可能永遠在父母的庇護下生話吧。


不要送孩子上學,取決於各人的選擇,送去上學可以更安全,不送去可以鍛鍊孩子獨立能力。當年你是自己去大學報到的嗎?現在你會去送孩子到大學報到嗎?請留言評論、轉發。


良心老師


其實我個人認為這並沒有什麼不好,不能據此說明大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差。

第一,大學新生報到所需要帶的行李物品確實太多,自己一個人的話很難收拾妥帖,需要父母幫助進行,如果自己一個人的話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裡沒有親近的人確實很難過。其次即使學生不主動要求父母陪同報到但是大部分父母還是會和孩子一起來,除了放心不下孩子之外也想來看看自己孩子辛辛苦苦考入的大學的環境,或者順便來一次旅行。所以全國的高校幾乎在開學季都會有一大批“護送大軍”來陪自己孩子,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

但是學校或者媒體社會似乎都對這種想象持反對態度,原因無非就是我上邊所說的這些原因:不要溺愛孩子、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等等,但是我覺得獨立自主能力是需要一點一點培養出來的,高中的應試教育導致大部分學生這一方面能力較差,所以需要一段時間的過渡來適應。父母是否陪同孩子並不是關鍵,關鍵是父母是以一種什麼方式或者目的來陪同孩子。如果是單純關心孩子想來看一下孩子的生活環境那就無可厚非,但是如果父母是去給孩子當保姆的話那就不合理了。

孩子上大學可以說是絕大部分中國家庭裡最重要的大事之一,父母們十幾年來起早貪黑,吃苦耐勞就是為了讓孩子能讀一個好的大學有一個好的人生,所以在開學報到時陪同孩子一起來我認為並沒有什麼不妥。

智聯校園 徐浩然學生回答

智聯校園是智聯招聘旗下校園人才交流與大學生職業發展招聘中心,旨在幫助大學生更快更好成長,如果想加入我們結識更多優秀大學生,可以私信留言,智聯校園期待你的到來。


智聯校園


都上大學了,為什麼還讓父母陪同到學校報道?

我可以很肯定的說,那些陪同孩子報到的父母與不是處於對孩子的關心!這個,跟孩子能不能獨立沒關係……

我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型的,小學就能買菜做飯,到了直到上高中我父親開學報到第一次送我上學(小學初中都沒送過都是跟同學一起去的),別人家的家長又是掛蚊帳又是整理衣物……我家老大隻是坐著看我自己收拾,整個高中因為我的原因我家人只去過這一次——即便是高考也沒去學校給我打氣什麼的。

上大學報到我自己去從“技術”角度看沒有一點難度,但是父親還是也給自己買了一張票,於是就有了我整個大學期間唯一一次坐的臥鋪上學、回家。

二十多個小時的路上我們爺倆兒習慣性的沒啥太多交流(我們都是喜歡做事兒而不太喜歡多說什麼的人)。傍晚到的學校,收拾利索(跟高中一樣,還是他看著,我自己處理)之後我們爺倆兒一起在校門外的美食節吃了大學期間的第一頓飯———籠籠肉+米線。父親住在招待所,合住的那種。

第二天就集合開始軍訓了,我們一個個換上軍裝,在輔導員的喇叭聲中找到各自的隊伍,爸爸媽媽們遠處觀望著,然後大家一起走去操場,正式開始軍訓。

校園內的第一頓飯是我們父子在食堂吃的。

下午父親就回家去了。

而我則開始了自己的大學生活。

這是我的家人在我整個大學生活中唯一的一次出現在校園。

再往後我跟他們說來這邊玩玩吧畢竟是著名的旅遊景點,然而父母從來也沒去過———沒錯,跟大家想得一樣,他們就是為了省錢!不捨得花這個錢!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更希望是爸爸媽媽一起送我去上學,而且我們可以提前幾天出發,然後一起逛逛,然後一起看看我即將生活多年的地方,吃的怎樣、住的怎樣、購物方便不方便、舍友相處如何……

這些跟我是否“獨立”沒關係。

人,在某個階段,總是急於試圖想證明自己長大了,卻無視親人的關愛,甚至沒有看到他們的失落、不捨、擔憂……從哪一刻開始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將徹底的離自己生活越來越遠了……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題主所提這個問題有點意思,你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孩子讓父母把自己送到大學,事實如此嗎?恰相反,是父母不放心孩子,非要主動送孩子去大學報到的。如果不信的話,可以去調查一下,看看有多少孩子本來想自己去報到,可是父母偏不幹,非要把孩子送到學校,幫著安排好一切才放心返回的。

從年齡上來講,大一新生都已經是成年人了,為什麼還會出現成人而不能獨立現象呢?下面我分析一下原因。

第一,很多家長缺乏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意識。恐怕絕大多數家長在孩子一上幼兒園的那天開始,就已經成了孩子最合格的保姆,所有的目光焦慮都集中在孩子上學和保障上面。只有極少部分家長能重視對孩子基本生活技能的培養,並逐步讓孩子嘗試鍛鍊所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最終擁有基本生活獨立能力。我們都清楚一點,人的觀念往往決定行為,既然沒有培養孩子基本生活獨立能力,也只好“服務”到底嘍。

第二,家長對孩子從放手到放心,需要多年的歷練。從很多送孩子去大學報到的家長心裡,無非擔心孩子安全問題,還有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既然明知道這些,為什麼不從小培養孩子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呢。如交通安全教育和訓練,預防預防拐騙的教育和訓練,方向的辨別教和練,乘車(船、飛機)的方法和實操訓練,結伴同行的注意事項,個人物品的管理訓練等等。其實細想起來,很多家長都帶過孩子出門旅行過,這不是最好的教學時機嘛,遺憾的是大部分人都沒有留心過。

第三,送孩子到大學報到,不是孩子無能而是家長的無能。既然孩子已經成人了,那家長就該有放孩子單飛的意識和觀念,絕不能處處為孩子提供保護傘和充當保姆角色。否則,孩子上了大學,失去連續的監督和管理,自控力能力弱,不就輕易失控嗎?如現在很多大學生在學期間,上課的曠課、玩手機遊戲、下課後吃喝玩樂、晚上不願意睡早晨起不來、掛科等,這些都是因為家長沒有多年連續培養孩子自我管理好習慣造成的惡果,沒有自律意識的大學生,在大學裡能學到多少真本事,畢業即失業就順理成章了吧?想想這一切,是孩子無能,還是家長的無能!

我不知道通過上述分析,是否戳中某些家長的痛點,如果你不培養孩子做人做事的好習慣好品質,將來你的孩子即便大學畢業了,恐怕你還得繼續當保姆,甚至讓孩子啃你的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