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回收利用推進加速 企業名單徵求意見

2018年7月27日,按照《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和《新能源汽車廢舊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公告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工信部就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企業名單(第一批)予以公示,名單包括格林美、華友鈷業等企業。

電池回收利用推進加速 企業名單徵求意見

電池回收利用推進加速 企業名單徵求意見

進入第一批企業名單的企業有五家,包括衢州華友鈷新材料有限公司(衢州華友)、贛州市豪鵬科技有限公司(贛州豪鵬)、荊門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格林美)、湖南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廣州光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華科技)。

公開資料顯示,衢州華友為華友鈷業控股子公司。成立於2002年的華友鈷業,是一家從事鋰電新能源材料製造、鈷新材料產品深加工及鈷、銅有色金屬採、選、冶業務的高新技術企業。作為中國最大鈷產品供應商,華友鈷業的業務從最上游鈷鹽領域向下遊不斷延伸,並通過與入股天津巴莫、合作LG化學、收購韓國鋰電池循環利用公司TMC等方式,不斷加速產業鏈佈局。根據華友鈷業2017年年報顯示,衢州華友總投資2.88億元,可處理鈷酸鋰廢舊電池8500噸/年,三元電池廢料5.6萬噸/年。

贛州豪鵬成立於2010年,主要業務為利用廢舊新能源動力汽車電池及鎳氫、鋰電池生產高純度電池原材料,是國內最早從事二次電池再生資源回收及加工利用的新型環保高新技術企業之一,主要產品為硫酸鎳、硫酸鈷、氯化鈷。2017年3月初,贛州豪鵬與北汽新能源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在動力鋰電池回收領域開展合作。目前該公司具備一萬噸的廢舊電池年處理能力。公司兩萬噸鋰離子電池三元材料前驅體項目正在快速推進中,預計2018年廢舊電池的年處理能力將達到三萬噸以上。

格林美成立於2001年,是中國開採“城市礦山”資源、再生資源行業和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行業的第一股,客戶群體涵蓋SAMSUNG SDI、寧德時代等企業。目前格林美在全國已經建立6個拆解回收中心,也成立了第一條動力電池的拆解線和建立了正極材料生產的智能製造車間。此外,兩條動力電池包及梯次利用自動化生產線也已經投入運行,可適用於18650、21700和26650等車用圓柱型動力電池系統製造,年產可達1GWh。

湖南邦普成立於2008年,隸屬於邦普集團,後者為寧德時代控股子公司,主要業務為電池循環、汽車循環以及新材料三大產業板塊。邦普集團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廢舊鋰電池資源化回收處理和高端電池材料生產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其生產出的產品已為寶馬、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企業提供原料。在新能源汽車回收領域內,邦普集團同時為寶馬、大眾、奧迪、保時捷、雷諾、日產等車企提供動力電池回收處理和資源化解決方案,並與多家電動汽車整車製造企業簽訂戰略合作關係。

光華科技成立於1980年,2017年開始切入鋰電池生產領域,目前已有0.1萬噸/年的三元前驅體產能;1萬噸/年磷酸鐵、0.5萬噸/年磷酸鐵鋰的產能在建。未來鋰電池材料業務將包括三元前驅體及三元材料系列產品,磷酸鐵及磷酸鐵鋰系列產品,鈷鹽、鎳鹽、錳鹽系列產品等。今年5月,光華科技以自有資金設立珠海中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過開展鋰電池的梯級利用、回收、拆解及再製造等業務,加快公司在新能源領域的業務拓展和戰略佈局。

電池回收利用推進加速 企業名單徵求意見

在政策激勵下,我國動力電池需求量呈爆發式增長。與此同時,動力電池回收已刻不容緩。市場普遍預計,2018年將迎來第一個動力電池報廢高峰。2018年-2020年,全國累計報廢的動力電池體量將達到12萬-20萬噸。有更觀點認為,到2020年,報廢量將達到28萬-30萬噸,市場規模有望超過百億元。

市場擴大帶來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存有隱患,一些不正規企業的進入,可能會在造成更大汙染。為促使廢舊動力電池回收走上正軌,自2012年開始,我國相關部門幾乎每年都會發布涉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拆解等方面的政策和指導意見,此次第一批企業名單的發佈,也使得動力電池產業化佈局從政策指導向市場領域延伸,上述五家企業或取得先發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