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鎮」起風雲—澧縣城頭山鎮:「小葡萄」成了「致富果」

「红网」“镇”起风云—澧县城头山镇:“小葡萄”成了“致富果”

「红网」“镇”起风云—澧县城头山镇:“小葡萄”成了“致富果”

城頭山鎮百畝以上規模的葡萄園超過50個

紅網時刻記者 李彩虹 實習記者 錢瓊嬌 通訊員 萬兵 常德報道

秋天是豐收的,田野裡到處是豐收的歌聲,一陣風拂過,遠遠的,聞到了撲鼻的香氣,瞧,那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串掛滿了藤蔓枝頭,正略施粉黛,羞澀地躲在葉子下,隨風搖曳起來了。

「红网」“镇”起风云—澧县城头山镇:“小葡萄”成了“致富果”

王先榮正在葡萄園為記者介紹陽光玫瑰

眼下正是葡萄成熟上市的季節,走進城頭山鎮農康葡萄專業合作社的葡萄大棚中,看到一位“特殊”的工人正在地裡忙著採摘葡萄,來自新疆烏魯木齊的阿里木告訴記者, “這裡的葡萄,又大又甜,比我們新疆的還要好吃,我是專程從新疆趕來學習的。”

澧縣古為澧州,地處洞庭湖西岸,因澧水貫穿全境而得名。城頭山鎮位於澧縣縣城西部,2015年底由原張公廟鎮、車溪鄉、大坪鄉合併而成。境內城頭山古文化遺址被譽為“中華城祖、世界稻源”,將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了一千多年,在其中發現了世界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水稻田。

城頭山鎮葡萄產業起步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目前,全鎮葡萄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主要分佈在張公片區的5個村,百畝以上規模的葡萄園超過50個,葡萄種植戶1100多戶,形成了以黃河葡萄合作社、農康葡萄專業合作社、湘辰葡萄園等葡萄專業合作社為龍頭,200多名葡萄種植大戶為骨幹的城頭山葡萄品牌種植產業,畝平均收入1萬元以上,年產值達到3億元,產品銷到北京、上海、廣東等10多個省市。葡萄種植產業已經成為城頭山鎮群眾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

帶頭人王先榮:30年來只幹一件事

「红网」“镇”起风云—澧县城头山镇:“小葡萄”成了“致富果”

王先榮翻開筆記為記者說明當年種植葡萄的情況

“這一櫃子筆記本都是我最寶貴的財富。30年來,我每天白天工作,晚上就寫工作小結。以前主要寫葡萄的種植技術,比較片面;現在寫得就比較系統化,品種的延伸、花果管理、市場營銷我都會寫。”農康葡萄專業合作社帶頭人、理事長王先榮自豪地說道,這些筆記本見證著我30年來種植葡萄的“風風雨雨”。

「红网」“镇”起风云—澧县城头山镇:“小葡萄”成了“致富果”

滿櫃子的筆記本見證著王先榮30年來種植葡萄的“風風雨雨”

1986年,王先榮在四川峨眉偶然發現了巨峰葡萄。為了學習如何種植,他日夜“泡”在葡萄園,從育種、栽培、整枝修剪、病蟲防治到採摘儲藏都一絲不苟。1987年冬,從四川峨眉學習回來的王先榮帶著2000株巨峰葡萄苗回到家鄉。

當王先榮正準備大展拳腳時,卻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對,父母對王先榮說:“我們這祖祖輩輩都是種水稻、棉花的,你卻來種葡萄。”周圍的村民也是一副嘲笑的態度,認為他“不務正業”。王先榮毫不動搖,認為種葡萄肯定會比種水稻、棉花強。就這樣,王先榮在眾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開始種了七畝巨峰葡萄,在他的細心看護下,葡萄開始掛果,當年就賺了幾萬塊,成為村裡的“萬元戶”。

1992年,嚐到甜頭的王先榮和5個農戶,合夥將葡萄園擴大到二十多畝。當他幹勁十足時,一位“不速之客”正悄然降臨,1993年,葡萄園裡出現了從未見過的黑痘病,王先榮絞盡腦汁已經 “黔驢技窮”。他輾轉找到縣植保站、省農業廳、省農科院的專家,還是束手無策。正當他一籌莫展時,有人推薦他到湖南農業大學的石雪暉教授那裡碰碰“運氣”,功夫不負有心人,帶著石雪暉教授傳授的方案,最終成功治好了黑痘病,葡萄也取得了大豐收。

王先榮不甘安於現狀,1998年,到沿海城市考察時發現,歐亞提子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就萌生出了在城頭山自己種植的想法。回來時途徑長沙,王先榮找到一位在中國南方葡萄界很有聲望的前輩諮詢,他告訴王先榮,南方種不出歐亞提子。王先榮偏偏“不信邪”,2000年,他在澧縣成功地種出歐亞提子,成功地打破了葡萄專家公認的我國南方不能種植歐亞提子的論斷。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單一的品種滿足不了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2009年,王先榮成功引進陽光玫瑰。現在,農康葡萄專業合作社陽光玫瑰種植面積達3000畝,一般畝產優質葡萄2000公斤左右,純收入普遍在4萬元以上,陽光玫瑰已成為農康的主打產品,供不應求。

湖南農康葡萄專業合作社:打造中國南方高端葡萄品牌

“我昨天剛從上海送完一車葡萄回來,今天裝完這一車18噸葡萄馬上又要運往廣州了,那邊老闆催得急,已經賣斷貨了,我現在趁著他們裝車的時候趕緊扒兩口飯,裝完就走。”正在農康葡萄專業合作社等待裝車的司機張師傅告訴記者,他當天上午出發,第二天早上就能到達廣州。“現在,正值葡萄銷售的旺季,我們湖南的冷鏈車都跑不贏,已經緊急調配全國各地的冷鏈車到城頭山來。”王先榮高興地說。

2009年,由王先榮牽頭組建了湖南農康葡萄專業合作社,是集葡萄科研、良種繁殖、生產種植、技術培訓、農資調配、葡萄銷售、葡萄酒釀造於一體的葡萄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現有成員1374名,葡萄基地13576畝,年產鮮食葡萄26000多噸,產值2億左右,成為全省一流、全國領先的葡萄產業合作社。被湖南省政府批准為湖南省葡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品牌葡萄遠銷各地,讓城頭山“南方吐魯番”的名號響徹海內外。

「红网」“镇”起风云—澧县城头山镇:“小葡萄”成了“致富果”

王先榮正在把關葡萄冷藏前的最後一道環節

“大家看到葡萄賣得好都搶著做,因為各家的葡萄標準不一,所以價格懸殊大,形成惡性競爭,結果誰都賺不著錢。”王先榮告訴記者,經過多方商議,我們決定由政府引導,合作社運作,對葡萄產銷實行統一指導、統一種苗、統一技術、統一肥料、統一採購、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的“八個統一”模式經營。古大堤村的廖永紅就是合作社成員之一,他笑著對記者說“我之所以加入合作社,是因為技術、銷售都不用自己操心,比自己單幹強多了。”

葡萄產業的發展不僅帶動了全鎮的經濟發展,還解決了不少當地人的就業問題。“我很感謝這份工作,現在我一個月三千多,已經可以保證我們一家人的基本生活了。”農康葡萄專業合作社的包裝工張么妹說道,張么妹女兒難產去世,留下一個外孫需要撫養,老公患病需要長期靠藥物來支撐,一家人舉步維艱,張么妹成了家裡唯一的勞動力。原本她對生活已絕望,但合作社的這份工作讓她重燃生活的希望,現在她在合作社已經工作四年了,長期穩定的收入讓張么妹一家的生活已步入正軌。

「红网」“镇”起风云—澧县城头山镇:“小葡萄”成了“致富果”

現場檢測城頭山巨峰葡萄的甜度

“下一步,我要打造極品葡萄,讓中國葡萄走向全世界。”王先榮信誓旦旦的對記者說道。未來,農康葡萄專業合作社要打造中國南方高端葡萄品牌,建立一套高規格生產標準,成為聞名世界的科技創新品牌。

城頭山:建立葡萄特色小鎮

「红网」“镇”起风云—澧县城头山镇:“小葡萄”成了“致富果”

湖南神州莊園葡萄酒業內的葡萄酒堡

“一畝葡萄十畝稻”,葡萄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澧縣歐亞種提子早、中、遲熟搭配均衡,能有效保證7-11月份均有鮮果上市,一般畝產優質葡萄1600公斤左右,純收入普遍在1萬元以上,相當於種植普通水稻的20倍、棉花的8倍。正是由於有很好的經濟效益,葡萄產業得以在城頭山鎮得到廣泛推廣。

城頭山鎮新建了全國規模最大、有2000多個品種的葡萄種質資源圃,年產3000噸的葡萄酒廠,儲量500噸的氣調冷庫,佔地318畝的葡萄休閒農莊,形成以葡萄鮮果銷售為主,以釀酒加工、葡萄園採摘觀光為輔的生產、加工、服務配套於一體的經營模式。

“城頭山離市區又近,娛樂活動也多,小孩子還可以現場體驗摘葡萄,我們週末有時間都會過來玩。”正在城頭山休閒農莊休假的李女士開心地說。現在,澧縣城頭山休閒農莊,已經成為常德市農業高品位生態旅遊基地之一,備受廣大市民歡迎。

據城頭山鎮黨委書記張鼎介紹,城頭山鎮引進社會資本正在投資建設的黃河村冷鏈物流基地,預計今年8月底一期冷庫全面投入使用。該基地可對全鎮葡萄及其他農產品提供保鮮、儲藏、轉運服務,直接解決200人就業,使1000個以上農產品生產大戶受益,戶均增收在2000元以上。

資料/紅網時刻

THE END

「红网」“镇”起风云—澧县城头山镇:“小葡萄”成了“致富果”
「红网」“镇”起风云—澧县城头山镇:“小葡萄”成了“致富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