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李隆基太蠢,安史之亂哪裡會打8年,李光弼直接能搞定

自唐玄宗裡隆基改革府兵制為募兵制之後,大唐軍隊就開疆拓土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軍事力量,在唐軍內部最後分化為兩隻主要的軍事集團,一個是向西對抗吐蕃與西域的軍事集團,一個是向東對抗契丹與漠北的軍事集團。最後東部集團的安祿山造反,而西部集團也就自然扛起了對抗安祿山的使命。

要不是李隆基太蠢,安史之亂哪裡會打8年,李光弼直接能搞定

在對抗安祿山的戰場之上,自西域而來的大將們指揮著主力部隊在潼關阻擋安祿山大軍西進,而在朔方軍這支偏師則在山西負責襲擾安祿山大軍的後方—河北地區。朔方軍在之前的對外戰鬥之中聲名不顯,但是今後幾十年的大唐軍事舞臺都將會是他們的,他們是大唐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的國家柱石。

太行井徑

金邊銀角是圍棋的術語,在中華這個大棋盤之上山西就是連接關中與河北這兩個金邊的銀角,朔方軍就是要從山西出發經太行山脈直達河北—叛軍的大本營。那麼他們要從哪裡走才能翻越太行山脈到達敵人的大本營呢,答案只有一個—太行八徑。

要不是李隆基太蠢,安史之亂哪裡會打8年,李光弼直接能搞定

太行八徑自古有名,這是山西地區通往中原地帶的交通要帶,朔方軍節度使郭子儀統帥的朔方軍是大唐軍隊之中最接近山西的部隊。從太行山的井徑出發就可直達河北地區,河北就是叛亂的安祿山大軍的大本營,不論朔方軍戰果如何,只要出兵井徑就會給安祿山叛軍帶來腹背受敵的威脅。

郭子儀選擇派大將李光弼出井徑直插安祿山的腹心之地,可是自古太行八徑崎嶇難行是易守難攻的要地,李光弼的出征很有可能意味著一場血腥的攻防戰。幸運的是當時河北已經傳來了地方官員領導的討伐叛軍的活動,坐落在井徑之口的常山郡也反抗安祿山大軍,李光弼只要加速出井徑就可以支援義軍直接奪回河北之地。

出兵井徑

要不是李隆基太蠢,安史之亂哪裡會打8年,李光弼直接能搞定

李光弼率步騎一萬,弩手三千人出井徑到達了常山,但是他還是來晚了一步,常山與河北義軍多被安祿山部將史思明所殲滅。常山之民仍然是心向唐氏的,在聽聞唐軍到來的消息之後就將殺掉城中胡兵捆著叛軍將領安思義來見李光弼。

李光弼再見到安思義後就以饒他不死為籌碼得到了關於史思明的第一手的情報,史思明只在距離不過兩百里的饒陽,必須快速進城否則在史思明胡騎攻擊之下滅亡只是時間問題。李光弼搶先入城佔據了常山,準備利用城池來抵擋前來的史思明。

在聽聞常山失守之後,史思明立刻殺向常山,不過一日就率領自己的兩萬騎兵主力到達了常山城下。李光弼派遣步兵五千人出東門直面敵人的騎兵部隊,雖然在騎兵直接衝擊步兵方陣會造成重大傷亡,可是此時的史思明部隊展示出了極強的戰鬥作風,誓死不退一定要將東門拿下為主力部隊打出一條路來。東門不能丟,李光弼帶來的弩手排上了用場,在城牆之上的弩手居高臨下射擊終於將敵人部隊逼走。唐軍必須主動出擊才能為自己贏得更大的生存空間,唐軍將部隊分為兩部分,一千弓弩手分為四隊成分段式射擊方式駐守道北,五千步兵臨河列長槍陣與弓弩手互為呼應在道南直接堵住了敵人前進的道路。

當日夜晚唐軍在村民的報警之下又發現了自饒陽來的五千人,李光弼直接率兩千人去偷襲敵人,恰逢敵人在做飯休息,李光弼不費吹灰之力就全殲了敵人。李光弼在常山站穩了腳跟與史思明形成了對峙局面。

要不是李隆基太蠢,安史之亂哪裡會打8年,李光弼直接能搞定

史思明只有常山九縣中的兩縣,看上去處於弱勢,可是史思明的兵力仍然還是比李光弼要多。對於新打下的七座城池,李光弼每個都派出三百人駐守,而且他的後勤供給完全要從後方經井徑送達常山,太行山脈本就崎嶇,戰爭是個燒錢燒物資的玩意,這給了李光弼極大的壓力,他現在是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史思明卻能高枕無憂,畢竟身後就是范陽大本營補給充足,自己以靜待動以逸待勞等待李光弼,時間與飢餓自然會將勝利帶給他。當然史思明也沒有安靜的等待,主動出擊才是王道,他派出了騎兵部隊直擊李光弼的要害—後勤。

雙方相持四十餘日,李光弼先沒了糧食,史思明的騎兵還在曠野上游蕩,李光弼派出車輛五百去運送補給。這五百輛車都是擁有很強武裝的,每輛車的駕駛者都要穿甲冑,還要配備上兩名弓弩手同行,不止如此車馬還要形成陣型才能運輸糧草物資阻擋史思明的騎兵部隊。這樣下來李光弼手上的兵馬是越來越少,常山這樣下去會成為李光弼的葬身之處,必須補充兵馬,不然常山失守不過是時間問題。

求援吧,我李光弼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的背後擁有大唐王朝,有朔方軍,有郭子儀,我打通井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現在就等郭子儀大軍一到就可以直擊史思明。四月,郭子儀率十餘萬大軍自井徑與李光弼匯合於常山。唐軍現在對史思明有了絕對的兵力優勢,史思明的末日已經到了。

朔方軍直擊史思明駐紮的九門,雙方戰於九門城南,史思明兵力優勢已經喪失,他稍與唐軍接觸之後就向博陵逃竄。河朔之民早就深受史思明的殘暴荼毒,一時之間唐軍開疆拓土大有收復河北之勢,現在也只剩下了史思明困守博陵,只要拿下史思明,河北這個叛軍大本營就會回到大唐的手中,安史之亂也就徹底告終了。

可是很快就傳來潼關失守的消息,強大的唐朝西方面軍集團就這樣莫名其妙的被消滅了,郭子儀的朔方軍也不得不放棄剛剛收復的失地,從井徑撤回關中去支援剛剛登基的唐肅宗,奪回帝國首都,長安城。

本來安祿山的老巢可以攻下,一旦攻下,失去後方的安祿山很快就會面臨覆滅,也不會有8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可唐玄宗李隆基急於求成,逼迫在潼關的哥舒翰強行出擊,結果大敗,唐軍主力毀於一旦。李隆基的錯誤讓安祿山獲得了生機。

本文作者 :屯墾西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