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歷史上紫陽茶市人物素描(二)

上次說到安康茶市的四種具體參與者,今天講述其餘幾種:

五是牙子客。他們不直接參與買賣,而充當中介人。每集數十,憑他們驗茶的本領、對茶市場行情的準確把握和如簧巧舌,撮合雙方,使生意成交。紫陽牙子客用行話說價,袖籠內捏手定價,顯得古怪而又神秘。常用行話是:列(一),醜(二),斜(三),察(四),碾(五),涉(六),跳(七),靠(八),落(九),強(十),甘蘭(十ニ),枯林(十五),漫(二分之一)。茶葉叫“黃湯子”。一方說“黃湯子察碾一斤”,即報價每斤4元5角。另一方說“斜跳”,即還價3元7角。牙子客撮合成交,由買方按每斤3角左右付給牙子客手續費。因是買方付手續費,牙子客談價時自然要偏向買方,虧賣方。這是令人厭惡的食利者,但茶市又不可缺少;所以此行當不僅存在下去,而且各集鎮都有幾個小有名氣的牙子客。

安康歷史上紫陽茶市人物素描(二)

六是外地茶商,稱之為“茶客”。外地茶商有關中客、漢中客(包括城固、西鄉)和西北客。西北客以甘肅為主,還有寧夏人、青海人、有藏胞、有回民。西北客購茶用現金、鹽巴、毛氈、皮貨、藥材等。他們買茶的特點一是給的價高,西北客擁入紫陽茶市,茶價可哄抬到比原價高出五六倍;二是以買粗茶為主。

安康歷史上紫陽茶市人物素描(二)

七是揀茶工,多系集鎮婦女。大的茶行臨時僱的揀茶工多至百人,全縣臨時操此業者數以千計。茶葉經撿擇分出粗細可提高等級,賣個好價。每日每工可揀25公斤左右。毎逢茶季揀茶工雖算不得活躍人物,但人數眾多。不少人專操此業以養家餬口。

安康歷史上紫陽茶市人物素描(二)

八是運茶工。水上有茶船太公及水手,或背纖西進,或蕩槳東流。上漢口,下河ロ。有時一次出港20餘號茶船,白帆連成一條線,蔚為壯觀。陸運則靠腳伕,紫陽俗稱“背佬二”或“背二哥”他們成群結隊,用背架子馱著高煊煊的茶包,三步打杵,艱難地在山道上跋涉。一般是天明登程,傍晚投宿,日行不過三四十里。也有挑夫,扁擔又寬又長,兩頭擬起,茶包捆於兩頭如舉重石擔,俗稱“挑高肩”。他們是茶市的苦力,吃大苦、耐大勞的生活最底層的人物,每年百多萬斤茶葉就靠他們揹負肩扛轉輸於車站、港口。茶商為了搶價錢,新茶上市便僱他們取道秦嶺由捷徑奔西安,日夜兼程,那艱辛更可想而知這些運茶工各集鎮都有,少則幾十,多則百餘人此外,:茶市還有開茶館的、說書的、雜要的、賣狗皮膏藥的,還有收稅的、巡街的,一個“茶”字使集市五花八門處茶市就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