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的防腐、防水、防盜,做得相當的考究,難怪會保存如此完好

曾侯乙墓為大型豎穴木槨墓,方向正南。發掘時,殘存墓口東西長21米,南北寬16.5米,總面積220平方米。

曾侯乙墓的防腐、防水、防盜,做得相當的考究,難怪會保存如此完好

曾侯乙墓

墓坑開鑿在紅色的沙礫岩之上,坑壁垂直,修削比較規整。墓坑內置木槨,木槨四周與坑壁空隙最窄的地方約20釐米,最寬的地方約70釐米,填木炭。

槨室頂上鋪木炭10~30釐米,並夯實。估計木炭總量重在12萬斤以上。木炭之上,鋪10~30釐米厚的青膏泥,較細膩。

青膏泥之上,黃褐土與青灰泥相間疊壓,層層夯實。夯層厚15~20釐米,夯窩直徑4-6釐米。這層夯土厚約2.5米。

再上,整個墓坑鋪滿一層略微加工、形狀不同和大小不一的石板。石板長1.5~2.5米,寬0.8~1.5米,厚0.2-0.5米。石板之上直至墓口,填五花土,並夾有青灰泥,亦經層層夯實。

我們無法想象,曾侯乙墓的封填如此的頗費周折,到底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正可謂“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但是青膏泥和木炭均是很好的防腐材料,石板和夯土均是防盜的較好辦法,不難看出防腐、防盜、防水在曾侯乙墓中已經做得非常考究。

曾侯乙墓的槨室分為東、西、北、中四室,其中北室和中室在一條中軸線上,西室與中室並列但略短小,東室與其他各室的方向不一致,而且比其他各室略高,各室之間用牆隔開。

北室、中室、西室的蓋板是東西向鋪蓋的,東室的蓋板是南北向鋪蓋的,共有47塊,都為長方木料。北室上蓋10塊,每塊長5.6~5.8米,寬0.5~0.6米,厚0.5~0.55米;東室上蓋16塊,每塊長6~6.15米,寬0.55~0.7米,厚0.55-0.6米;中室與西室上蓋21塊,其中18塊是兩室合鋪的,每塊長9.4-9.8米,寬厚均為0.5~0.55米。

槨底板的鋪法與蓋板鋪法一致,底下沒有用墊木,也未鋪木炭及青膏泥。槨室外壁和隔牆均用長方木料壘成,隔牆底部都有一個高0.5米、寬0.4米的方洞,作為各室之間的通道,也就是門的象徵,以供死者靈魂出入。

整個槨室共用木料171根,約380立方米。中室南北長9.75米,東西寬4.75米,深3.3米,放置禮器、樂器。南部主要放置青銅禮器,編鐘置於西邊與南邊,編磬置於北邊,東邊放有鼓、聯襟大壺和冰酒鑑等,中部放有一些漆瑟、笙、篪。

西室南北長8.65米,東西長3.25米,深3.3米,放置陪葬棺13具。北室南北長4.25米,東西寬4.75米,深3.15米,主要放置兵器、車馬器和竹簡。東室比其他各室略高,為墓主人的棺室,東西長9.5米,南北寬4.75米,深3.5米。

墓主漆木棺置中部偏西,呈南北向,東部有陪葬棺6具,西部有陪葬棺2具。緊靠主棺西側,在通往中室的門洞處,置狗棺一具。東室內還出土一些兵器、樂器、漆器和金器。

墓主棺有內外兩層。外棺長3.2米,寬2.1米,高2.19米。棺身為10根銅立柱嵌10塊同樣高度的木板構成,木板固定於底板四周的銅框上,棺蓋嵌在銅框架上,四周侈出12個銅紐。棺底有10個高14釐米的圓形蹄足。北端足擋板右下方有一長方形小門,高34釐米,寬25釐米。棺外周身以黑漆為地,繪硃色、金黃色花紋紋飾主要為漩渦紋、變異雲紋。內壁髹朱漆。內棺長2.49米,寬1.27米,高1.32米。外表以朱漆為地,用黃、黑色遍飾彩繪花紋,圖案繁縟,主要有龍鳳、神獸、怪鳥、竊曲、窗格紋等。在頭端及兩側的窗格紋的兩旁,有持雙戈同柲或雙戈戟的神獸像,當是用來表示守衛的武士。內壁髹朱漆。

墓主人的屍體置於內棺,頭朝南,原用多層絲織物包裹。屍體和絲織物已腐爛,留下骨架。骨架上下左右遍是玉器、角器、骨器和小件金器等,共300多件。在內外棺之間,也還有一些玉器和骨器。

除了墓主棺外,曾侯乙墓還擁有21具陪葬棺,棺外形是弧形或基本弧形以及方形或基本方形。內壁均髹黑漆,外壁均以黑漆為地,上繪紅彩。兩側的圖案主要有三種:一種以幾何紋為主,一種以雲紋、鱗紋為主,一種以雲紋為主。兩端的紋飾,頭端多有田字形窗格紋,足端多為雲紋。蓋面沒有花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