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传奇——维京人美洲历险记

北地传奇——维京人美洲历险记


1492年10月中旬,哥伦布登上了一座属于巴哈马群岛的岛屿,将之命名为圣萨尔瓦多,从此新航路进一步开辟,美洲这一大陆也进入了欧洲殖民者的视野。而早在哥伦布到达美洲的四五百年前,美洲大陆上便留下了其他欧洲人的足迹——来自格陵兰的维京人。

一、 冰岛和格陵兰: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北地传奇——维京人美洲历险记

格陵兰岛的维京人遗迹

  著名哲人托勒密说过,地球上极北地区是世界的终点,也是人类力所能及的最远处。这一论调并不能束缚维京人。维京(Viking)这个词的来源众说纷纭,主流说法是源于古斯堪的纳维亚语,意为"海盗袭击,掠夺行为",泛指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掠夺者。他们既是残暴而狡诈的海盗,又是漂泊在北方海洋上的探险者。

  公元9世纪中叶,一个迷航的挪威人纳多德以外地发现了只有冰原与冻土的新岛屿,其上并无人烟,这便是后来所说的"冰岛"。纳多德归航后将消息传开,很快听到消息的瑞典商人加尔萨便组织队伍去探访冰岛,但他仅仅确认了冰岛的大小,便返回瑞典,只有极少数队员选择在冰岛居住。不过他们并不孤单,9世纪末,挪威人弗洛基试图在冰岛殖民,他的队伍来到了冰岛,但因为干草准备不足,所有动物都没能熬过严寒冬季的饥饿。尽管开头并不顺利,但仅仅在一两年以后,挪威人殷格·亚纳逊便重新来到冰岛,这次成功殖民。

  冰岛充满了火山、冰川、雪原,树木稀少,但海产品十分丰富。岛上居民形成了一种在恶劣环境面前的原始自治模式,没有国王与赋税,自治思想广为流传,只要辛勤劳作,便可自由地生活,由选举产生的长老们负责维持秩序。这种原始的平等对于不法之徒与渴望新生活者具有极高的吸引力,随着流亡者的大量涌入,半个世纪后,冰岛的人口已剧增至1万人——同样也开始面临人口过剩的问题。

  成功殖民格陵兰的冒险家红发埃里克的早年经历并不光彩。在挪威,他因杀人而逃亡冰岛西北,不久,他的奴隶干活时不小心砸坏了邻居家的房屋,红发埃里克又杀死了前来索赔的邻居。再次逃亡的埃里克,又因为口角杀死了一对父子,他遭到了为期三年的流放(冰岛法律,杀人有两种处罚——流放与偿命)。这次,他向半个世纪前一位迷航的挪威水手贡比约恩所描述的存在于传说中的次大陆驶去。很快,他欣喜地发现这一传闻是真的。

  三年后,流放结束的埃里克回到了冰岛,他将次大陆命名为"格陵兰(Greenland)",并极为夸耀格陵兰的富饶。986年,埃里克带着25艘船再次出发,但在巨浪与浮冰的夹击下,只有18艘船成功到达格陵兰。

  移民们看见了格陵兰的景致,不由大失所望——尽管格陵兰非常辽阔(格陵兰是世界上最大的岛),但广阔的内地为冰川所覆盖,且岛屿上缺少植物与铁矿,气候也与冰岛类似。但埃里克在流放其间,的确找到了适宜居住的地方,他率领维京人来到了一处有峡湾阻拦寒冷的海水的地方,众人在此地定居,并将此地命名为"布莱特列",这里可以种植农田,同时北极生物如海豹、海象、搁浅的鲸也在欧洲具有很高的价值。一部分维京人北上建立了西定居点(事实上两个定居点都在格陵兰岛西部,称它们为南北定居点或许更恰当),埃里克成为了东定居点的长老与首富。虽然有难以忍受艰苦返回冰岛的,但也有相当数目的被海豹、鲸鱼的高昂价格吸引的冒险者,与来到冰岛却发现冰岛已人满为患的法外之徒陆续涌入格陵兰。

二、抵达美洲大陆:花气酒香清厮酿

北地传奇——维京人美洲历险记

莱弗的雕像

  据说,格陵兰人在登高远眺时,偶尔会发现西方海平面上隐约可见陆地上空才有的云层。而格陵兰第二大富豪之子比雅尼也曾因前往格陵兰时的迷航——与当年发现冰岛如出一辙——而来到一片树木茂密的陆地上,但他志不在此,很快在顺风出现事回到了格陵兰岛与家人团聚,但他的发现却激发了埃里克父子的兴趣。


  埃里克的长子莱弗·埃里克松,是一个魁梧而稳健的人,他与他的母亲肖希尔德信奉基督教,而埃里克信奉雷神托尔,因此他们的家庭几乎破裂。莱弗聚集了30余人,邀请父亲同去比雅尼所到之处,但出发前埃里克意外堕马,埃里克认为这是不祥之兆,留在了家里。

  莱弗的第一站是一片冰川,他们将之命名为"赫卢兰",意即"寒冰地"便离开了这不毛之地,此地是现在的巴芬岛。他们南下到一片遍布森林的平地,将之命名为"马克兰",意即"森林地",这或许是今天的拉布拉多。再向前,有队员说他发现了葡萄,可葡萄是无法长在这种高纬地的,他们按照队员所指的发现了"酒味浆果",可能是醋栗或蔓越橘。同时被发现的,还有野生小麦与大量鲑鱼。一行人用浆果酿酒,他们愉快地将此地称为"文兰(Vinland)",意即"美酒地",然后在此安营扎寨,他们的营址移在纽芬兰东北的草地湾出土。

  翌年夏,一行人返回格陵兰,但此时红发埃里克已病逝,莱弗不得不再格陵兰子承父业主持事宜,再访文兰的责任则交给了莱弗的弟弟托瓦尔德。

  托瓦尔德轻易地找到了莱弗在美洲的营地,夏天的探险途中,他们发现了一个陌生的木屋,里边有储存食物的痕迹,这显然不是莱弗等人所造。在莱弗的营地度过冬天后,托瓦尔德在沙滩上发现了三个奇怪的土堆,走近看时,是三个独木舟,每个独木舟下有三个当地人,接着双方发生战斗,武器差距过于悬殊,九名土著中,八人被俘杀,而另一人逃走。维京人根据他们的口音将他们称为"斯克瑞林人",也就是"尖叫的人"。

  不久,逃走的斯克瑞林人带着援兵返回,激战中托瓦尔德中箭不治而死,随行者将他埋在文兰,戏剧性的是,他是唯一的死者,而他也曾说过他想在文兰定居。

三、结局:梁园日暮乱飞鸦

北地传奇——维京人美洲历险记

维京人西进图

  回到格陵兰岛的维京人叙述经过,莱弗的弟弟索尔斯坦不愿哥哥客死他乡,于是出发寻找哥哥的遗体,但他未到文兰,已死于海难。虽然如此,格陵兰岛的木材、草场等资源一样对文兰有吸引力,1009年夏,托瓦尔德的遗孀居德里的再婚丈夫托尔芬·克尔塞夫尼在莱弗的支持下再次组织探险,夏末秋初他们抵达文兰,在莱弗的旧址附近度过了冬天。


  第二年夏,他们再次遇到了斯克瑞林人,但这次并未爆发战争,相反发生了一种和平的交易。虽然言语不通,但斯克瑞林人想用皮毛换取维京人的武器,托尔芬当然不同意,用牛奶款待客人。但牛奶的味道吸引了斯克瑞林人,他们心满意足地用皮毛交换了牛奶与红布,而且时常来进行交易。布越来越少,维京人将整块的布割成手指大小的布条,但斯克瑞林人仍愿意用和从前相同数目的皮毛与之交换。

  某一天,这种和谐被打破,斯克瑞林人突然因不明原因袭击维京人,尽管维京人勇敢且具有先进的武器,但斯克瑞林人同样斗志昂扬,而他们的一种奇怪的武器抵消了铁器的差距——他们用投掷器发射球状物"嗡嗡弹",这可能是用麋鹿的膀胱制成的,维京有人死于嗡嗡弹下,惊惧的战士开始逃跑。而斯克瑞林人在见到受惊的维京人带来的公牛时,同样将这种从未见过的动物当成怪物,害怕得不知所措。

  双方都进退维谷时,红发埃里克的女儿,莱弗的妹妹,无畏的芙蕾迪斯力挽狂澜。此时芙蕾迪斯怀有身孕,她高喊"北欧的战士应像杀畜生一样打烂敌人的头,如果我没怀孕,我会做得比你们更好",并用剑拍打自己从衬衣中拉出的双乳,维京战士士气大振,很快斯克瑞林人溃败。

  殖民地保住了,但斯克瑞林人迟早还会再回来,而维京人不久又与另一种怪物——发射毒箭的独足跳人交战。筋疲力尽的托尔芬在冬天结束后回到了格陵兰。

  芙蕾迪斯不愿就此罢休,当年夏天,挪威来了海尔基与芬堡基兄弟,他们愿意提供船只,但要求每艘船的乘客不得超过30人。可到了文兰,双方的关系便破裂了——两兄弟先一步占领了莱弗的营地,而芙蕾迪斯也多带了五个人。后来,芙蕾迪斯与两兄弟交涉,诈称自己想买两兄弟的一艘船回格陵兰,两兄弟同意了。回到营地,芙蕾迪斯寒冷的脚将丈夫冰醒,她谎称自己去与海尔基兄弟讲和,却遭到了殴打,她骂丈夫是胆小鬼。不甘被揶揄的丈夫立刻率众偷袭,睡梦中的海尔基兄弟毫无抵抗便被全部俘获,众人杀死了所有男子,却不愿杀害妇女,于是芙蕾迪斯亲手用斧头斩杀了五个妇女。

  这次内讧,让殖民的人手大减,第二年夏,一行人回到格陵兰,芙蕾迪斯谎称两兄弟留在了纽芬兰。莱弗自然不信,他拷问了芙蕾迪斯的几个部下,他们如实招供。莱弗虽然不忍心惩罚他的妹妹,但是诅咒她和她的子孙。从此维京人再也没有尝试在格陵兰以外的美洲建立定居点。

  仿佛莱弗的诅咒灵验了,1020年以后,文兰的维京据点再也不见于记载。而1200年以后,格陵兰越来越冷,浮冰严重危及格陵兰与冰岛、挪威间的航道,而东欧北部大量出现的皮毛也使格陵兰的海豹皮失去了市场,非洲和远东的优质象牙也让海象牙黯然失色。格陵兰不可避免地衰败了,14世纪,黑死病给予格陵兰最沉重的打击,不久,爱斯基摩人(很可能就是当年在文兰遇见的斯克瑞林人)占领了格陵兰,维京人在美洲的故事彻底画上了句号。18世纪,一位丹麦国王想起自己依稀读过和格陵兰有关的资料,他想去格陵兰的定居点进行宗教改革,可派出的传教士发现,那里已经荒废了三个世纪,除了残存的建筑,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证明当年格陵兰岛维京人在此的存在。

  尽管维京海盗在美洲发生了一系列探索与冒险,但他们并没有统治或奴役斯克瑞林人的能力与意愿,也未建立贸易系统,而他们的航海,也并不是依靠先进的科技,仅仅是经验与巧合的成果罢了,因此,他们在美洲的冒险,虽然传奇,在历史的长河前,仍是如此地微不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