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曼哈顿GDP总量碾压上海,当年售价却低得出奇,仅60荷兰盾!

说起“买地”这种操作,在美国历史上真的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因为美国现在的土地,大多都是通过买卖而得到的,只是说在买卖的公平性与否上面,美国占尽了便宜,所以许多人认为现在的美国简直赚翻了。但事实上,在石化市场崛起之前,美国购买这些土地还是有很大风险的,而且这种并购行为在当时也曾遭到很多人质疑的,只不过我们站在现在美国超级大国的视角来看,这的确是个天大的好买卖。

其实在美国建立之前,这种超级廉价的土地交易就已经在美洲大地上上演了,并且其利润率远超过美国时期的土地并购,令人咋舌,这其中就包含纽约的曼哈顿岛和史丹顿岛。

纽约曼哈顿GDP总量碾压上海,当年售价却低得出奇,仅60荷兰盾!

美国领土并购历史

美国诞生于18世纪中后期,在美国建立之前,北美大陆就已经经历了200多年的殖民历史,欧洲各列强在争相殖民这些土地的时候,就曾想方设法与当土著或者其他殖民者手中“易”得土地,在这个时期的交易才真正称得上是“极度廉价”。

早期的殖民者对北美的统治并没有那么强势,土地交易大多产生在殖民者与土著之间,因为当时的殖民者并不具备碾压土著势力的能力,于是他们便利用双方的认知差距,来愚弄印第安人。

在当时印第安人的意识中,从来没有将土地视为可以买卖的私有财产,而欧洲人则不同,他们利用这个概念差,使用等值物品,来交换当地土地的使用权。再加上早期殖民者和当地土著之间也较为和睦,于是印第安人便认为他们是“租赁”土地,但事实上欧洲人干的却是“买卖”的操作。印第安人完全被蒙在鼓里,所以才能够以价值60荷兰盾的超低价将曼哈顿岛买到手。

纽约曼哈顿GDP总量碾压上海,当年售价却低得出奇,仅60荷兰盾!

在这种截然不同的认知条件之下,1626年,荷兰人成功地用60荷兰盾购买了现在纽约的曼哈顿岛,当时可能没有用到钱,而是用的等值价格的物品,毕竟对于当时的印第安人来说,他们更愿意要货物。可如果真是货物的话,那这些等值的货物肯定又已经被殖民者压榨过一遍利润,其价值将远低于60荷兰盾。

遗憾的是,关于曼哈顿岛的相关交易契约至今并没有完整的保存,仅在荷兰博物馆保存有一张信笺,其中有过关于60荷兰盾买下曼哈顿岛的记录,而距离曼哈顿不远的史丹顿岛的交易明细则较为完整的存留下来。史丹顿岛是纽约市最西边的一座岛屿,面积远大于曼哈顿岛,当时用来换取史丹顿岛的物品明细如下:

“10箱衬衫,10箱红布,30磅粉末(可能是面粉),30双袜子,2件粗呢,一些锥子,10支火枪,30支水壶,25支锛,10根铅, 50个轴和一些刀。”

纽约曼哈顿GDP总量碾压上海,当年售价却低得出奇,仅60荷兰盾!

我们都知道,纽约是当今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的市,而曼哈顿岛更是纽约中的纽约,王者中的王者。根据前两年的资料显示,曼哈顿岛面积虽然只有59平方公里(上海为6340平方公里),人口却有170万万,GDP总量5500亿美元,碾压上海(上海截止2017年GDP总量才刚达到30133亿人民币),人均GDP更是超30万美元,秒杀世界首富卢森堡,仅曼哈顿岛上的产业估值就超过3万亿美元。

那么这么强的一个地方,当时60荷兰盾买来值不值?显然是超值得的,甚至比美国并购的土地更划算。当年的曼哈顿或者是史丹顿岛虽然没有现在这么繁华,但却是荷兰人在北美与当地人做生意的可靠据点,他们跟印第安人交易皮毛等特产,赚取高额利润,并且还会拿出大面积土地来种植小麦、黑麦、大麦、燕麦、荞麦、豆类和亚麻,这又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说到这里不禁有人要问了:当时的60荷兰盾究竟价值多少钱呢?很多人曾声称其价值24美元,但其实这个结果是20世纪初期的汇率算法,如果算到现在,其应该在1000美元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