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4歲讓梨,長大以後確是個不孝子,網友:變化太快!

孔融4歲讓梨,長大以後確是個不孝子,網友:變化太快!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朋友或者是同學家的兒女之內的小孩子非常的調皮。我們平時都會把這種孩子稱為熊孩子,而有時候當小孩子們說出了一些讓人很不愉快的話時,我們通常都會說“童言無忌”。但是誰有說得清這不是對孩子的一種縱容呢?

就像我們小的時候經常聽過的一個故事“孔融讓梨”,相信也不會有人沒有聽過這個故事吧,而且不光是這樣這個故事甚至還被編入了《三字經》。要知道在古代的時候這本書可是有著非常強大的作用,幾乎每一個小孩子在文學啟蒙的時候都是用著這本讀物,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在他長大了之後又有著怎樣的表現呢?

孔融4歲讓梨,長大以後確是個不孝子,網友:變化太快!

孔融從小才思靈敏,善於應答。孔融十歲時,隨父親孔宙去李膺家做客,報姓名時孔融說 “我是李君世交後輩。”主人一看這小孩子口吻大大的,就問你一個小孩子和我有什麼關系?孔融立刻應答說,我家祖先仲尼和你家祖先李耳(老子)不恰是世交嗎?主人無言以對,這時候一個叫陳韙說了一句,“小時候伶俐的孩子,長大了未必精彩(小時候,長大未佳)”。孔融立刻反駁說,看來您小時候一定很智慧了!滿座鬨堂大笑,客人啞口無言。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種小時候就讓人下不來臺的言辭,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是一件好事嗎?成年後的孔融的言談和十歲的孔融如出一轍,別人就要暗暗記在心裡了。

孔融4歲讓梨,長大以後確是個不孝子,網友:變化太快!

大家都知道在說多言錯這一個方面楊修可謂是當家人物了,但是在今天說其實有一個人的功力可以說是並不在他之下,這個人就是孔融。他在我們的印象裡好像就是“孝”的化身,但是他自己可是真真正正的說不上孝。來看看他是怎麼評價自己父母的,標準之大令人受不了。孔融:“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物寄瓶中,出則離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