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好棒!說多了孩子無異於傷仲永

聽說孩子要多誇才有自信,於是很多父母時刻不忘把“寶寶好棒!”掛在嘴邊,親戚朋友誇起孩子來,更是“好帥、好漂亮、好聰明”不要錢的大放送。

“人都是誇出來的,多誇孩子總沒錯”,你也會這樣想吧?

寶寶好棒!說多了孩子無異於傷仲永

你真棒

可是,這麼誇孩子,還真有可能害了孩子。

斯坦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對紐約20所學校、400個孩子用大量實驗,對“表揚”和“鼓勵”做了長期研究。

比如讓兩組孩子分別完成難度逐步升級的拼圖遊戲,一組孩子完成後,會被表揚:“有天分、很聰明”;而對另一組孩子則會給予:“剛才很努力,表現很出色”的鼓勵。

隨著難度一步步加大,差距出現了——被表揚的那組,不願意接受挑戰,也更容易感到焦慮和沮喪;被鼓勵的那組孩子則更自信、更敢於接受挑戰。

當挑戰完成後,兩組孩子再次做了最簡單的測試。結果“表揚組”的孩子分數退步了20%,而“鼓勵組”進步了30%。

看出來了吧, “表揚”和“鼓勵”看上去一樣,但是結果天差地別。

讚揚就像是好吃的糖果,簡單、美味,但吃多了威脅健康;而鼓勵就像米飯,每天吃一些有益無害。

從小被誇聰明的孩子,會覺得先天聰明最重要。他們拒絕挑戰、害怕失去聰明的評價,也關閉了進步的可能性;而被鼓勵的孩子,更喜歡不斷嘗試和努力,去迎接挑戰。

所以,“表揚”這件事到底要怎麼做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什麼要表揚孩子。

很多人會回答:為了讓孩子更自信、下次更努力、更優秀呀。

但我們希望孩子的自信強大、百折不撓,都是建立在他自信的基礎上。

讓孩子體驗到能力、相信自己的能力,所做的事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孩子才會懂進行自我評價的標準應該 是:“我是怎麼想的”,而不是“別人怎麼看我”。

建立起正確的自我評價,才能成為一個自信、自立、不依附他人、有自我價值感和努力方向的孩子。

表揚和鼓勵真的完全相同嗎?仔細想想並不是。

表揚一定是孩子完成了、做好的一件事,有好的結果才能得到;但鼓勵不是,哪怕孩子做錯了、失敗了,你依然可以鼓勵他。

讚揚是有條件的,而鼓勵是無條件的。所以常被鼓勵的孩子有試錯的機會,更敢想敢做、不怕失敗。

寶寶好棒!說多了孩子無異於傷仲永

認真觀察孩子

所以,正確誇孩子的第一步,先把“聰明、漂亮、可愛”這種“假大空”的詞收起來吧!

搭一塊積木就是太厲害了、唱一句兒歌就是好聰明,其實這些都是過度誇獎。孩子一旦認可了這種“聰明”,就不願意再進行更難的學習——因為一旦失敗,就意味著自己不聰明瞭;而且當孩子在幼兒園、早教班或者別的地方,發現自己和小朋友比並沒什麼區別,聰明都是你“誇”出來的,自信心反而受到影響。

脫口而出的“真棒!”“好聰明”“好可愛”不僅會讓孩子覺得“反正我不用努力就很聰明”;而且時間長了,還會讓孩子覺得你只是隨口敷衍。

你可以試試這樣說:“看,你能做到”、“我很高興你會做這件事”。這樣即便孩子失敗了,也可以鼓勵他:“我看到你很努力了。”

還有,表揚孩子的時候,要多描述孩子的行為,少評價最後的結果。

比如孩子做了個手工,媽媽可以不用只是說“太棒了!”。而是試著告訴他你看到的:“這朵花很漂亮,我們可以把它擺在書架上。” 這樣誇獎,可以讓孩子知道你在關注他,也知道自己做這件事的價值在哪裡。

把值得讚賞的行為總結為一個詞也有神奇效果哦!比如孩子花了一個小時畫了一朵花,可以告訴他:“你花了很多功夫給這個花瓣塗色,這朵花才能做得這麼漂亮,你很有耐心,這點很棒”。“花兒這麼美,是因為你塗得非常認真。”

這樣會讓他知道實現一件事所需要具備的品質,並在一次次的重複描述中,增強孩子內心自我肯定的力量。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要肯定孩子的行為,別總計較最後的結果。這就需要家長真的關注到了孩子的努力過程,才能夠知道怎麼誇獎。

比如孩子上完足球課回來,你可別說“你進了幾個球?3個啊!太棒了。”

而應該關注孩子的感受、想法和進步,比如:“你看,你比上次進步多了,可以自己進球了,花了很多功夫練習果然不一樣!”

要是加一點情緒就更棒了:“足球課這麼累,你能堅持下來,媽媽很驕傲。”這能讓孩子真正感受你對他的關心,感到自己的努力都在被肯定。

寶寶好棒!說多了孩子無異於傷仲永

參與其中

其實,鼓勵孩子這件事,考驗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只有關注到孩子努力的過程,才能從中發現優點。但正因為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從家長那裡感受到關心和肯定,並且從歸屬感中形成自我價值感——這個時候,孩子就擁有了真正的自尊和自信,去挑戰更好的人生。

寶寶好棒!說多了孩子無異於傷仲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