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下必定媚上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有一句话很经典,欺下必定媚上。这句话最早出自《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法国作家雨果痛批无恶不作的法官,“他们

媚上欺下,俯伏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由此可见,媚上欺下其实由来已久,并非是那个社会的专利。

欺下必定媚上

中国古代媚上欺下最典型的例子是清代的贪官和珅。我们在《铜齿钢牙纪晓岚》电视剧中,可以看到,王刚老师把和珅这个角色,塑造得特别成功。和珅对主子乾隆皇旁,那是研究得特别透彻,知其好虚荣、讲排场、喜享乐,他便投其所好,察言观色,使“英明睿智”的乾隆皇帝,20年如一日的独宠于他,这等心计和手段,那是非一般人所能及。这“媚上”的功夫,真是无人能出其右。而“欺下”,那也是伴随着权力的增大,自然是颐指气使。况且,据心理学家分析,这媚上之人,为了从上司那里得到好处,自然要事事小心,顺其心意,最终就会委屈自己,导致长期压抑。而这种愤怒和压抑,需要宣泄,以保持心理平衡,自然怒气就会指向下级或同事,所以就有了欺下之说。

欺下必定媚上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媚上欺下之人不胜枚举。特别是职场上,为了迎上踩下,有些小主管,为了讨好上级,可以说是丧失自尊。他们时时察言观色,事事讨人欢心,可以说,为了迎合上意,简直是无微不至。我曾看到过一位“用心”之人,为了讨好某位领导,那是陪吃陪聊陪休闲,为领导操心,为领导的家人操心,可谓鞠躬尽瘁。所以说,付出了非人之力,得到非人之功,那也是理所当然。别人付出了人格自尊,得到现实的利益,也算是“等价”交换。所以说,这种人转脸面向同事或下级,就会摆出另一副嘴脸,仗势欺人,狐假虎威,以补偿自己失衡的心理。

欺下必定媚上

比如,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巡警奥楚蔑洛夫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嘴脸,刻画得异常深刻和生动;经典小说《红楼梦》中,精明世故的王熙凤,对于至尊地位的贾母,那是时时逢迎,而对于其他人,一概不放在眼里。这些都是典型的媚上欺下现象。

欺下必定媚上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媚上欺下

可谓数不胜数。如果一个社会,或者说一个企业,觊觎权力的人过多,迎合上级的马屁精太多,相信社会的风气、企业的风气,都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如果一个人的利益或好处,是通过牺牲人格,扭曲性格换来的,试想,这种既得利益会长久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