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大池引流管的護理

腰大池引流管的護理

近日,筆者科室收入了幾名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每次在交接班時除了仔細檢查置管刻度、引流是否通暢、傷口敷料是否清潔乾燥、遵醫囑持續引流並計量外,真正對腰大池引流管的相關知識卻似乎有些模稜兩可。於是,在休班時查閱了相關知識才對其有了更深地瞭解。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腦脊液是由側腦室脈絡叢產生的並存在於腦室和蛛網膜下腔的無色透明液,成人總量約為110-200ml,平均130ml,每天約產生500ml。腦脊液的功能有很多,主要是保護腦和脊髓免受外力震盪,調節顱內壓力變化,轉運營養物質和代謝產物以及調節神經系統鹼儲量和內分泌。正常的腦脊液具有一定的壓力、細胞成分和化學成分,當中樞神經系統發生病變時,可引起腦脊液成分和壓力的改變。

腰大池引流管的護理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由多種病因導致腦底部或腦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引起的一種臨床綜合徵。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腦脊液壓力增高,血液破入腦室使腦脊液呈均勻血性的洗肉水樣。而此時行腰大池引流置管術將腦脊液引流向外引流以降低和監測顱內壓力,持續釋放血性腦脊液就非常有必要。

腰大池腦脊液外引流是將引流管放置到腰大池內引流腦脊液,以減輕血性腦脊液對腦和腦膜的刺激,促進腦脊液的循環和吸收,緩解腦血管的痙攣,改善腦缺血狀態,減輕腦水腫和腦梗死的發生,是治療交通性腦積水、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一種重要方法。

腰大池置管引流術具有創傷小、成功率高、流速緩慢且均勻、帶管時間長、感染率低、經鞘內送檢腦脊液和治療更方便等優點。但其缺點也不容忽視。比如易繼發顱內感染、誘發腦疝、拔管後持續腦脊液漏、影響病人的起居和康復等等。這就要求作為護士的我們需要更加細緻認真地做好引流管的術後護理。

腰大池引流管的護理

❶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置管後去枕平臥6h,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醫生並配合處理

❷嚴防顱內感染:嚴格無菌操作;減少探視和人員流動;傾倒引流袋及調節高度時,先夾閉引流連接部位,用無菌紗布包裹,防止脫出;

❸保持引流的通暢,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和量及速度,集液袋入口處應高於外耳道平面10-20cm,引流量為200-300ml/d。

❹加強營養,鼓勵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纖維素、高熱量的食物,補足所需營養。

❺做好基礎護理,保持置管部位的貼膜清潔乾燥,隨時觀察置管部位皮膚情況,如有發紅、腫脹或穿刺點滲漏等立即報告醫生及時配合處理。

❻掌握拔管指徵:隨著腦脊液顏色的澄清、各項指標的恢復,腦脊液漏的消失,患者一般情況的好轉,應及時拔管,以防止引流過久,誘發或加重感染。一般置管3-7天,最長持續引流8天。

❼拔管後應需嚴密觀察患者的意識狀態、瞳孔、生命體徵,以防腦脊液漏的再發生。

一旦發生非計劃性拔管,應立即消毒無菌包紮穿刺部位,通知醫生,若有腦脊液漏需縫合穿刺傷口,進行專科護理,同時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若引流管接口脫落,應立即夾閉引流管,防止過度引流以免誘發腦疝,立即通知醫生進行相應地專科護理。想要我們的護理質量更好,要學習的還有很多,歡迎各位老師多加補充與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