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醒:別讓早教毀了孩子

警醒:別讓早教毀了孩子

  • 感謝大家在百忙之餘,還能夠點開小編的文章。初出茅廬,有很多不足之處,歡迎大家多多指正,小編一定悉心學習,努力改正。

今天我們來談談早教,何為早教?早教簡單來說就是:早期教育。在百度百科上,對於早期教育的解釋如下:廣義指從人出生到小學以前階段的教育,狹義主要指上述階段的早期學習。一些國家出現提前開始學習幼兒早教讀、寫、算,提前開始正式教育的探討和實驗。但另有人主張早期教育應重在發展智力。還有人認為早期教育應向前延伸到出生以前的母親懷孕期的胎教。家庭教育對早期教育有重大影響。其中“體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維平衡發展”理論最為科學,依據五萬份孩子成長基準數據,提煉出孩子的九大成長目標:安全感、意志力、目標感、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平衡、力量、速度。

警醒:別讓早教毀了孩子

在現如今我們身邊很常見的就是幼托班,當然也有早教班。幼托班,更多的是家長需要上班,沒有更多的精力來帶孩子,所以早早就把孩子送到了幼托班。幼托班多是一歲多不到三歲的孩子,好多老師帶孩子還來不及,更別說是教孩子學東西了。更何況一兩歲的孩子,吃喝拉撒就夠老師忙的了。再者說我們身邊的幼托班,也就簡單滿足帶孩子,還沒有教孩子的能力。所以現在又有早教班,好多家長為了孩子的智力發育能夠快人一步,都爭先恐後的讓孩子加入了早教大軍中。幼兒期是人生智力發展的關鍵期,抓緊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學習效果。但是這個要因人而異,最好還是要有父母的陪伴。

早教對於孩子來說是個雙刃劍,把握不好,受害的還是孩子。閨蜜豔子說:自從小藝(閨蜜的女兒)參加了早教班,不怎麼愛說話了,讓她認物的時候總是閃爍其詞,變得對任何事情都有很多不確定。之前小藝最愛吃蘋果,最近老是對著蘋果發呆,有的時候聽到她對著蘋果喃喃自語:它是apple還是蘋果呢?讓她讀數字的時候,她會不知所措的問:它是1還是one呢?小藝的這些反常情況讓閨蜜擔心不已。其實,3歲以內學外語,會識字、會背詩只是簡單的記憶模仿,並不代表孩子真正的智力和能力,記憶歸類也不是3歲以內的孩子可以掌握的。

警醒:別讓早教毀了孩子

小區裡有個叫軒軒的孩子,今年3歲半,父母都是白領,高學歷。父母是精英,當然孩子也不能比人家差,所以他的父母早早就把他送到了早教班,開始軒軒表現還不錯,後來哭鬧著怎麼都不肯去了。原來,父母為了他能學到更多的知識,一下子報了還幾個學習班,一個才3歲半的孩子,怎麼可能可以承受這麼多的壓力呢。原本聰明伶俐的孩子,現在變得沉默寡言,他的父母也是悔不當初。

當然,我們也不能片面地講早教就是不好的。早教也要有一定的方法,循序漸進,因人而異。我家孩子在8個多月的時候才開始給她讀圖片,尤其是喜歡有車子和水果蔬菜的圖片,每次看到喜歡的,眼睛都放光的,知道她喜歡,每天定時給她讀書,直到不怎麼感興趣,再給她換新的。開始只是當著培寶寶玩,也沒想著教她太多東西。一歲多開始講話的時候,驚喜來了,以前讀過的圖片可以一個個對著讀出來,出門看到車子還可以認出什麼牌子的車子。

興趣是學習的老師。對於孩子的早教也要選對時間。再大一點,開始數數,也是我們一起散步的時候,多念幾次,幾天下來就開始有意識慢慢數到10了。兒歌,唐詩學會能背出的也各有三首了。對於孩子的學習,我選擇在玩遊戲的時候讓她慢慢接受。多帶她出去走走,看到感興趣她會主動問你:媽媽,這是什麼呢?當然我們也耐心回答,遇到不懂的,也會告訴寶寶,媽媽不知道,我們可以再去就請教爸爸。一堆枯燥的文字,對於大人來說有時沒有一定的毅力也不願耐著性子去學習的,何況是小孩子。在玩樂時學習知識,小編覺得對於孩子的早教也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

警醒:別讓早教毀了孩子

明白早教的利與弊,更重要的我們要認識幾個對於早教的誤解:

1.早期教育不只是對嬰幼兒的教育,更是對父母與養育者的教育。父母與養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與心理素質,很容易將早教導向更大的誤區。

2.教育目的的誤解。我們在調研中發現,70.5%的家長以為早教就是提前學習英語、識字與數學。結果,我國小學生的厭學情緒呈低齡化,厭學率年年增高。北京某小學的調查表明,小學一小年級的厭學率兩年內上升了7個百分點。厭學者大都過早接受知識教育,而且往往採取灌輸式的方法。早期教育是身體、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長的教育,開發智力是應該的,但學知識還不是它的目標。

3.教育內容的誤解。目的的失足必須導致學習內容的偏失。有些家長讓孩子很早就學寫識,讀英語,學畫畫,學鋼琴。但你看看周圍那些過年學習十八般武藝的孩子,長大了有幾個學有所成了?反而不少孩子一看到鋼琴就想離開。過於緊張的幼兒早期教育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目的,還會阻礙孩子其他技能的發展。雖然還不能確切知道各種知識信息是怎樣進入兒童大腦的,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當兒童心情不愉快時,記憶的大門是不可能打開的。父母花一個小時的時間用提示卡片來教孩子,假如孩子感到焦急不安,那麼這一小時裡他就什麼也沒有學到。

4.教育方式的誤解。中國人長期習慣了灌輸式教育,80後父母們自己是被灌過來的,也無形中接受了這些模式,雖然他們反對灌輸,但又做不到不灌輸。對話,互動,這才是早教的本質。但我們接觸的博士父母也習慣於對孩子進行灌輸。並不說不能灌,而是不能都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