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治理、融資」股權設計戰略三部曲

「激勵、治理、融資」股權設計戰略三部曲

“股權激勵,實際上是什麼?是如何讓一個大姑娘轉化成媳婦的過程,講的是員工從入職那一刻起,如何在公司成長為一名股東。我們的管理措施是什麼?它是有方法的。”

那麼股權激勵的原則是什麼呢?管理又應該注意什麼呢?今天的乾貨內容可以給你答案。

一、關注資本市場,進而完成股權融資

每年四月底五月初的時候,上市公司都開始發佈去年的年報(年報數據2015年)。今年的年報,37.79%的上市公司,它全年的利潤都不夠在北上廣深買一套房子?一年的淨利一千萬以下。

2017年不允許這麼報道,數據顯示上市公司全年整體利潤增長6%。2016年北上廣深的房價增長又翻了接近一倍,今年你要看利潤估計60%的企業都不夠在北上廣深買一套房子,看到這個悲觀的數據以後,你會怎麼想呢?

「激勵、治理、融資」股權設計戰略三部曲

還有這樣一件事,三分之二上市公司的1%的股權,都夠在北上廣深買個十套房子,這麼相互矛盾說明什麼問題呢?

股權,特別是上市公司,它具有非常強大的槓桿作用,因此它有巨大的造福效應。我們通過研究和實踐觀察,一個國家的國民GDP,人均在一萬美元到兩萬美元之間,整個經濟雖然從宏觀層面有可能會進入中等發達國家陷阱,但是在微觀層面就出現大量的上市公司。

2016年人均GDP 8000美元,今年毫無疑問馬上就要超一萬了,這個時期,恰好是大量優秀的公司,可以蓬勃走向資本市場的時期。企業家因此要高度的關注資本市場,進而完成股權融資。

談到股權融資、資本市場,2016年國家監管層反覆提了一個概念,叫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

資本市場包含哪些?所謂這個多層次具體指哪些?

它形成了一個金字塔,如下所示:

「激勵、治理、融資」股權設計戰略三部曲

最低的一層是VC和天使階段,也是相對來講最多的一層。

再往上是PE,有些企業已經開始接觸到一些PE公司,經過去年整頓,報道的數據是有兩萬多家,實際活躍的是兩千多家。

再往上就是各地的股轉中心,上海的上股交、前海、深圳等。

再往上是新三板,今年三月份的數據達到10858家了,到了新三板,我們就稱之為非上市公眾公司。

再往上是創業板606家,中小板838家,主板1708家,正是主板、中小板、創新板、新三板這樣一個不同的市場結構,帶來了不同的發展,因此企業也進行了分層。

企業怎麼分呢?主板的創立,當時是為國有企業、大型企業減負、融資用的,所以90年代的時候建立了主板,後來建立中小板,是因為國家看到有一批各個行業的細分龍頭。

我們看完中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以後,會思考一個問題,現在大家總是高頻次地談“股權融資”這四個字,這需要回顧我們改革開放近35年市場變遷的歷史:

第一,商品經濟時期

改革開放時期,稱之為商品經濟時期,商品經濟的特點商品稀缺,只要你能生產出來就不愁賣。下到你能生產一口鍋,上到你能生產出一臺電視機,根本就不愁賣,而且電視機你還要憑票,它的特點是你能生產出商品,你就是王。

第二,市場經濟時期

1992年鄧小平南巡,提出中國要建設市場經濟。那時候有個特點,誰擁有市場,誰能得天下。因為我們中國有13億到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當你能夠佔領市場以後,你就能反向生產。

比如幾個電腦公司賣電腦,因為離中國市場最近,就反向開始研究生產。現在聯想電腦應該是業界第一了,它最具代表性。

第三,資本經濟時期

2014年、2015年的時候,我們逐漸進入資本經濟時期,得資本者得天下。最明顯的就是我開頭分享的案例,你別看我不掙錢或者掙錢很少,但是我拿出1%的股權就能夠置換出一個億的資金。

因此,現在大家所處的這個時代是資本經濟時代,如果你缺乏資本思維,還是原來的產品思維和市場思維,會發現經營起來很困難,資本是個助力。

資本市場的核心是以“股權融資”為核心的一次頂層經濟活動。

二、股權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激勵、治理、融資」股權設計戰略三部曲

股權無小事,企業家當自明,那麼股權發給誰,股權以什麼價格發行?股權的定價是什麼?股權融合布控?股東如何管理?最關鍵的是,股權的融資或者兩個企業的融資,股權一旦結合,就相當於結婚。股東是合夥人,就相當於在事業中的配偶,非常關鍵。

「激勵、治理、融資」股權設計戰略三部曲

股權有兩大價值:

第一,資本價值

股權可以融資,股權就是錢,這是它的資本價值,它包含“金錢”。而且股權後面的人,所帶來的資源,還有各方利益體也屬於資本價值。為什麼我們不把在資本市場的錢,稱之為錢,而稱之為資本,是因為它包含了錢,還包含利益、資源,這三塊融到了一起,這個股權才稱之為資本。

第二,治理價值

為什麼要治理?如何治理?治理的落腳點是什麼?是在於控制、規範和長遠。

三、股權的資本價值

股權的資本價值,我把它總結歸納為五點:

第一,股權直接能夠轉化成什麼?

轉化成金錢就是股息,錢生錢。格力的分紅股息率平均達到8.5,我們一年的存款利率是一點幾,三年期2.5左右,可是格力股息能達到8.5,這是哪兒來的股息?就因為你有股權,所以它能錢生錢,它有股息。

第二,股權能融資,它能講故事,講一個未來的故事。

說白了它能把未來20年、10年,未來的收益變現到現在。為什麼一個公司目前利潤不高,只要增長性很大,就很值錢,因為股權融資實際融的是未來。

第三,股權可以置換,互相置換。

你甚至可以把你投別的企業的股權,計算成價格進行新的股權投資。還可以交叉持股,股權的三個短語:“利益聯盟”、“交叉持股”、“利益輸送”。

當然上市公司是絕對不允許的,非上市公司你可以這麼做,但你要符合公司的章程,符合公司的各項規定。資本市場有很多內部的故事,在整個經營活動當中,作為個體經營活動階段,就是利益聯盟。

最典型的現象就是日本,日本都是財團之間互相的利益聯盟,而且都是走明面。星期二必須幾大財團的人開會,它是以銀行為核心的,進行的交叉持股、利益聯盟。

第四,股權質押

股權質押,直接把股權質押成資金。A股主板一般按60%,中小板50%,創業板40%,新三板各異,股權可以質押。這是公眾公司都可以做到的,一般有限責任公司,股權很難質押。

第五,股權重組

這叫做資本魔方,大佬都在做重組,重組一次資產之間進行分配一次。重組的核心是什麼?在這個大體量裡,它會發現一些新的,非常具有成長性的一些資本,它把具有成長性的資產,單獨從原有的挑選出來,再重組成一個新的。

重組就是你看過的武俠小說,相當於天山童姥的次換血,60年換一次,又開始青春煥發了,最高階段玩的是重組。

有時候談比例時,我對比例不是特在意,在意的是基數,這個盤子有多大?“沒有基數的比例沒任何價值”,記住這一句話。你不把基數做大,簡單地談比例沒有任何價值。

「激勵、治理、融資」股權設計戰略三部曲

股權激勵的實際意義

股權激勵,實際上是什麼?如何讓一個大姑娘,轉化成媳婦的過程,講的是一個人才,或者一個員工,從入職那一刻起,他如何在公司成長為一名股東,在其部門的職責是什麼?這裡最關鍵的是管理。

管理當中有兩個點很重要:

  • 第一,落實管理責任;
  • 第二,要有管理工具。

你才能夠把原來一個自然狀態的員工,變成股東。一個員工進來,他要成為一個股東,必須得先通過招聘成為員工,從員工轉化成核心股員工,從核心員工轉換成股東,這是它的三部曲。

一個員工是怎麼招聘來的?由HR部門負責,在這個環節裡,大家忽略了意見核心的事。都說華為在培養人才方面是高手,實際上華為在此之前,先找到了它想要的什麼人。

華為有個員工素質模型,你能不能成為華為的人,不是靠後天培養的,是崗位的五項指標,你有四項達標了,其中一項培養一下,你就是我要的人了。

為什麼員工流失率很強?因為你不知道這個崗位,或者你的企業想要什麼樣的人才。60%到70%的企業,沒有人才招聘模型。

你去菜市場買菜,路上也會想要什麼樣的黃瓜、西紅柿,在路上已經構思。不然就會蘿蔔青菜一塊裝,最後要吃韭菜雞蛋陷的餃子,結果韭菜沒買,雞蛋沒買,你就得把其它的扔了。

因此主體責任HR一定要有人才素質模型,最起碼你要知道:我應該要什麼樣的人,這是入口。

「激勵、治理、融資」股權設計戰略三部曲

入口進了以後,怎麼把他變成核心員工呢?

利用管理工具——績效管理和績效考核。如果你不去考試他,怎麼知道有沒有負責任?所以海爾那句話是比較經典的:“賽馬不相馬”。

公司相完以後你進來,三條腿的馬就別進了,因為公司要的是可以跑的人,四條腿的先進來,能不能跑,接下來靠績效管理。績效管理做得好,企業才能夠沉澱出和篩選出核心員工。

我做了十年的管理諮詢,幾十人的企業、幾千人的企業、上萬人的企業諮詢都做過,2013年恍然大悟,3000多人的企業,真正能幹事的人,不超過50個。而且這些人的特點:精幹、陽光,做事講效率,而且最大一個特點,他們身上有一種軍人的氣質,有使命感。

你讓一個做會計的去做銷售,他能瞬間過渡,而且沒抱怨。他不會做,但你讓他去幹,他馬上就去了,而且兩三天之內,他就能夠進行市場分析,這才是真正的核心員工

因此,企業應當是核心員工的企業,80%的員工都是打醬油的,華為才提出“以奮鬥者為本”的口號。怎麼判斷?績效管理篩選出的核心員工,主體責任是他的上級。你要去考核員工,人不考核是不行的,你越不考核員工,他越任性。

當我是核心員工,我怎麼轉換成股東?用什麼管理工具?股權激勵工具,而我們的股權激勵工具,包含了績效考核的一部分,更包含了我們的人才發展規劃一部分。

這個股權激勵的主體責任是老闆,因此股權激勵必須要跟老闆一塊做。我們很多人都懂管理工具,績效管理解決員工轉向核心員工的問題,股權激勵解決核心員工變股東的問題。

「激勵、治理、融資」股權設計戰略三部曲

我跟大家講個小故事,猴子是不是也是這麼過來的?他叫鬥戰勝佛,總共才有20個佛,他成了股東。他是怎麼來的“績效考核”?緊箍咒是不是績效考核?員工招聘是不是加入團隊?在此之前,如來是不是明白要找一個能打的猴子?

股權激勵的原則

股權激勵的模型是什麼?它主要的針對對象是這些:

  • 第一個內部核心員工;
  • 第二整合有資源的外腦。
「激勵、治理、融資」股權設計戰略三部曲

股權激勵不是光對內部的,還可以整合一些資源,還有一個產業鏈的上下游。尤其是食品行業,它對食材要求很高,有一家餐館對食材要求特別高,問我怎麼辦?我說你應該把主要供應食材的,想辦法進行利益聯盟,幹什麼就要有股份,互相持一點股。一旦社會當中需求量大了以後,食材很緊張,你就可以說:哥們你是咱的股東,按照合同肯定要先供應我們。他就可以把資源整合進來,所以上下游產業鏈整合,通過股權激勵,或者通過股權分配,股權置換是非常有價值的。

股權激勵有幾個原則:撬動資源,整合,進而完成組織屬性。

「激勵、治理、融資」股權設計戰略三部曲

第一,商業社會相聚,一定要什麼客觀和務實。

熙來熙往皆為利,我只要得到的公平、公正,我做的對他人有價值,我獲得收益即可。社會的推進是靠利益推進的,這一點一定要正視,不能理想化。所以有一句話我們經常講:“只談文化不談利益的都是耍流氓。”

第二,要談責任。

談責任的領導才是負責任的領導,二者不可偏頗。要碰見只談文化,講價值觀的,講情懷的,不談利益的,都是耍流氓的。一不談責任,二不談錢,你沒有必要聽他講相聲,還不如聽郭德綱的相聲,掏錢買票坐那兒開心。

這是股權激勵的核心:比如公平、公正、公開,結合公司發展週期,激勵和約束相結合,還有打造命運共同體。

股權在設定的時候,股權激勵的措施,一步一步的發展規劃,都是根據基於未來的戰略。

六、如何做股權激勵?

第一,定目標。

「激勵、治理、融資」股權設計戰略三部曲

怎麼定目標?假如我的現狀是一家米業公司,以倉儲、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年銷售額十幾個億,淨利潤一千多萬,農業公司不太掙錢,為什麼一定要做股權激勵?股權激勵一定要結合行業特點,這也是很關鍵的一點,後面在設定考核標準的時候,就體現出來了。

設定考核標準的時候,也要考慮行業特點、企業發展階段。而且在這個時候,你發展成這個行業的領頭羊,競業要來挖人了,你就變成黃埔軍校了。有一句話叫“只要鋤頭舞得好,沒有牆角挖不倒”,培養出來的就被挖走了,能幹的人要走了以後,那一塊的業務就要廢了,剩下的那些人都是打醬油的。

怎麼辦?做一次股權激勵。

原計劃兄弟四個人按照責任、結果分得股權,打破原來的大鍋飯,兄弟四個人一人10%,後來由老太太再分。但大家說不能這麼幹,能多擔責任的就多幹,這個士氣特別旺,還要留住核心人才,一個好漢三個幫。

未來要再發展,它更是需要人才。

盈利收入不穩定,通過股權激勵降低成本,降低現金支出,提高利潤率,這就是股權激勵的幾個目的:

  1. 我原有的股份怎麼分?大家四匹馬,咱們再跑一圈,看誰能當頭;
  2. 留住核心人才;
  3. 降低現金支出,股權置換甚至到後面,高管就四個股東。最後你完成任務的時候,還是那100萬現金。剩下的就拿股權置換,股權現金,減少現金支出;
  4. 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率。

第二,定模式。

「激勵、治理、融資」股權設計戰略三部曲

這個圖講解的意思是股權激勵不是一上來就分紅,上來就分股。它是有策略的,首先這張圖裡,有在職分紅,還有虛擬股,或者是限制性分紅,限制股。最後一個就變成工商註冊,要有一個層級過渡。

有一個特別知名的企業家,他老師說過他太過於仗義。

中國有句話叫“慈不帶兵,義不長財”。他特別大手大腳,老師就說他未來要經商會出問題。最後這個人,跟原來的股東就產生了很多的衝突,他都不知道。在轉讓這個股權的時候,要分批、分步,一步步來。我可以是20%,得分批走,進可進、退可退,這樣的話雙方都有個緩衝,這是最關鍵的。

「激勵、治理、融資」股權設計戰略三部曲

具體怎麼分配呢?

總經理:在職分紅、虛擬股份加註冊股;

生產副總:在職分紅、虛擬股加註冊股;

生產總監:在職分紅加虛擬股;

銷售副總:在職分紅、虛擬股和銷售股,實際上註冊股到最後都會變成真正的股東。

誰是註冊股東?跟崗位職級相關,總經理兼生產副總,現在由他來兼任。

大家記住這一點,比如我是總經理或者是董事長,我一定是在我下面放副總,放什麼總經理,放副級,我才能往上走。有下面的人,才能往上走,而不是一上來就給自己封上高層崗位,你必須要給下面墊實自己的崗位職責。

第三,定時間。

「激勵、治理、融資」股權設計戰略三部曲

定時間,什麼時間考核?在職分紅週期三年,虛擬股週期三年(根據自己企業實際情況而定),註冊實際上是六年,把它一步一步的轉化過來,它也是一個梯度。在職的時間之內,我們之間相互磨合,你的能力需要相應驗證,這是對企業負責,對雙方都負責。

第四,定對象。

「激勵、治理、融資」股權設計戰略三部曲

要想定這個對象,基本要從兩個方面,第一崗位價值,第二歷史貢獻。

可以分成三類:

  • 第一類是最常見的核心、基礎員工等;
  • 第二類開國元老,還有時下的英雄,現在誰是最能幹的,最倚重於他的;
  • 第三類明日之星。

原來的功臣,現在的棟樑,未來之星,你都要進行預留,都要統籌。

上下游怎麼整合,戰略合作伙伴怎麼整合,這也需要考慮。

我特別喜歡用一句話,在設計到股東的時候,你一定要記住這一句話,“股東結構優於股權結構”,誰做你的股東是至關重要的。

舉一個例子,都說馬雲5分鐘就打動了孫正義。實際上在孫正義投資之前,馬雲的股東是高盛。高盛給阿里巴巴首先投了500萬美元。孫正義那時候還不是一流的投資家,而高盛已經是一流的。

評價崗位的價值和能力,要從哪兒入手?從解決問題為核心入手。

「激勵、治理、融資」股權設計戰略三部曲

你不能像《五官爭功》:鼻子說我是很厲害的,難道你要把我給滅了?離開我就不呼吸了。眼睛說我也很厲害,你要把我得罪了,我馬上叫你瞎了。

五官爭功了,我們怎麼去評定?要從解決問題的能力來,核心要看它輸入和輸出。

輸入就是知識水平、技能技巧,輸入就承擔責任,你看我是不是談到責任,最後落實的一定是責任。企業發展需要能夠承擔責任的能人,這是最關鍵的。

七、科技類初創期的企業怎麼做?

「激勵、治理、融資」股權設計戰略三部曲

創業團隊在分配時的關鍵要素有哪些?

第一,商業計劃書應該怎麼樣寫,我該如何描述我的商業故事。

這個商業計劃書,它表面上是一個商業計劃書,實際上它要講的是自己的商業故事。在商業故事當中,我這個故事如何一步步變現的。它實際上又講路線圖,而且還講我的團隊是誰,所以這個商業計劃書是由誰來構建,這是很核心的。

第二個是專業,誰來做專業?

阿里巴巴比較有意思,馬雲不懂計算機計,但是他懂得去整合懂的人,他懂商業計劃書該怎麼講,這是他的能力和故事。

第三,責任和風險,誰承擔更多的責任,誰承擔更多的風險,這是要思考清楚的。

第四,創意的點由誰來提出。

點子、計劃、技術,還有責任和風險,它構成了一個新建團隊的四要素。比如我們有ABCD四個要一起創業,怎麼做股權分配?這不光是股權激勵了,股權分配和激勵,這九宮格有什麼特點,它就是把一個問題分類、分層地去談。

四要素分別所佔的權重應該是多少呢?如下:

「激勵、治理、融資」股權設計戰略三部曲

創意跟想法,10分制它佔到7分。商業計劃書,它佔3分;

我們一般不會把商業計劃書的權重放得太高,它相當於在創業基礎上,可以去把它構思,相當於一個戰略構想;

專業性一般會認為相對比較高一些;

責任風險,我們給它放5分。根據你創業團隊的特點,你所幹的這個事的特點,按10分制,你需要為這件事打一個分數。打完分數以後,你再看ABCD這幾個人,他在當中所承擔的比重,也按10分制你去看。比如A,他的創意想法基本上都是他來想的,而且他一直有創意。再比如他就是馬雲,我們就給他9分了,他屬於專業性不是太多,他想法多,有這樣的“類馬雲”。

更為關鍵,看到竟然有個0分,這也是他們當時出了小問題的原因,後來我給他調了,我把那個東西調了以後,他們就相對合理了。他們沒有什麼太多責任和風險,他還在一個大的科技公司,他說我是在當高管,我自己拿出一些錢讓他們去創業,但是你會看到,有兩個人在這兒是有分的,B和C他們倆是有責任風險,他讓他們兩個全職來幹,有兩個人不全職幹,這就產生了一些小的問題。

這就說明我們在做這個公司的時候,實際上分了類以後,大家可以打上相應的權重和分數,在做相應的權重和分數時,其實就已經發現了。按照這樣一來,股權就出來了,這是原來的股權比例。

「激勵、治理、融資」股權設計戰略三部曲

股權調整後A變成37%,B是27%,C是30%,創始人D是6%,他主要出專業技術,其實就是原來一個比較能幹的中層員工,從別的地方挖出來,他也想冒這個風險,所以他有技術,又承擔一定的風險,所以他只拿了6%。

37%的是想法是他談的,他的商業計劃書,裡面也承擔一部分責任,還有一定的專業性。但其他的,他就沒有那麼多了,結果我們合計下來,分數相加,他是82%,B是59%,創始人C是67%,變成了股權,37%、27%、30%和6%,那在這當中,他們就覺得希望A能承擔更多的責任,也願意讓他拿到一些相應的股權,因為這是37%、27%、30%,他們出去融資的時候,人家覺得你都沒有一個相對控股的,差距不是太大,而且又看到A先生有一定的風險性,大家都對這個問題開始討論了,結果該怎麼辦?

但他們不知道這張圖表,他不知道要把他們團隊,將來在分配當中核心的四要素,他不知道拆成四要素,所以老覺得不合適,又說不清楚。我把它分成四要素以後,相應的進行排表分析得出來的一些結論,這時候我發現他實際上是A先生,他責任太小了,我就做了點改變。我說:你承擔責任,你要願意幹,你也得下來。那麼你下來的時候,要承擔不低於其他人的責任和風險。

「激勵、治理、融資」股權設計戰略三部曲

我讓A連B,你都要下來搞這樣的事情。結果你會看到什麼?他的股權比例是上來了,由原來的37%上升到40%,實際上到後來給他調了45%,又讓他做什麼?專業性東西,你不能讓他做了,專業不是一時半會能學的,只能加重他的責任,負擔了一個融資的責任。負責投融資後,再加上也負責創意,他後來的持股比例就又上升了。因此到真實的股權結構時,他拿了45%,這又從原來的37%增長了8%,增長的依據是我加重了他的責任。

股權激勵當中,有時候會出現問題,特別是不均的時候,分錢和承擔責任的時候都不太清晰,每一個人不太清晰自己的責任是什麼,責任多少不太清晰。我這個責任對於我這個團隊的價值有多大,因此會造成他們在工作當中,出現工作成果的時候,或者真正出現工作失誤的結果的時候,開始互相推諉。

「激勵、治理、融資」股權設計戰略三部曲

八、分子公司怎麼整合?加盟商怎麼整合?

產業鏈合作伙伴怎麼整合?

總公司想把原來的這些子公司,包括跟人合資的公司,股權收上來上市,怎麼收是個很大的問題。往往是這樣,我分公司比如說我是1000萬利潤,我說為了計算方便,50%是總公司的股權,剩下的50%是各子公司的股權。我這1000萬,就相當於500萬了,相當於我們這幾個股東拿到500萬。

如果總公司加起來,總公司部分是1000萬利潤,再加上其他各分子公司1000萬,總是2000萬,子分公司是500萬,我們應該佔多少股?500萬除以2000萬,我們這些人應該拿25%,這都是普通人想的。

那這樣對嗎?有非常大的誤區。所以我這個案例,就解決分子公司如何去操作的問題。加盟商,我該怎麼樣去幹,產業鏈上下游,我去整合的時候,我該如何去用,我這個方法和手段。

「激勵、治理、融資」股權設計戰略三部曲

總公司3年總收益核算

「激勵、治理、融資」股權設計戰略三部曲

子公司3年收益核算

看一下這個案例是這樣,把它簡化變成數學題了,品一品股權槓桿的味道。為什麼一個總公司,它就值錢,一個股份制公司,它就值錢?公司跟公司不一樣,能明白嗎?很多人投資投錯了,他以為只要公司產生利潤,這個公司就值錢,這是錯誤的。同一類企業,即便是一個行業裡面,同一類企業不同的身份,它同樣掙100萬,在資本市場上它這個價格是完全不一樣的。為什麼相同的東西,計算下來是不一樣的?用資本視角來進行計算,你要是走資本市場道路,為什麼要併購、整合,不就為了上市嗎?我講的主要是這個。

一個集團計劃三年後上市,現在有20個子公司,每個子公司假設都有一個股東,總公司想跟他們進行股權置換,別買,能夠進行股權置換就股權置換,不要花錢。

「激勵、治理、融資」股權設計戰略三部曲

第一,二家子公司可以分配的利潤總額為1200萬,經過測算,每個利潤主體,包括總公司和子公司未來各年的利潤增長率都為50%,置換前一年集團公司的淨利潤是3000萬,不算分子公司。

總經理在原來子公司佔股40%,置換到集團總公司,每個子公司的總經理應該拿到多少,先算算子公司,子公司20家,一共是1200萬的利潤,每年增長50%,第一年應該達到1800萬了,第二年達到2700萬,第三年達到4050萬了。

三年以後,我們20名股東的利潤總額,我把這三年加起來,我乘以我所佔的比例,因為這個公司,我佔40%,乘上大概是3000多萬,就成3420萬了。下一步既然我知道我三年,我能夠佔多少,我就求你總公司三年後的利潤總額,一除就完了。

總公司的利潤總額是多少?第一年是3000萬乘以1+15%,4500萬了,我們算到第三年是2.1億,總共加起來2.1億,我就會做了,0.34億除以2.1億,我們子公司僅佔16.2%的股權就完了,除以20人,我們每個人佔0.81。

大部分人是這麼算的,大家看一下,資本視角上就出來了。首先第一個,在資本市場上,有一個神奇的放大器,它叫市盈率,當然沒有利潤了,也就是市銷率。

那麼市盈率是什麼概念,市盈率就是賣的是未來的概念,市盈率15倍指的是我的利潤如果是1塊錢,資本市場會給我這支股票,兌價會給15塊錢。

換句話來說,如果我投資這家企業,15倍市盈率是15年收回成本,也有人這麼去比喻,實際上股權賣的是未來,它只有在資本市場上才具有這樣的屬性。那好了,如果我們要算這個,我們首先要對標行業的市盈率,我當時做的我們行業市盈率假設是78倍,相當高了。

PE15倍上下浮動20%即為合理,一般情況下,也就是12倍市盈率到18倍市盈率基本上叫合理,它是體現出一個成熟行業的成熟企業所帶來的槓桿,它就成熟了。如果它是一個上市公司,行業市盈率是78倍,最後一年它的利潤是2.1億,我問你,這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是多少,是164.8億。

「激勵、治理、融資」股權設計戰略三部曲

第二,如果它不是一家上市公司,它是非上市公司,為什麼上市?為什麼不上市?如果你要是一個非上市公司,你的市盈率就開始打折了,打折怎麼打?我們對照上市公司股權質押的價格開始進行談,以它為標準開始,什麼樣的標準?分了幾類情況,這才是最關鍵的。

我們在實際中,總有上市公司的老總覺得,他的3000萬除以我的2.1億加3000萬,我雖然是2.1億,但是他的3000萬一除,他能拿到百分之十幾的比例,他總覺得有點不太對,是因為它是一個股份制公司,是新三板公司。

那麼新三板公司在這裡面屬於哪一類?非上市的公眾公司,如果是一個上市公司,你的股權質押情況是什麼情況?打折一般打了多少?給50%到40%,一般你會打到這樣。上市公司應該是50%到60%。非上市公眾公司會打到5折或4折,你看我這兒還有一個非上市的股份公司,非上市的股份公司指的是股改後的,我是股份制公司,我股東是可以達到200人了。

股份公司目標是幹什麼去了?上市,或者掛牌了,而且我都規範管理後了。最典型的股改的時候,很多公司要做一個事:

第一個是補稅;

第二個是人資勞保。你都要給上齊了、補齊了;

第三個是稅收要規範。有些企業以前沒有成為股份制公司,或者是沒有成為上市公司的時候,它的利潤還蠻高的,結果三項費用進去以後,它利潤就相應地降低了,這就是非上市股份公司。那它要打多少?一般要給它打到4折到3折。

再看一看非上市的有限責任公司。雖然不是一個股份公司,但是我是一個有限責任公司,那我是完整的有限責任公司,我們要給它打到3折或者2.5折,或者是2折,可是最精彩一段出來了,如果是分子公司打折,能打多少折?打1折。你想不到,要打到1折對標。按照這樣計算,它的價值就出來了。

首先第一個折算,它是8000多萬,這8000多萬是它三年子公司的利潤累加起來是8000多萬,我乘以78倍市盈率,然後我乘1折到0.5折,這就是它整個子公司的價值,實際上它打了幾倍市盈率?78乘以0.5到1,實際上是8倍市盈率。

我們投資陽光屋,我們陽光屋發展代理加盟和子公司的時候,就在合同裡面就約定了,未來你的利潤達到多少的時候,我們陽光屋按8倍市盈率收你,這就是依據。

「激勵、治理、融資」股權設計戰略三部曲

第二個,投資公司投各個公司的時候,很多時候它給你的是8倍市盈率,而且一些上市公司或者新三板公司,它收一些小公司的時候,往往給的是80倍或者12倍,它都是有依據的,這就叫科學性。

你從這方面推,它都能夠推出一些相應的道理,當然你們還要能看出一個問題,說明它有很高的市盈率,它還有併購價值。如果市盈率要是很低,那就很麻煩了,這個公司就很低。所以有時候,雖然在成熟的資本市場上,你會感覺到4倍市盈率就能收,因為有些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才5到6倍,所以你要從資本的視角去看待、去整合分子公司的時候,一定要懂得槓桿和去槓桿這兩種手段。

如果按照第一個來算,算成1折到0.5折的時候,這些子公司的市值相當於6.63億了。那你看,我從10.01到6.63,除以我原來的倍數,大概它所佔比率是15%到25%。我20個經理一算,每個應該是0.72到1.25,就變成這樣的初步比率了。

再看一下加的槓桿:如果我們要是按照原來來算的8000多萬除以2.1億,這個比例接近佔了40%了。那麼0.34除以2.1億,我就變成了16.2%了,我再除以20,大概就到了0.8億。

可是我們都知道,這幾個經理佔了40%了,實際的利潤是0.34的利潤,乘以相應的市盈率,乘以打折,它就會變成3.9億到2.62億了,然後再拿3.978億除以對應的母公司所帶來的市值,你就會測算出一系列的數字,後來會估出一個估值區間,他所佔的股權比例應該是9.6%到4.8%,再除以20,每個人大概所持股權比例變成了0.48到0.24了。

大概給大家算起來,感覺是有點暈,你就聽出幾個核心就行了。什麼核心?子公司的1塊錢沒有總公司的1塊錢值錢,因為子公司它沒有健全的職能部門,而總公司有。同樣的1塊錢,可能是總公司掙出來的1塊錢,是大量的付出了研發成本、人力資源的管理成本之後所剩下的1塊錢,它這1塊錢的含金量是比較高的。

所以子公司,尤其是銷售分公司,它也獨立核算,它也能掙錢,但是你會發現,它只有一個銷售職能,往往分子公司的職能比較單一。你要是讓它完整了,它也沒有那麼多的利潤了,所以它存在的這種管理的職能和大小的問題,你要了解這樣的問題就行了。

那麼在資本市場上,你所要了解到,為什麼我們要跟上市公司做對比和對標?第一條,流動性的價值。上市公司的股權很容易流動,我公司股票,我要是在整個資本市場上想把它拋掉,我可能兩到三天就能拋完了,雖然股價砸個大坑,我兩到三天能拋完,但是反過來,你是個非上市公司。一般自己是有限責任公司,你的股權變現需要多長時間?你沒有流動性,因此你公司的價值就要削減了。

第二個價值是治理規範性,我們要補稅,我們要上社保,我們要規範我們的稅務,這個成本有多高了。搞個上市,乃至於新三板的上過的,你都知道它的成本有多高。所以規範後的企業的1塊錢是很值錢的。像有一些單位,它其實就靠一些不規範的在生存,它那個行業行當也沒有多少利潤。

我接觸到很多企業家,至少有20%到30%,它是這種狀態。你一規範性,等於讓他下崗,國家也知道這個現狀,你又做得不大,掙著眼睛、閉著眼睛,為什麼?好歹你還弄一幫人給他們發工資,他們還有點活幹。你要不然全都下崗了,就那一點點稅也沒有了,全吃勞保去了,容易惹是生非,所以乾脆你企業家,你這個行業,你自己弄一撥人,只要不出事,睜隻眼睛、閉隻眼睛,為的是穩定。我講的是現實,但是這種現實會逐漸逐漸往好處方向發展。你在這個時候,你還找不到一個更高速發展的行業,不把自己企業建設成更富有競爭力的,你終歸會被淘汰,還會被清算的,所以企業走向規範性支付了大量的成本,因此規範性它是有價值的。

「激勵、治理、融資」股權設計戰略三部曲

第三個講系統性,什麼叫系統?子公司它可不是個小麻雀,它不是完整的。有些子公司缺乏研發能力,或者有些子公司就是研發的,它沒有銷售。所以,我們說總公司有價值,是因為它有系統性的管理,因此我想給大家說,系統性的管理對企業是極具價值的。其實就是導入幾個概念在裡面。

第一,一定要以資本的視角去看待,而資本的視角看待一定是槓桿,上槓杆和去槓桿。資本市場上它一定是有槓桿的,沒有槓桿,它就不稱之為資本市場,而無非是個槓桿設定的合理性和時機性,以及對象,只有這三條。

本身不是說有了槓桿就恐懼,不是這個原因,去槓桿是要什麼?你要把錯誤的時間上的槓桿給去掉,你要把錯誤的對象去掉,這是最關鍵的,而不是說本身槓桿很可怕,所以你要有槓桿思維,這是我要講的第一個。

後面所講的就是三塊:流動性、規範性和系統性的管理,這才構成企業的價值。就怕學員說,我三性一個都沒有,你就要需要評定和查看,包括你是新三板公司,因為新三板公司已經有1萬多家,不是說我上了新三板,就能融資,看看你的上面,規範性是已經有了,但是你發現價值性沒有,這個價值性,我的成長價值性沒有,我只有規範性,那是要承擔很多的標準稅負。

本來不上新三板它還能夠打打擦邊球,還有點利潤,現在沒了。我們遇到很多都是這樣的,實際上我說那個場子本來就不該你來,你來錯了,新三板這個市場,它還會更好一些,因為國家還會給它注入一些新的政策。如果你能感覺到你的企業是有價值的,我建議你還要堅持,不管是新三板,還是別的資本市場要堅持,或者趕快去做,這就是講一個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