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驢賣完能賺上萬元,爲什麼農村沒人養驢?

談客說


一頭驢能賣不少錢,這往往只是終端的消費者看到的情景。在消費者看來,一斤驢肉要幾十元,熬製阿膠的驢皮據說一張2000多元。而在養驢者那裡未必會這樣,驢從養驢的人那裡到消費者中間要經歷很多環節,驢主人的出手價格可能遠低於終端消費者看到的價格。

自古以來,養驢的目的都不是為了吃肉。在一些偏遠農村裡,仍然有個別農戶會養一兩頭驢,他們養的一兩頭驢是能夠作為畜力為農民創造價值的,如果沒有畜力創造價值,養驢會賠本。養驢比養豬要考慮更多的事情,驢的生長週期很長,這意味著中間過程很可能會出現不測。收購價格也會有波動,投入較長的時間最後很可能是賠本買賣,農民不願意養一群不幹活的驢。

其實農民不願意養驢這個問題是隨著阿膠價格飆升後才有了廣泛關注。因阿膠需求而導致的驢皮價格上漲,這樣的價格本就是一個巨大的泡沫,這個泡沫隨時有破滅的可能。類似的事情已發生過很多很多。

驢皮並沒有什麼神奇,而且古時候的人最初熬製阿膠並非是用驢皮,用的是牛皮。因耕牛在農耕時代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便用其他動物的皮代替牛皮。其實不論用什麼動物的皮,熬製出的阿膠真正發揮功效的只不過是一點劣質蛋白質而已,吃天價的阿膠往往還不如吃兩個煮雞蛋效果好。

類似的神話已經破滅了很多。蟲草的價格一度貴過黃金,如今也跌了下來;曾經天價的南美蘿蔔瑪咖價格跌到蘿蔔價也賣不出去,只能爛在地裡,種植者損失慘重。

靠吹噓炒作炒出的天價,隨時都有崩盤的可能。阿膠神話也一樣,驢皮的價格終將會掉下來。


刁博


俗話說吃啥補啥,對於很多熱衷於養顏的人來說,阿膠是他們不二的選擇,傳說中製作阿膠必須要用驢皮,其他動物的卻不行,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都知道,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類皮膚上的膠原蛋白會慢慢流失,而阿膠中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因此給了人們一種「我能補回來」的感覺。

然而,實際上當阿膠進入人體後,會首先被分解成氨基酸,再重新生成適合人體的蛋白質。也就是說,驢皮做的阿膠,和豬皮做的阿膠,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區別,只不過是吃的人心理作祟罷了。 另一方面,驢皮的蛋白,很多都是人體非必須的氨基酸

有專家就認為,古人之所以用驢皮製作阿膠,只不過是因為相比殺牛殺羊,殺驢更划算罷了。話說回來,隨著驢皮驢肉價格高漲,如今養一頭驢,驢肉6000,驢皮2000元,收成好的話,一頭驢能賺1萬塊錢。

然而在農村,還是很少有人養驢,這又是為什麼呢?俗話說家財萬貫,帶毛不算,養殖行業的高風險,長週期,讓很多人熬不過一開始的適應期。資金一旦斷鏈,投資的錢很容易都打水漂了另一方面,批量養驢需要技術,並不是管吃管喝,躺著就能等它們自己長大。都說

一年學成買賣人,一輩子學不成莊稼漢,農民的智慧,哪是那麼容易學的啊!各位小夥伴,你們贊同我的答案嗎?


找靚機二手機



看到這個問題不由得樂了,這是誰啊,真敢說?!

如果一頭驢賣完能賺上萬元,各路二代早就一蜂窩的衝進去養驢了,丁磊也可能改養豬為養驢了。馬雲、馬化騰也可能會衝進去,這麼賺錢,多好的扶貧項目啊。

不要把農民想的那麼笨,大家都不去做的事情要麼是賺不了錢,要麼是能賺錢但普通人根本幹不了。農民之所以養驢的少,主要原因就是與其它畜禽養殖相比不划算。

一頭驢是能賣1萬元左右,但賣價高不代表賺錢也高。事實上,一頭驢的利潤遠遠低於1萬元,是一項高投入低產出的生意。

母驢的妊娠期需要一年左右,剛出生的小驢的長成肉驢還需要1-1.5年,相比豬雞等,驢的養殖週期太長。在整個飼養過程中,小驢+飼料+獸藥疫苗+人工+圈舍的費用平均下來在7000元左右,計算下來,一頭驢賣完也就賺個3000多元。

大家都知道,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包括養驢在內的養殖業風險其實很大,冒著風險、投入資本,經過漫長的2年多時間,一頭驢也沒賺多少錢,農民當然不願意幹了。

總之,一頭驢賣完能賺1萬元純粹是扯淡的事,現在之所以養驢的農民少了,是因為養驢的利潤很低,不划算。

希望上述分析,能對你有所幫助。

您要是覺得答主說的有道理,不要忘記點贊和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