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古代贪官究竟是忠臣还是奸臣?

中国历史上有“十大忠臣”之说,他们是:诸葛亮、魏征、寇准、包拯、文天祥、于谦、海瑞、史可法、郑成功、林则徐。此外也有“十大奸臣”之说,他们是:庆父、赵高、梁冀、董卓、来俊臣、李林甫、秦桧、严嵩、魏忠贤、和珅。

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衡量的标准又不一样,所以有时候并不能就盖棺定论。我们就拿严嵩来说吧,他到底是奸臣还是忠臣呢?

深度解析:古代贪官究竟是忠臣还是奸臣?

忠臣,就是指古代忠于君主,为君主效忠的官吏;而奸臣则与之相反,指古代不忠于君主,弄权误国营私,残害忠良之臣。

明朝的严嵩,是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奸臣”之一,在《明史》中,他不但是最著名的奸臣,而且还是最著名的贪官。但是,自从严嵩下台后,就曾有人为他是奸臣喊过冤。即便是在修明史时,写作班子对其到底是不是奸臣也有很大的争议。

历史上的严嵩其实是个很复杂的人,其书法成就很是令人钦佩,据说“六必居”三个字就是他写的,什刹海、景山公园、北海、故宫等地有有他的书法作品,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也是他的手笔。而且他的文学成就也很高,诗词“清丽婉约”。

深度解析:古代贪官究竟是忠臣还是奸臣?

甚至还有人说,历史上有名的改革税赋的“一条鞭法”就是严嵩在任时推行的。这也成为一些人为严嵩翻案的一条实证。

其实,“一条鞭法”是从嘉靖九年(1530)年开始的不假,但此时只局限于某个府、州、县,并未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一直到后来万历初年首辅张居正上台,这才开始全国范围推行的。

所以说,“一条鞭法”真正推广的时间其实是在严嵩下台以后。

深度解析:古代贪官究竟是忠臣还是奸臣?

其实,进入中国历史“十大奸臣”之列的大都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贪官。比如东汉末年的董卓,南宋时期的秦桧,以及清朝的和珅等等。

那么历史上的贪官为何会被说成是“忠臣”呢?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贪官表面上十分听话,不像清官那样张扬,那样喜欢议论朝政,甚至是敢于冒死上朝进谏。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历史,我们会发现,历代朝廷所需要的,不是张扬的清官,而是听话的贪官。这些贪官之贪,无非就是从百姓身上搞点钱而已,无伤大雅。可如果是以“清廉”为政治资本的话,那则是公然挑衅皇权了,这才是最要命的事。

深度解析:古代贪官究竟是忠臣还是奸臣?

而作为独裁的统治者,他们所考虑的永远都是权力的垄断和独占,而非百姓的日常生活。但是,那些敢于冒死进谏,反倒被指为是冒犯朝廷的不忠之臣,在百姓心中则是响当当的清官,在历史上,也是响当当的忠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